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 王祖敏)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中信出版集團、匯添富基金和民生智庫28日晚聯袂舉行《老齡經濟:長壽時代的新經濟和產業模式》一書的線上座談會。多位專家、學者表示,老齡社會帶來的經濟機遇大於挑戰。老齡經濟是人類經濟的新視野、新大陸。
國家衛健委日前通報,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佔總人口的18.9%;2035年左右,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正是在“人口老齡化”這一大背景下,《老齡經濟:長壽時代的新經濟和產業模式》(以下簡稱《老齡經濟》)應運而生。
該書分為“老齡經濟”“老齡產業”兩部分,分別探討了老齡經濟大轉向的背景、產業架構、市場動向和開發老齡經濟的戰略思路,以及構成老齡經濟的各大產業中的重點領域和基本業態,全方位闡釋了文化、健康、宜居、服務、製造、金融六大老齡產業增長點。
全國老齡辦原黨組成員、副主任閻青春指出,伴隨人口老齡化的快速推進,年輕社會經濟發展的舊正規化和老齡社會經濟發展新需求之間的矛盾,成為當前和未來人類經濟面臨的一大問題。和供給經濟佔據主導的年輕社會不同,老齡社會的經濟是需求經濟,需求結構是多層次的,需求總量更是不可估量。
“可以說,看到老齡社會帶來的新需求結構及其潛藏的巨大經濟動能,不僅是謀劃未來人類經濟必有的重大判斷,也是重拾人類經濟持久信心的根本邏輯。”閻青春說,該書對此作了全景式的闡述,其中描繪的未來經濟和產業框架及其細分產業、發展模式,值得經濟產業界共同探討。
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百歲巨匠鄔滄萍先生表示,老齡社會帶來的經濟機遇大於挑戰,關鍵在於站位老齡社會,轉變觀念,重新考量如何佈局人類經濟。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清華大學教授董克用認為,老齡經濟是未來潛力最大、成長性最好的新經濟,問題的核心在於找到老齡經濟的底層邏輯,對此,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創新性的分析框架。
民生智庫老齡研究中心主任唐豔紅強調,老齡經濟的本質是民生經濟,發展老齡經濟不是簡單地增加財富,而是迴歸經世濟民的本位,最終實現老齡社會條件下的共同富裕。老齡經濟學開拓者、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軍認為,老齡經濟必然引發新一輪產業革命。只有大力開發老齡產業才能解決未來人類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問題。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教授陸傑華對老齡產業提出建議稱,只有打破年輕社會舊的經濟思維方式,根據老齡社會新的消費結構和消費偏好創新產業模式和業態,才能在未來老齡產業的巨大市場中找到戰略制高點。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原新教授希望,國內企業界有識之士能立足當前,放眼長遠,創造更多老齡產業國際品牌,為老齡社會條件下的經濟雙迴圈作出創新性貢獻。
作為《老齡經濟》一書的作者,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第一屆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老齡科學研究領域資深學者、研究員黨俊武表示,現代化迎來了老齡社會,老齡社會倒逼現代化進行重塑,其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重塑經濟,即向老齡經濟轉型。
黨俊武稱,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老齡社會帶來的新經濟,不僅體量空前,而且創新空間巨大。可以預言,中國將是世界老齡經濟最大的實驗場。發掘老齡經濟的中國模式和中國智慧,不僅可以解決自身的問題,還將為全球老齡社會構建新的經濟正規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