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退役軍人王丕強的普法之路:重視孝道和教育,引導孩子走正途

由 嶽洪秀 釋出於 綜合

記者 趙旭

在革命烈士王博昌的故鄉濱州市博興縣博昌街道王樓村,濃厚的法治文化氛圍充斥著整個村莊,普法宣傳的標語和展示櫥窗隨處可見,村內行駛的車輛速度都不高於15邁,全村600多人都安裝了國家反詐中心App,法律意識可見一斑,以上這些都得益於村黨支部書記王丕強。近年來,王丕強書記在王樓村法治文化建設基礎上,深入貫徹落實上級普法宣傳要求,持續提升村民法治素養,推動全村學法遵法守法用法,大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近年來,王樓村先後被評為“濱州市森林村居”、“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平安建設先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依次被授予省、市、縣級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博興縣博昌街道王樓村黨支部書記王丕強

新型農民安置小區林立,村民都住進了樓房

一到王樓村,碩大的牌樓豎立在村頭,一眼望去樓房林立。記者瞭解到,王樓村所有的村民現均住進了樓房,村裡池塘、小橋、健身娛樂場所應有盡有。在王丕強的帶領下,多年來,村“兩委”班子認真落實民主集中制,團結和諧,堅強有力,擔當作為。早在2011年,村黨支部結合本村實際,大力實施舊村改造,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投資了7155萬餘元,建設居住209戶的一期新型農民安置小區;2016年又投資了4000萬元,實施160戶的二期工程。在公證機構的監督下,2017年9月一期分房,半天完成,2018年9月二期分房,還是僅用半天時間就完成,沒有發生一起因分房引發的矛盾糾紛和信訪事件。2018年用了10天時間全部拆除舊村。

王丕強告訴記者,現在小區內設施功能齊全,配套完善,水、電、網、暖、天然氣等全部到位。小區內建有容納48戶帶電梯高標準三層老年公寓樓,總建築面積2630平方米取名為“福壽居”。房間功能齊備,實現了老年人統一集中供養,解決了老年人後顧之憂。同時,博昌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設立在小區內,大大方便了群眾的就醫保健。

30多年党支書之路,將普法工作做到了人心裡

王丕強1985年退伍,1988年走上黨支部書記的崗位,30多年來秉承吃苦耐勞、甘於奉獻的軍人精神,將全部精力用在王樓村的建設上。從10年前開始,王丕強就高度重視普法工作,制定了村書記親自抓,其他班子成員具體抓,工作小組經常抓的工作格局,確保“年初有計劃,年終有總結”。

他以身作則,推行村書記帶頭學法,兩委成員主動學法,黨員幹部積極學法,與每月主題黨日相結合,把學法、普法作為一項常規“動作”,及時交流學習法律法規,學在日常。王丕強書記作為村內的“法治帶頭人”透過參加法律法規學習培訓班,提高自身法治素養,並將所學傳授給村民,讓大家共同學習。

據瞭解,王丕強結合法治建設實際,在村內設立司法工作室,與村委會聯合辦公,制定工作制度,落實“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法律工作者每週到工作室為有需求的村民提供法律服務,解答法律諮詢,調解基層糾紛。建設法律圖書學習室,內設可容納50人的活動室,存有相關圖書200多冊,滿足群眾法律學習需求。

王丕強書記積極履行自身職責,做好“法治帶頭人”,帶頭學法普法,在王樓村營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圍。

重視孝道和教育,引導孩子們不走歪路

王丕強常說:“孝道教育和普法宣傳是相得益彰的,只有家庭和睦了,才不會出現違法亂紀的現象。”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上述提到的老年公寓樓很好地踐行了他的理念。公寓免費入住,其中80歲以上老人有32個,老人們見到王丕強熱情地打著招呼,記者可以看出,在這些老人眼裡,王丕強就像他們的孩子一樣親切。

王樓村民風淳樸,村民熱情好客,王丕強一直以來透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將法制觀念一點一點地灌輸進村民的思想中。他非常重視村裡孩子們的教育,以現金的形式獎勵考入大學的孩子們,他說:“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孩子們只有接受高等教育才能減少以後在社會上犯錯誤的機率。”

作為烈士王博昌的故鄉,王丕強積極宣傳王博昌的英雄事蹟,村裡的孩子都能講述烈士的故事:王博昌烈士1906年出生,1930年畢業於北平朝陽大學,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博興“八·四”暴動時任中共博興後備縣委書記,1934年11月在濰縣不幸被捕,押送濟南,他在獄中備受酷刑,堅貞不屈。七七事變後,國共合作,王博昌於1937年10月獲釋出獄。1938年6月任中共博興縣委書記,率領博興抗日誌願軍進駐博城,攻打灣頭,與日偽軍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8月,他率軍南下臨淄,編入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八支隊,任十三大隊政委。1938年下半年在臨淄與大股日軍鏖戰中壯烈犧牲。

現如今,王博昌的墓地遺址就在村裡,他的事蹟激勵著孩子們,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種下一顆紅色的種子,這也是王丕強希望看到的。

作為一名退伍軍人,王丕強說道:“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發揮部隊作風,退伍不褪色,更好地完成上級交待的任務,把普法工作更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