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集水、晴天澆花,老舊小區處處見綠背後有巧思

雨天集水、晴天澆花,老舊小區處處見綠背後有巧思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3月3日訊  “天氣熱了,花要多澆水。這個‘大水桶’特別方便,不用從家裡特地拎水過來,人省心省力,花就照顧得更漂亮。”居民王盛強邊說邊擰開“大水桶”下的水龍頭,接了半桶水,澆灌在面前的一小格綠植上。

王盛強是洲頭街道洲頭社群倒口西村二院小區居民,他身後的“大水桶”裡面裝著的是前幾天才從屋頂蒐集來的雨水。水桶約有一人高,緊挨著單元樓直立擺放。桶身刷成綠色,巧妙隱藏在綠植中間。桶後,一條嶄新的白色水管一路向上延伸,直達7樓樓頂。

“我種了20多年花,知道雨水澆花比自來水更好,這個設計很巧妙!”王盛強說。

雨天集水、晴天澆花,老舊小區處處見綠背後有巧思

倒口西村二院小區是一個有近30年房齡的老舊小區,之前幾乎沒有綠化。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社群連結區園林局資源,在有條件的空地上更換補種了不少新綠植。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後,陸續有30多位居民主動認領“一平方米綠植”,一人負責一個格子的景觀打理,形成獨特的“格格微景觀”。

“小區變美了之後,居民愛綠護綠情緒高漲。但老小區沒有電梯,拎水上下樓確實是個麻煩事。”社群書記向婷說。認領了景觀的居民也向社群反映,“格格微景觀”不像統一打理的綠植,如果愛護起來不夠精細,青一塊黃一塊的更不好看了。

規劃綠植時,屋頂防水工程也在同步施工,要從屋頂新裝雨水排水管,直接將雨水匯入樓下,避免在屋頂形成積水。有小區居民在閒聊時想出點子,“在水管下放個桶,把雨水蒐集起來,晴天用來澆花不就行了嗎?拎水下樓不方便,但空桶空盆好找!”

這個想法很快得到改造團隊的支援。漢陽市政設計院、倒口西村小區專案工作人員葉穎介紹,“大水桶”準確名稱為“生態雨水桶”,改造過程中,團隊在8個樓棟下共新增32個生態雨水桶。桶蓋為半開放式設計,大約能盛放50升雨水。雨水蒐集滿時,多餘的水會透過設計好的管道排入雨水井。

3日上午,長江日報記者來到小區時,單元樓下不少綠植冒出了新芽。王盛強說,在小區裡散步時就能隨手澆水、打理一下自己的花,還能在澆花的時候和其他人交流交流經驗,“參與感更強了,感覺就是在照顧自己的花園,也更喜歡現在的小區了”。

(長江日報記者秦璟 通訊員王璇  攝影:記者史偉)

【編輯:丁翾】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19 字。

轉載請註明: 雨天集水、晴天澆花,老舊小區處處見綠背後有巧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