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6月2日訊 記者郄建榮 生態環境部今天通報,自2020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已對76份環評檔案質量問題提出處理意見,累計對65家單位和73人採取失信記分管理措施;4家單位和10人被列入環評失信“黑名單”。
為推動環評誠信體系建設,加大環評事中事後監管力度,生態環境部對環評檔案進行定期複核。近日,生態環境部公開通報2020年第三季度環評檔案常態化複核工作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意見。
生態環境部指出,經對地方各級審批部門審批的15461份環評檔案進行智慧校核和對132份環評檔案進行重點複核發現,12份環評檔案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其中9份存在環境影響因素分析不全、監測布點不符合相關規定等質量問題,3份存在未按規定附具環評檔案編制單位和編制人員情況表等規範性問題。
根據相關規定,生態環境部門對12份環評檔案涉及的太原市汾河景區管理委員會等9家建設單位、山西清源環境諮詢有限公司等8家編制單位和13名編制人員予以通報批評,對11家編制單位和13名編制人員予以失信記分,對西安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等兩家技術評估單位和太原市尖草坪區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等12個審批部門予以通報。
生態環境部透露,自2020年以來,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對存在環評檔案質量問題相關單位和人員的失信記分已分別累計達1618次和1821次;14家單位因環評檔案質量問題依法受到行政處罰,85家單位和69人列入限期整改名單。
生態環境部指出,下一步,將繼續以環評檔案質量為核心,落實和完善各項監管措施,透過靶向監管和隨機抽查相結合等方式,堅持開展環評檔案常態化複核工作,堅決打擊環評檔案不負責任、弄虛作假行為,維護環評市場秩序,確保環評制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