女車主爬上特斯拉車頂維權現場
4月19日,2021上海國際車展首日,約11點鐘的時候,張某和李某先是進入特斯拉展臺,脫掉外套漏出定製白T恤——上面醒目的印有“剎車失靈”字樣和特斯拉Logo。
不久後,張某爬上展車車頂維權,也就是警方通報裡受到“一定損傷”的車輛,目測是一輛Model 3。影片裡能聽到女車主頻頻高喊:“特斯拉剎車失靈”。
現場有非常多人圍觀,這才有了網上各種角度的圖片和影片。再之後女車主被人抬離車頂,抬到了展臺後方玻璃房。現場圖片顯示,特斯拉工作人員用雨傘遮住了玻璃房。
爬上特斯拉車頂維權的女車主被拘留
20日上午,上海公安局官博釋出警情通報,上海車展上爬車頂維權的特斯拉女車主張某,因擾亂公共秩序被行政拘留五日,另一名當事人楊某因擾亂公共秩序被行政警告。
通報裡提到,警方先是接到舉報“有人鬧事”,調查後發現張某和李某和該品牌(特斯拉)有消費糾紛,遂到車展現場表達不滿,張某還不顧勸阻,強行爬上一輛展車,造成車輛受損。
同一時間,微博@安保佳發文稱當時警方帶走了上述張某、李某和自己共三人,同時道歉稱“採用了錯誤的方式,造成的社會秩序混亂,不好的影響。”“應該用合理合法的手段進行維權。”
張某是誰?這不是她第一次上車頂
張某的微博名為@淡水裡的珊瑚,認證裡寫的是“特斯拉車頂維權 當事人”,這個車頂指的不是這次上海車展上那輛車,指的是張某自己的那臺Model 3——2019年12月份花36萬8購買。
3月9日,河南安陽一家特斯拉中心門口,張某爬上一臺車頭受損的白色Model 3,手持喇叭喊話,車身上有自制橫幅,上書“特斯拉剎車失靈”。
據張某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2月11日的時候父親開著這輛車帶著一家四口出行,接近紅綠燈路口想要踩剎車減速,輕踩後轉重踩剎車,“踏板僵硬,很難踩動”,撞上了前車。
特斯拉聲稱車輛沒問題,車主稱特斯拉撒謊
關於這次事故,特斯拉方面稱事發時車速為118.5km/h,事故是車主超速行駛導致的。張某質疑稱,特斯拉方面資料真偽存疑,實際車速只有大約60-70km/h,交警也從未認定有超速。
特斯拉稱,是張某在調解中拒絕第三方鑑定。張某回應自己從未拒絕專業鑑定,只是懷疑鑑定方“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的資質,調解方稱這家機構是全中國唯一一家可以做進口車鑑定的機構。
調解失敗,張某開始了維權之路,除了上面聊到的兩次爬上車頂維權,張某在4月初,還曾經邀請模特站在事故車輛前,為維權造勢。
特斯拉陶琳回應“對不合理訴求不妥協”
就在上海車展首日下午,特斯拉公司全球副總裁陶琳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近期的負面都是她貢獻的”、“我覺得她也很專業”、“對不合理訴求不妥協”。(圖片來自《財經》雜誌)
上述維權當事人之一@安保佳在微博裡也提到“看到特斯拉領導的回應,決不妥協。巧了,我們也決不妥協,可以的話,互上證據,車質量有沒有問題,售後有沒有問題。”
這個“訴求”是指張某要求要求退車、以及賠償精神損失費、醫療費、誤工費等。特斯拉的立足點是,不承認車輛有問題,只願意協助張某完成車輛維修和保險理賠事宜。
張某這次維權的同伴不只有上述二人
上述提到與張某同行的安保佳,在其微博裡自述,3月6號凌晨一點多,自己的Model S高速行駛中突然失去動力,特斯拉方的說法先是說電機有問題,後又說是加熱器故障,雙方分歧很大。
這次上海車展與張某、李某和安保佳一起同行的還有一個人——韓潮。韓潮曾經也是特斯拉車主,也因為維權和特斯拉對簿公堂,最後還打贏了官司。
2019年韓潮購買了一臺特斯拉官方認證的二手Model S,之後因為維修頻繁想要退車,經過鑑定車輛為“大修”過,但特斯拉不承認事故認定標準,雙方拉鋸一年多。
2020年12月,法院認為這車涉及到大面積切割、焊接等,這種修理方式肯定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車意願,而特斯拉卻只告知車主 “車輛不存在結構性損傷”,其中存在欺詐行為,判處特斯拉“退一賠三”。
這應該是公開能找到的案例裡,唯二讓特斯拉“輸了”的結果,一次是特斯拉“碰瓷”國家電網,另一個就是韓潮。只是據韓潮微博@韭黃-韓潮裡介紹,他目前並沒有收到特斯拉的賠償,估計特斯拉在準備上訴。
在@韭黃-韓潮裡有直播回放可以看到,這次韓潮與張某、李某同行,並用直播的形式記錄下了維權整個過程,等我這兩天有空剪個影片大家看。
我的三點疑問
疑問一:張某如果起訴特斯拉,結果會怎樣?
張某明顯不認同特斯拉的處理方式,雙方在車輛是否超速上各執一詞,時速是118還是六七十,差距太明顯了。如果走法律程式,查一查當地監控,或者說交警作出判斷不就很清楚了嗎?!
疑問二:特斯拉的說辭永遠是“後臺資料顯示沒問題”,如何有第三方機構判斷監督?
特斯拉在幾乎所有的爭議裡都是這同一套說辭,又當隊員又當裁判顯然不能讓人信服,那如何解決這個矛盾?車主、特斯拉和監管部門都需要想到一個解決方案。
疑問三:是誰在“逼”著特斯拉車主維權?
其實不只是特斯拉車主維權,曾經的賓士女車主坐車上維權,這幾年愈演愈烈的問題車展維權等等,為什麼當消費者認為遇到了權利被侵犯的情況下,不去走法律途徑,而是採用相對極端的維權行為?
很多媒體為什麼不去探究究竟發生了什麼,而是忙著站隊?我們的市場監管是不是照顧到了相對弱勢的消費者?如果監管有力有效,商家和消費者雙方是不是都會受到約束,也就是受到保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