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進青衣方艙醫院——一位香港新冠感染者的方艙日記

  新華社香港3月9日電 題:住進青衣方艙醫院——一位香港新冠感染者的方艙日記(1)

  3月8日,我不幸“中招”了。我已經接種過三針疫苗,感染後幾乎沒有什麼症狀,所以我雖然感到吃驚,但還是覺得疫苗發揮了很大作用。

  連續三次自測盒呈陽性,已經符合特區政府的收治條件,報告消防處的特別服務熱線後,我很快就被專車送至位於葵涌碼頭附近的青衣方艙醫院。8日晚上7時多剛入住,就吃上了熱騰騰的盒飯。

住進青衣方艙醫院——一位香港新冠感染者的方艙日記

  晚餐盒飯,有雞肉、蔬菜及米飯,還有清真食品可選(3月9日攝)。新華社發

  青衣方艙醫院由內地建築公司援建,專門收治無症狀或輕症新冠病毒感染者,一共有近1300個隔離房間,可容納約3900個隔離床位。方艙內部被劃分為A、B、C等大區域,和A1、B2等小單元。每個小單元大概十幾個房間,就像一個小街坊,也像內地早些年大學宿舍筒子樓的一層,淋浴房和衛生間為共用設施。

住進青衣方艙醫院——一位香港新冠感染者的方艙日記

圖為拍攝者所居住的B2小單元俯檢視,兩側均為隔離房間(3月9日攝)。新華社發

  這種被稱為“箱式整合房屋”的隔離房抗震等級達到9級。每個房間大約200平方英尺(約20平方米),配備了冷暖式空調、全新的床上用品、洗漱用品、小檯燈、衛生紙,以及每人至少三大瓶礦泉水。為適配香港電器插口,還專門配發了港標轉國標的轉換器。我的左鄰右舍大都是一家兩人或三人同時入住一間,看到我這個穿著防護服的“單身漢”住進來,還覺得蠻新奇的。

住進青衣方艙醫院——一位香港新冠感染者的方艙日記

  圖為隔離房間內的配置,每個房間可供最多三人同時入住(3月9日攝)。新華社發

  因為入院時走得太匆忙,我來不及帶上一些生活用品。正在犯愁的時候,接到方艙醫院工作人員電話,問我有什麼需求。9日一早,我要的塑膠拖鞋和紙杯就被送來了,還告訴我有需求可以透過24小時線上響應服務提出。

  8日晚上,可能是我這個小單元的淋浴房位置排水系統出了點問題,造成了一定面積的積水,大家都得躡手躡腳地走路。工作人員連夜找來很多硬質塑膠貨架鋪在積水的路面上並打掃積水,9日上午地面已經基本恢復了乾燥,效率還是比較高的。

  吃完早飯和午飯後,大家都到戶外的空地上活動。和香港人日常打招呼有所不同,在這裡大家經常問:“你今天(自)測了沒有?陰性了沒有?”我這個小單元裡的“染友”(確診感染的同住人)頗為多元,大部分是香港本地居民,也有個別像我這樣的內地新來港人士,還有一家少數族裔。

  在戶外,“染友”們有開著手機揚聲器聽歌的,有和家人朋友視訊通話的,有曬著太陽看書的,有拉家常的。還有幾個小朋友拿著房間裡的小摺疊檯燈“過家家”,他們告訴我是在扮演手持光劍的《星球大戰》電影人物……看得出來,大家都沒把自己當病號。

住進青衣方艙醫院——一位香港新冠感染者的方艙日記

  每位入住者配有一床薄羽絨被及被罩、一個乳膠枕頭及枕套、一個床頭櫃及可充電式摺疊小檯燈(3月9日攝)。新華社發

  為了避免在社群中造成進一步的交叉傳染,也為給香港的醫療系統減輕負擔,大家配合特區政府的安排來到方艙醫院接受隔離治療,度過一段特殊的時光。

住進青衣方艙醫院——一位香港新冠感染者的方艙日記

  接種兩針或以上疫苗的感染者,只要入住後第六及第七天連續兩天檢測陰性,便可離開方艙醫院正常生活(3月9日攝)。新華社發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65 字。

轉載請註明: 住進青衣方艙醫院——一位香港新冠感染者的方艙日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