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是一個文明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家庭教育,教育好子女是每個家長的任務。但不是每個人都是教育能手,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耐心教育孩子。
有的父母,因為工作比較忙,精力也有限,所以他們就不會花很多的心思去教育孩子,也不經常陪伴孩子。
也有一些父母把教育好孩子放在第一任務,他們覺得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要是教育不好孩子,掙再多的錢也沒有用。
在商場裡陪孩子做小火車,3個家庭呈現3種不同狀態,父母該反思
影片火的原因是在駛過的小火車中,展示了三種不同的家庭狀態,引起了人們的思考。
第一節小火車坐著一對時尚父母跟一個可愛的女孩,原本第一排的位置是夠一家人坐在一起的,可是父母卻讓女兒一個人坐在前排,夫妻二人則坐在孩子的後面有說有笑。
可能是自己在前排的原因,女孩顯得有些害怕,她盡力往前坐,雙手緊握方向盤。
這個家庭的表現,讓我們知道了孩子才是父母的第三者,雖說這樣的家庭氛圍是挺好的,父母相愛,但是這對父母卻忽視了孩子,沒有讓孩子融入家庭的快樂當中。
第二節小火車則坐著兩個人,是一位媽媽跟她的女兒,這兩個人雖然是緊挨著坐,但是兩個人沒有過多的交流,看起來心事很重的樣子。
第三節小火車就是影片中的第三個家庭,雖然一家三口都坐在火車上,但爸爸卻一個人坐在後面玩手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這些父母表面是在陪孩子,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心裡,也沒有加入到孩子的快樂當中。
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忽視了孩子的感受,這3個家庭呈現3種不同狀態,是生活中的典例,父母該反思。
如何給孩子更好的陪伴呢?
①不要玩手機,專心地陪伴孩子
家長平時工作忙,沒有時間顧及到孩子,若是有時間陪伴孩子,那就放下所有的事物專心陪孩子玩耍,不要人在孩子的身邊,心卻沉浸在手機的世界裡,把孩子放在一邊。這種低質量的陪伴,想必孩子也不會喜歡,反而會覺得家長在敷衍自己而心生厭惡。
②轉換角色,當孩子的朋友
當一家人帶著孩子去玩的時候,很多父母會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然後讓孩子自己玩,沒有加入到孩子的快樂中來。
這種沒有互動的陪伴,並不會讓孩子真正地感受到快樂,因此,父母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朋友,融入他們的世界,與他們一起玩耍,一起體會快樂。
③以孩子為主,傾聽他們的想法
陪伴和交流可以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這二者也是相輔相成的,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不妨多聽聽孩子的想法。
孩子心思單純,想要什麼就會說什麼,因此,家長們就能很容易地瞭解到孩子的真實想法和所需所求,然後遵循孩子的意願。
為何提倡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呢?
①孩子害怕孤獨
很多父母總以工作忙綠作為不陪孩子的理由,他們認為儘量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就是對孩子好,不虧欠孩子。可孩子害怕孤獨,需要父母在身邊陪伴,他們的童年時間是有限的,他們不會因為父母工作忙而停止長大。
②父母的陪伴有利孩子的成長
孩子還小,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立思想,很容易被外界影響,因此,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家長在身邊引導。
學校老師教得再好,但最熟悉自己孩子的是父母,也只有父母才能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輔導,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幫助孩子的成長。
和你說句心裡話
每個人的時間與精力都有限,除了孩子和家庭,還有工作,因此,要是有機會陪伴孩子,我們就要專心地與他們一起玩耍,融入他們的世界。
不要人在孩子的身邊,心卻在另一邊,這樣的陪伴是不會給孩子帶來幸福的,相反,他們可能會覺得父母在敷衍他們,久而久之,父母與孩子的感情就會越來越淡。
今日話題:你會像上面那三個家庭一樣陪伴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