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環球網
【環球時報記者 張若】臺軍首批新制“教召”的後備軍人入營訓練,蔡英文親自觀看,以此宣示“自我防衛”的決心。但此舉究竟是針對當前戰略態勢的軍事需求,還是來自美方的壓力不得不賣力演出,其實整個臺灣社會都心知肚明。
據臺灣《中國時報》13日報道,蔡英文12日下午到206旅觀摩“教召”人員實彈射擊訓練情況、沐浴站開設暨整備情形、營地住宿規劃等。她在致辭中稱,這是首次新式“教召”,不僅時間延長,課目也比以往多,更加精實嚴格,就是要落實“全民國防”,貫徹“就地動員,就地作戰”原則,“每一位召員就在自己戶籍地的戰術位置,預設戰場發生在自己的家鄉,除了讓戰時動員更加迅速,也可以達成仗在哪裡打、部隊就在哪裡訓的目標”。陪同觀摩的臺“國防部長”邱國正稱,這次狀況看來還不錯,未來會成為模子,後面有“教召”就跟著這個步調走。外傳蔡英文已指示軍方檢討現行4個月軍事訓練役役期是否延長,臺“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13日予以否認,稱當務之急是強化後備制度,落實“常備一體”,讓臺灣需要更多兵源時能夠迅速徵集足夠且精實的部隊。
所謂“教召”是“教育召集”的簡稱,是臺灣針對後備軍人的訓練專案,一般是召集8年內退伍的軍人。舊制“教召”是5—7天,現在增加到14天。今年3月5日入營,18日離營,其間沒有休假,也不允許在外住宿;每天訓練10小時,其中夜間訓練2小時;每次行軍不少於10公里,因此被臺當局宣傳為“最硬教召”。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13日撰文認為,民進黨當局如此大張旗鼓地高調辦理後備動員“教召”,甚至要上綱到“三軍統帥”親自視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的壓力。島內“獨”派自以為獲得美國提供安全的承諾,因此有恃無恐,但很快華盛頓覺得苗頭不對,因此透過諸多渠道,借質疑臺灣本身軍事戰備整備與軍備投資要求當局必須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綠營為抓住美國,最近幾年不斷在後備動員議題上大做文章,“針對威脅踏實練兵早就成為奢望”。
《聯合報》發表社論稱,蔡英文當局不斷升高兩岸對峙,卻又不斷壓低軍人的價值及士氣,臺“國防部”為補滿缺額屢傳濫竽充數的案例,尤其臺灣面臨“少子化”危機,以役齡青年的下滑幅度,要招募好的人才入伍簡直難上加難。更嚴峻的是民調顯示,最反對徵兵的年齡層就是役齡世代。軍事訓練役實施近十年來,普遍存在“役男不願學,幹部不想管”,雙方只求混完4個月役期,“國防部將後備教召延至兩週,即出現參與者與女友當眾相擁而泣,文弱程度令人咋舌”。文章特別提到臺灣轉型的一大弊端就是當局決策的“極度媚俗化”。恢復徵兵勢必衝擊年輕族群,要蔡當局對自己優勢選民開刀,恐難如登天。尤其民進黨一向把選戰視為“內戰”,把削弱政敵當成首務,一心想著殲滅反對黨,因此撕裂社會毫不手軟,“政客是短視的,他們永遠只優先計算自己的短期利益,並不惜為此製造衝突。在這種自私心理下,民眾都知道臺灣兵制應當修改,但政治人物絕不會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