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負之徵,精神先見。
一百年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接力奮鬥,形成了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偉大精神,共同組成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貫穿於改天換地的壯闊征程,熔鑄於驚天動地的英雄偉業,跨越時空、歷久彌新。
解放軍報微信“熄燈號”特別推出“四史微講堂•學習六中全會精神”欄目,講述紅色經典,弘揚先輩精神。
“傾聽經典故事 追尋紅色記憶”系列之三百二十
荊楚大地見證中國力量(下)
一場大考的答卷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
湖北省軍區戰備建設局參謀舒誠,至今還保留著自己繪製的運力支援地圖。
2020年疫情發生後,為確保武漢市民生活物資正常供應,湖北省軍區協調6支駐軍部隊成立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擔負市民生活物資運輸任務。舒誠的職責是將兵力投入、配送點位等資訊,在圖上清晰標註出來。
“運力支援隊來自6支不同的部隊,儘管還來不及磨合,三軍指揮員在地圖面前一碰,總能得出最佳行動方案。”回想當時的一幕幕,舒誠至今仍感慨萬千,“再大的天災除以14億也會變得渺小,再小的愛心乘以14億也會無比強大。越是艱難險阻,越是團結一心;越是危急關頭,越能顯現非凡的凝聚力。”
劍橋大學高階研究員馬丁·雅克說:“這可能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讓全世界人看到中國體制的優勢。”
庚子年初的武漢,詮釋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國溫度”,見證了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的“中國速度”,創新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中國方案”,也印證了“最偉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堅固的防線是‘人民戰爭’”的“中國邏輯”。
抗疫精神與抗擊非典精神一脈相承,尊重科學成了中國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的一大亮點。
健康碼被網友譽為“2020年中國人最偉大發明”。憑碼出行,已成為疫情下中國人的常態。大資料分析,人工智慧技術在疫情發現預警、溯源追蹤、分級差異化防控等方面的廣泛運用,資料共享、疫苗研發、醫療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的科技創新,讓中國抗疫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中國,時有零星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甚至偶爾會有集聚性疫情暴發,人們卻沒有了2020年初時候的恐慌。疫情還在對人類造成影響,但中國人已經從心理上戰勝了新冠。當然,對於有效防控疫情模式的探索也從未停止。
當全國疫情防控經驗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上海模式”成為與會代表討論最多的話題。一個有著兩千多萬常住人口的超級城市,既不封城,也不全員核酸檢測,卻能在較短時間內有條不紊、不聲不響地有效控制住了疫情,這值得探討學習。
在尊重科學的前提下,疫情防控的手段更加有效和人性化。
我國研製的新一代軍用大型運輸機運-20被中國人民親切地稱為“鯤鵬”。作為中國人民的驕傲,“鯤鵬”始終在忙碌著。2020年,它的航線是從全國各地到武漢;2021年,它的航線是從中國飛往世界其他國家。2020年,它攜帶著全國各地支援武漢的抗疫物資;2021年,它攜帶著中國支援其他國家的獨立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
清晨,太陽照常升起。伴隨著天空之中大飛機劃過的美麗航線,新的一天開始了。代表著防疫的口罩將伴隨著人們度過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每個人都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中國人乃至世界人民都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本文選自《解放軍報》“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系列專版,略有刪減;該專版透過實地踏訪紅色地標等方式,回溯這些偉大精神產生的歷史背景、形成過程,感悟精神偉力、傳承紅色血脈、擔當歷史重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磅礴力量。)
解放軍報微信釋出
播音:劉敬一
編輯:向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