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衝突持續的背景下,很多中國留學生的學業中斷,一切成了未知數。近日,幾位留學生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講述俄烏衝突帶來的生活改變和對未來學業的調整、規劃。
烏克蘭基輔。新華社記者 李東旭 攝 資料圖 圖文無關
回國之路驚心動魄
“防空警報聲、擁擠的車廂、緊繃的神經……長達9個小時的撤離過程仍歷歷在目。”5個月前,烏克蘭利沃夫國立音樂學院的中國留學生張馨心在老師盧波夫·卡查拉的幫助下,乘火車撤離至波蘭克拉科夫。
“入境波蘭時我哭了,緊張的情緒終於得到釋放。”張馨心說,“在波蘭,我開始協助大使館幫助從烏克蘭撤離的同胞,我在留學生微信群裡分享路線,幫他們尋找交通工具去往鄰國,及時將更新的新聞動態翻譯給語言不通的留學生。”
邵心是烏克蘭國立體育運動大學的留學生。俄烏衝突爆發後,2月底他和幾個朋友從基輔坐了27個小時的火車,撤離到烏克蘭邊境城市烏日霍羅德,幾經輾轉後入境匈牙利。
“撤離途中,我記得到處都有撤退的難民,硝煙在城市上空瀰漫,真切體會到了和平的可貴。”邵心說,到了匈牙利,華人社團志願者把我們接到布達佩斯的住處安頓下來,在衣食住行上都給予了無微不至的照顧,3月上旬我們終於乘坐撤僑包機回到了祖國。
“俄烏衝突發生後,我和夥伴輾轉多次才終於搭上去往烏日霍羅德的火車。”烏克蘭利沃夫國立音樂學院的中國留學生趙傑說,“記得當時是凌晨兩點,我簡單收拾了一些衣物和應急物品便出發去火車站,站臺上人頭攢動,我擔心坐錯班次,一遍又一遍向工作人員確認,最終我們透過難民通道到了斯洛伐克。”
學業仍是重中之重
“我今年本科畢業,何時能完成學業成了未知數。”趙傑說,“好在學校開啟了‘雲答辯’,我把在家錄製好的演出影片發給學校,順利通過了畢業答辯。”
“原本我本科畢業後再在烏克蘭學習一年,就可以拿到碩士學位,但突如其來的局勢變化打亂了所有計劃,雖然很想和同學們重聚在課堂,但我可能不會再回去了。”趙傑說。
在回國隔離期間,張馨心透過線上面試找到了心儀的工作。“俄烏危機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軌跡,也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現在的我遇事更加冷靜沉著,沒什麼困難是解決不了的。”
邵心回國一個月後,學校終於開始遠端授課。他說:“網課恢復前,校長還站在廢墟前給所有的學生錄了一段影片,鼓勵大家完成學業。目前我已經順利完成了這個學期的所有課程,現在正在放暑假。”
盼望生活重回正軌
明年三月邵心將迎來畢業,他原本計劃畢業後在烏克蘭攻讀博士學位,但如今他不得不重新規劃自己的未來。“如今俄烏衝突還在持續,回烏克蘭安全風險太大,畢業後我將留在國內工作。據我瞭解,不少和我情況差不多的留學生也不準備回去了,都選擇在國內遠端完成所有課程。”
“我的老師把我送到波蘭後,又返回烏克蘭了,她說那是她的國家,她沒有辦法離開。”張馨心說,現在還與在烏克蘭的老師和朋友保持聯絡,詢問他們的生活近況,希望他們一切平安。
“2009年我踏上留學之旅,轉眼間這座城市陪伴了我13年時光。”張馨心說,“利沃夫的夏天特別美,人們拿著花束漫步街頭,看風景、聽音樂、喝下午茶,享受著獨屬於假日的安逸與浪漫。希望和平早日到來,我能有機會回到利沃夫,也希望我的老師能來中國逛逛。”
來源: 中國新聞社 | 作者 金旭 吳侃
流程編輯:TF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