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買一輛新款奧迪A5。
第二步,摳掉尾標,貼上信仰“RS”,bingo!
恭喜你只花一小半的錢,就擁有了一輛奧迪“RS 5”!
最後別忘了準備一個理由——
妹子:為什麼你的車這麼安靜?
回答:開奧迪炸街的,都是憨態(變態)!
不是我吹,就這兩貨的前臉,不是行家能分得清誰是誰?
宣告不接受找茬,特別是那個拿放大鏡的,給我放下!
自從奧迪把“RS套件”下放到普通車型上,路邊的S、RS系列能見度就直線上升。
光貼個標還好說,要是碰到100%復刻的,還真分不出來誰是誰。。。
u1s1,奧迪就不能學學隔壁寶馬,整兩顆大腰子以示不同?
設計師:你看這前格柵,還有放大的可行性嗎?
啥都不說了,為奧迪未來的設計方向祈禱一秒鐘。
不過事情要看兩面,如果和中期改款前的A5相比,那變化的地方就多了。
比如中網,不用放對照圖,你們也能想象老款的多橫條鍍鉻中網有多醜不運動。
新A5清一色換上了蜂窩中網,沒錯,這就是原廠的A5!
Ps.這臺車的車漆叫耀夜綠,實際偏於軍綠和牛油果綠之間,實車顏色炒雞好看!
奧迪不愧是燈廠,新的大燈也比老款瞅著精神多了,內部結構也更加複雜。
就是結構這麼複雜的大燈,撞壞了得多掏多少錢?
無框車門必須是A5的靈魂,簡配什麼都不能把它給簡配了!
但就使用體驗來說嘛,風燥,風燥,還是TMD風燥。。。
2021年了,奧迪也不捨得給個雙層夾膠玻璃,NVH還真挺重要的。
側面平平無奇,以K哥個人的審美來說,A5的溜背瞅著一般。
著實沒有A7的溜背這麼驚豔!
同意的請在評論區扣1~
重點還是在車尾,尾燈也進行了重新設計,內部用了LED陣列。
有沒有用不要緊,重要的是看著有科技感!
尾喉由圓形改成了修長的矩形,新造型是不是瞅著很眼熟?
要不是內部有真排氣口,我還以為是從大眾配件廠無縫銜接的呢!
相比外觀,新A5的內飾就略顯普通了,廠家也不捨得多給個碳纖維貼紙。
都比A4多花10萬了,坐在裡面竟然一毛一樣。
沒錯,就是這麼自信的不加引號!
A4該有的塑膠感,A5一點都不給你落下;A4上掏的空空的原MMI旋鈕,A5上一樣是一個“大坑”。
u1s1,這點真不如隔壁寶馬,既有觸控式螢幕,又保留了iDrive旋鈕。
你奧迪可好,有了觸控式螢幕就把中間的MMI旋鈕掏掉了,還不加個蓋子。。。
奧迪:能用不就行了?成本控制懂不懂!
車機就不多說了,原廠支援CarPlay,而且還是無線的!
除了兩款時尚型,全液晶儀表盤是全系標配。
不過就個人感覺來說,奧迪有點過於追求形式上的科技感了。
比如這個風格的錶盤,轉速錶和時速表就兩根橫線。。。
而且顯示面積很小,包括右下角的時速顯示區。
反正K哥猛踩油門加速的時候,只顧著看比大拇指還小的時速表了。
19喇叭的B&O;音響必須給一波好評,這喇叭數量簡直喪心病狂!
只不過聽起來嘛,好像也就這麼回事兒。。。(至少藍芽連CarPlay是這樣的)
建議自備一個聽歌專用隨身碟,下點無損歌,可能音質會好很多。
如今A3都有一體式座椅了,咱進口的A5是不是也得安排一下。
另外座椅支撐性還不錯,舒適性也沒啥問題。
但後排的座椅就比較拉胯了,坐墊長度偏短,內部的填充物也偏硬。
再加上標軸和不太好的角度,做起來的姿勢挺奇怪的(前面頂腿,上面頂頭)。
舒服算不上,頂多是能坐。
中間的位置就不用說了,就這大鼓包,還是乖乖只坐四個人吧。。。
前面說啥來著,你可是比A4貴了10萬!
掀開A5的尾門,這就是貴10萬的理由之一。。。(好像聽起來很貴的樣子)
掀背式電尾門,開口巨巨巨大!
外觀和內飾就說這麼多,來聊聊駕駛部分。
K哥拿到的這臺A5是2.0T高功率版,45 TFSI Quattro,擁有252馬力,370牛·米扭矩。
是不是單從資料來看,動力好想很強的樣子?
實際開起來嘛。。。動力強歸強,但和運動是真沒太大關係。
同級別最運動的是寶馬,K哥曾經的X1也好,現在的3系F30也好,開起來都有一種人車交流的一體感。
這種“一體感”體現在車會按著你的意思去做,比如踩下油門,變速箱會迅速響應。
以F30來說,運動模式下的渦輪幾乎是零延遲,一腳油門下去就會連降2擋;持續深踩油門,轉速會持續拉昇至紅區附近,而不是急著升檔。
高速過彎也很自信,底盤很穩,不需要像其他車一樣因為側傾大而提前減速。
相比之下,A5就會讓人有一種隔閡的感覺。
首當其衝的就是渦輪遲滯,大概有1.5秒左右,油門響應總是跟不上節奏。
還有加速感受,A5的儀表數字上升很快,但駕駛員是真沒啥加速體感。
而320i實際加速一般,但對於人來說有著超棒的加速體驗。
然後就是側傾,沒錯,A5是有側傾的,而且還有點嚴重。
Quattro的作用僅限於支援你快速過彎不會打滑,但側傾就管不著了。。。
懸架的調教倒是很“運動”,硬就一個字,我只說一次!
總的來說,如果加速快算運動,那A5是運動的。
如果操控好是運動,那A5頂多算及格。
2021年了,為什麼寶馬在操控方面還是教科書?
如果您也喜歡汽車內容,一定別忘了點贊+關注我們:公里每小時 每天都有深度實用的汽車內容,無論是吐槽還是推薦,我們都坦率地給出了自己的想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