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特稿)香港是福地 未來天空海闊——專訪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
中新社香港12月4日電 題:香港是福地 未來天空海闊——專訪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我相信未來香港的前景是亮麗的,前途是無限的。國家長時間的重視、愛護,給香港很大的支援。”近日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記者獨家專訪時,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如是說。
回首這 一年,張建宗坦言,香港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與新冠肺炎疫情“作戰”,對很多人來說是困難的、不開心的一年。香港的當務之急是控制疫情,而在疫情過後,香港要如何重新出發,更是關乎這座城市長遠利益的重中之重。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11月25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希望香港可以砥礪前行,重新出發。張建宗全力支援這份報告,並表示將與特區政府全體公務員一起,努力落實各方面的建議,令香港“重新啟動”。
在張建宗看來,香港的“重新啟動”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要在內部的政治層面撥亂反正、正本清源。這個目標是重要的、明確的,要全面地落實;二是重新建立與內地的聯絡,而這要在香港疫情受控的情況下,恢復與內地的通關,再逐步重啟旅遊等,向內地展示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香港;三是加強對外推廣,要把外國對香港的一些錯誤看法糾正過來,重新樹立香港的國際形象。
張建宗認為,香港可以說是國家最開放、最商業化、與國際聯絡最緊密的城市,同時亦是具有法治精神的地方。這些都是香港的優勢。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和“雙迴圈”新發展格局中,香港仍然應該利用自身的優勢,做好國家“內迴圈”的參與者與“外迴圈”的聯絡人,充分發揮國際航運樞紐、國際金融中心與貿易中心的積極作用。
身兼香港青年發展委員會主席,張建宗亦十分關注青年的發展與未來。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切入點”,而大灣區更是為香港青年提供了一個新的“事業跑道”,讓他們可以“展翅高飛”。
他提及,特區政府即將推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將預留4.3億港元,為香港青年提供2000個全職崗位、18個月的時間,讓他們到大灣區工作、生活,成為一個“大灣區人”。他相信這對香港的青年來說,是很大的機遇。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香港與深圳關係密切。對此,張建宗認為,香港與深圳在科創方面的合作,將成為大灣區建設的一個亮點。香港既要加強與深圳的配合,建設國家的創新科技中心,也要加大力度吸引包括內地在內的世界各地的科創人才,鞏固香港的實力和競爭力。
作為香港歷史上在政府工作年期最長的公務員,任公職48年的張建宗說,自己加入政府的初心,就是熱愛香港,希望可以貢獻社會、推動香港的發展。香港迴歸祖國之後,有機會貢獻國家,更讓他感到可以為國家出一份力。為香港服務,為國家出力,是莫大的光榮。
“我是一個地道的香港人,但我也有國家情懷,我從來都是覺得,沒有國家,(就)沒有香港。”張建宗說,“一國兩制”是香港成功的關鍵,更可以說是“the best of both worlds”(兩全其美的)。
他亦強調,“一國兩制”,有“一國”才有“兩制”,這是非常重要的。要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香港一定要對“一國兩制”有全面、正確的認識,國家安全、國家領土完整以及國家的主權和整體利益,是不能觸碰的底線,是每一個香港人都應該恪守的。
張建宗回顧指出,半年前香港國安法訂立,可以說在香港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使香港在治安方面重回正軌,社會已明顯恢復穩定。未來,特區政府將繼續鞏固這一成果,繼續落實香港國安法的內容和精神,加強國家安全的教育。
12月4日正逢國家憲法日,張建宗表示他已於近期在多家報章上發表文章,大力宣傳憲法、香港基本法與香港國安法,希望港人、尤其是香港青年,對“一國兩制”有正確的理解,希望他們成為有國家觀念、有香港情懷、有世界視野,同時也是守法的、有承擔的人。
“我長期有個信念,很簡單,就是香港是一塊福地。”張建宗說,有國家作為後盾,加上香港本身所具有的優勢,相信只要能夠抓住發展機遇,全體市民共同努力,香港的未來一定是天空海闊。(完)
【編輯:苑菁菁】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