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世界歷史英布戰爭是怎麼回事!

由 習國防 釋出於 綜合

1899年,在南非爆發了英國同布林人的戰爭。列寧曾經把這場戰爭同美西戰爭和日俄戰爭同時看成是世界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的新的歷史時期的主要歷史標誌之一。關於這次戰爭的性質,國內外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它是英帝國主義同布林殖民主義爭奪南部非洲的帝國主義戰爭,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非洲的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然而,近年來我國史學界有人對此提出異議,認為這場戰爭對布林人來說是民族自衛戰爭。問題的提出和意見分歧的癥結,在於對布林人的不同認識。
布林人是荷蘭殖民者的後裔。“布林” 這個詞,源出於荷蘭語"boer”, 意為“農民” ,是荷蘭殖 民者侵佔南非建立開普殖民地後,從荷蘭、 法國來的移民。由於他們在這裡經營大規模的奴隸制農牧場,他們便自 稱為布林人(“農民”)。其實,他們是農牧場主。當時這些農牧場主不敢用當地黑人充當奴隸,因為黑人很容易逃回自己的部落;所以南非的奴隸主要是從印度、瓜哇、錫蘭和馬達加斯加等地販運來的。十九世紀初,英國人利用荷蘭被拿破崙帝國佔領的機會,奪取了荷蘭人的這塊殖民地。當時,開普殖民地的奴隸已達三萬人。
順據快烈源範義違國管深在英國統治時期,布林人和自己祖先的故鄉荷蘭失去了聯絡,漸漸地自稱是阿非裡卡人(即非洲人),而不說自己是荷蘭人了。英國人在經濟生活方面離不開這些布林人,而在政治上又對他們進行種種壓迫:取消了布林人的公民會議;宣佈英語為官方語言,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必須懂英語,學校必須用英語進行教學,廢除荷蘭舊幣,改用英鎊,在用舊幣兌換新幣時,政府只付給幣值的四分之一,各種捐稅也比荷蘭統治時期重。尤其使布林人不能容忍的是,1833年英國宣佈廢除奴隸制。英國的這一措施,並不是出於對奴隸的仁慈,而是出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需要有充足的自由勞動力。
布林人不願忍受英國人的壓榨,便試圖離開開普殖民地,去重新佔領黑人的土地,以一走了之的辦法來擺脫英國人的統治。從1836年起,布林人遷移的大車隊開始向北部方向進發。這種布林人遷移的大車隊既是運輸工具,又是一家一戶的住屋。老人、小孩和婦女坐在車上,青壯男子揹著火槍、騎著馬走在車隊的兩旁。行進時是一支龐大的人畜同行的大車隊;停下時是散落一 片的大村落。1838年,他們用武力驅趕著祖魯人,佔領了納塔爾,建立了第一個布林人的共和國
但是,英國想盡辦法來阻擋布林人的離去。他們認為,不管布林人走到哪裡,都是不列顛的臣民。 1844年,英國宣佈納塔爾與開普殖民地合併,取消了布林人建立的共和國。
布林人堅決不服英國人的 管轄和統治, 又坐上他們的大蓬車向奧蘭治河與瓦爾河地區進發,重新去侵佔黑人的土地,開闢新的農牧場。在大遷移和在同非洲班圖部落的征戰過程中,布林人逐漸意識到,他們是一個生死與共、命運相同的民族。大遷移加速了布林民族的形成過程。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由於英國人改變了阻攔布林人遷移的政策,由破壞變為支援,從而掀起了更大的遷移浪潮。遷移的布林人每侵佔非洲黑人的一塊土地,便宣佈建立一個獨立共和國。大大小小的布林人共和國在不斷地合併、分裂,又重新組合,最後形成兩個大的布林人共和國,一個是南非共和國,又叫德蘭士瓦,一個是奧蘭治自由邦,也叫奧蘭治共和國。英國人承認了這兩個布林人共和國的獨立。
布林人在新侵佔的土地上興辦農牧場,並未恢復過去的奴隸制,因為外地奴隸買不到,當地奴隸又不敢用。怎麼辦呢?布林農牧場主 便在征服南非黑人的過程中大肆搶劫成千成萬的牲口,迫使飢餓的黑人到布林人的農牧場去當工人,辦起了資本主義性質的農牧場。陽特江在英國人正式承認兩個布林人的共和國為獨立之邦後不久,1867年便在瓦爾河和奧蘭治河的匯合處發現鑽石礦;接著又在德蘭士瓦發現世界上最大的金礦。鑽石礦和金礦的發現,促使英國加快了奪取南非北部領土的步伐。到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德蘭士瓦和奧蘭治這兩個布林人的共和國,已成了英國南非殖民地中的孤島。英國人企圖說服布林人建立南非聯邦,但是遭到拒絕,也曾派武裝警察侵入德蘭士瓦搞顛覆活動,又被布林人擊潰。英帝國主義決心用武力消滅布林人的共和國,加緊往南非調集軍隊。布林人也積極備戰,向德國購買武器彈藥;它沒有正規軍,而是搞全民武裝,十六到六十歲的男子幾乎都自備武器、馬匹和口糧,作好了參戰準備。
1899年10月9日,布林人向英國發出照會,要求英國把結集在德蘭士瓦邊境的英軍和近期調入南非的一切軍事力量全部撤走,並保證今後不再向南非增派軍隊;有關兩國的爭端問題交第三者仲裁:並限二十四小時內答覆。次日,布林人便分兵三路搶先向英軍發動進攻。在戰爭開始的頭兩個月,布林人打了一些勝仗,曾一度攻入開普殖民地。但到1900年,英軍迅速增加到二十五萬,為布林人的三倍,很快便打垮了布林人的防線,佔領了布隆方丹、約翰內斯堡、比勒陀利亞等布林人的主要城市,控制了南非的全部鐵路線。1900年12月,英國宣佈吞併德蘭士瓦和奧蘭治。
但是,戰爭並未結束。布林人由陣地戰轉為游擊戰,到處破壞鐵路,襲擊小股英軍,攔截物資。英軍把被俘的布林青壯男子流放到聖赫勒拿、百慕大、錫蘭、印度等地的戰俘營焚燬他們的莊稼和住屋,殺盡 他們的牲畜;把十餘萬布林婦女、兒童和老人趕進集中營;並在德蘭 士瓦、奧蘭治境內遍地設立崗哨,嚴密監視布林游擊隊的活動。
戰爭使布林人死傷了二萬六千餘人,國亡家破,傾家蕩產。英國人在這場戰爭中動用了四十五萬軍隊,死傷二萬八千人,耗費兩億五千萬英鎊。在雙方都感到精疲力竭,又面對黑人問題日趨尖銳的情況下,迫使他們結束戰爭,於1902年5月簽訂《韋雷尼京和約》。布林人成為不列顛臣民,共和國不復存在了3英國政府村給布林人三百萬英鎊作為“補償”。
1910年,開普、納塔爾、德蘭士瓦、奧蘭治聯合組成“南非聯邦”,開始了英布白人共同奴役南非黑人的種族歧視的殘暴統治。這就是布林人和英布戰爭的大致情況。
根據這一情況,有人認為,布林人同美洲的歐洲移民是同一型別的民族。既然美國和拉美的歐洲移民後裔由於不堪忍受宗主國的統治而進行的戰爭是民族解放戰爭,為什麼處於同樣境遇的南非布林人反對英國吞併的戰爭不能視為民族自衛戰爭呢?
對於這一問題,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布林人雖同美洲白人同為歐洲移民的後裔,但情況卻大不相同。(1)移居美洲的白人,除少數剝削者外,大多是勞動人民,而南非的布林人卻全是農牧場主。(2)布林人在侵佔非洲黑人的土地上,實行最野蠻殘暴的種族歧視政策;而在美洲,特別是拉丁美洲,土著的印第安人的處境卻比南非黑人要好得多。(3)英布戰爭的目的,無論對英國人還是對布林人來說,都是為了爭奪對南非黑人的奴役、掠奪和統治權。所以在戰爭期間,雙方 都得不到非洲黑人的支援,英布雙方也都視非洲黑人為劣等民族,不願也不敢發動黑人參戰。而在美洲各國的獨立戰爭中,卻有廣大的混血種人、印第安 人和黑人參加戰鬥。因此,英布戰爭不能與美洲各國的獨立戰爭相比。英布戰爭對雙方來說都是非正義的,它是一場掠奪非洲人民、重新瓜分非洲的帝國主義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