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通訊員吳松林:“天一黑,戰士們就像猛虎出山”

(文/王瑩)

可以每天走超過兩小時路程去上老年大學,四層樓一口氣走下來不費勁……滿頭銀髮,眼不花,耳不聾,笑聲爽朗,看到吳松林,幾乎難以相信這是一位88歲高齡的老人。

看到這位老兵,腦海中很容易浮現一句歌詞: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走浮橋跨過鴨綠江

1950年夏季,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6軍198師594團1營騎兵通訊員的吳松林,和戰友們一起來到天津靜海縣。戰士們的眼前是一片漫無邊際的蘆葦,他們用鐮刀將蘆葦割下,將新墾出的土地平整、播種。

剛種下第一季冬小麥,10月22日,吳松林接到命令,火速趕往各連隊駐地,通知部隊輕裝集結。“一切工具、槍炮都放下,即時出發。”隨著火車隆隆地駛出天津,戰士們猜測這車是往北開,因為部隊發了棉軍衣。兩天後,吳松林和他的戰友們來到了東北邊境城市安東(今遼寧丹東)。

當時的安東已經受到戰爭的侵襲,美軍飛機已向我國境內投擲炸彈了。“我們每人分到了三天的乾糧,有糙米和麵餅,還用樹枝和草紮了防空帽。一切就緒,準備當晚過江。”

吳松林和戰友們幾乎是靜悄悄地出了國。“沒有歌聲,沒有鮮花,一切都在黑暗中進行。”

渡江過程還出了一個小插曲。“我們先是從鴨綠江大橋透過,走到中間時,人群車輛太多了,我們又往回走,回到安東,從附近不遠的一座浮橋——鎮安橋,來到了朝鮮。”

晝伏夜出首戰告捷

進入朝鮮後,吳松林所在部隊經過一個晚上的急行軍,來到了白雲洞地區。

透過跟朝鮮人民軍瞭解,定州地區有美軍一個師。我軍為了打好入朝第一仗,決定攻擊定州,幹掉美軍這個師。

白天,美軍6架飛機對白雲洞地區進行轟炸,整個地區瞬間變成一片火海。頭一天夜裡渡河,戰士們的棉衣全部溼透,這一白天的轟炸,戰士們蹲在掩體中硬是將棉衣焐幹了。白天過去,夜幕降臨,戰士們吃點炒麵,喝口水後按部署出發。

“我們要用一宿時間,急行軍幾十公里,繞到定州另一側,堵擊敵人。”吳松林說,部隊找到一位嚮導,走山路抄近道,在規定時間趕到指定陣地。天一黑,戰士們就像猛虎出山。駐守的美軍和土耳其軍隊,自到朝鮮以來,驕橫跋扈還沒有吃過敗仗,可是這一晚上卻被打得暈頭轉向,傷亡慘重,匆忙奪路逃竄。這是吳松林所在部隊入朝僅三天的第一戰。

艱苦的在朝戰爭歲月拉開了帷幕。白天在掩體一蹲一天,晚上行軍打仗,餓了就吃炒麵,渴了就吃雪。入朝不久就趕上嚴冬,一些戰士被凍傷、凍死。

“衣服跟不上,吃的也沒有,十分艱苦。我的一名戰友,一天早上睡醒發現,兩隻腳都凍掉了。我一直到現在都有一個習慣,天冷時就要一直運動,不活動就不舒服。”

從火海里救出戰友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吳松林經歷過兩次生死關頭。“一次上級讓我去平壤送信。晚上,我坐著拉沙子的車出發了。因為有車燈,很快被敵人的飛機發現了,飛機跟著車炸了一路。當時司機也拼了,繞著山路各種躲閃,走S形路線,差點翻車,最後還是勝利完成了送信任務。”

第二次生死關頭更驚險。雲山戰鬥是整個朝鮮西線戰役的關鍵點,在這場戰鬥中,吳松林沒有上前線,所在部隊作為預備隊處在二線,然而吳松林還是經歷了生死考驗。

一天上午,教導員畢繼榮安排吳松林和一名戰友去燒開水。吳松林來到一個小村莊,在老鄉家生火燒水。“這個小村子只有兩間房子,敵人的飛機連這兩間房也沒有放過。”

沒有聽到防空槍聲,敵機已經撲來。一陣陣爆炸聲,小村子頓時成為一片火海。“我身上揹著卡賓槍,腰上有子彈,還有手榴彈。怕這些東西爆炸,當時我也不知道哪兒來那麼大的勁兒,一下子就把牛皮子彈帶拽斷,迅速將彈袋和手榴彈還有卡賓槍扔了出去。”

跑出屋的吳松林,想到戰友還在火海,就返回去大喊戰友名字,一把拽住躲在角落的戰友衝了出去。

戰爭勝利後吳松林隨部隊駐守遼寧,1964年轉業到了本溪。離休後老人最愛的兩件事,一件是爬山,一件是上老年大學。“我閒不住,愛爬山,站在望溪公園的山頂涼亭上,看著越來越美麗的城市,心裡特別高興,我還買了兩架望遠鏡,白天帶到山上,讓大夥兒都能看看城市的變化。”

【人物簡介】

吳松林,1932年3月出生,湖南省張家界桑植縣人,1949年1月參加革命工作,195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歷任警衛員、騎兵通訊員、排長、管理員(連長)職務,獲得抗美援朝紀念章、朝鮮抗美援朝和平鴿紀念章。1992年離休,離休前系本溪市重型汽車製造廠行政科長。

志願軍通訊員吳松林:“天一黑,戰士們就像猛虎出山”

吳松林舊照(受訪者供圖)

志願軍通訊員吳松林:“天一黑,戰士們就像猛虎出山”

吳松林近照(受訪者供圖)

來源:參考訊息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75 字。

轉載請註明: 志願軍通訊員吳松林:“天一黑,戰士們就像猛虎出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