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判」新能源車在設計上對燃油車有哪些顛覆,合理嗎?

「研判」新能源車在設計上對燃油車有哪些顛覆,合理嗎?

文/土木

燃油車百年的歷史已經讓汽車設計有了固定模式和固有印象,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問世,消費者發現,曾經一些汽車必要的元素在純電車型上卻找不到了。

每一項設計必然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而純電車與燃油車,除了同為“車”之外,幾乎沒有太多的共同點,甚至一些激進的設計師都已經不打算用傳統意義上的“汽車造型”打造純電車。

但想要轉換人類的固有觀念是很難的,於是純電車依然和燃油車長得很像,但深究差異仍然眾多。

本文智電汽車將透過分析目前主流燃油車和純電車之間的設計差異,來幫助大家理解出現這些設計差異的原因。

「研判」新能源車在設計上對燃油車有哪些顛覆,合理嗎?

造型的演變

由於人的審美是相對穩定的,人們對新興事物的接受需要經歷一個由陌生到熟悉的過程。所以早期的電動車其實都是披著燃油車的外殼,但是隨著人們對這個事物理解的加深,電動汽車開始有了自己獨特的造型語言。

電動汽車這幾年的發展,已經不單純是採用新能源這個屬性了。隨著網際網路企業進軍傳統汽車製造行業,新型的網際網路電動汽車引起人們對網際網路時代出行的全新思考,人們對未來的網際網路汽車,未來的出行方式提出了新的需求。

「研判」新能源車在設計上對燃油車有哪些顛覆,合理嗎?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與輔助駕駛技術的不斷成熟,網際網路電動汽車有了跨越式的發展,逐漸走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與傳統汽車相比網際網路電動汽車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汽車,網際網路汽車在使用方式、使用情景、互動方式、總佈置與傳統燃油汽車有著很大的不同,而這些不同為網際網路汽車的造型帶來了新的形式。

然而,現階段似乎很多網際網路新能源汽車並沒有突破傳統燃油車的造型設計,舊衣換新裝,汽車本身只是進行了功能上的改進,形式上並無創新性的探索。人們很難從一個車的外觀判斷一輛車是否是新能源汽車。單純的沿用傳統汽車的造型設計語言,這在某種程度上而言違反了汽車造型設計的規律。

「研判」新能源車在設計上對燃油車有哪些顛覆,合理嗎?

黑格爾說過:“群眾有權利要求按照自己的信仰、情感和思想在藝術作品裡重新發現它自己,而且能和所表現的物件起共鳴”。這句話可以簡單理解為形式追隨功能,汽車的外觀要體現自己的新能源屬性。

但是這種情況在這兩年已經逐漸改善,隨著各家網際網路電動汽車的不斷髮展,現在各大車企推出的網際網路電動汽車開始展現各自獨特的造型語言,讓它與傳統汽車區別開來。

而經過這幾年概念車的洗禮後,普通大眾對擁有著全新總佈置與造型語言的網際網路電動汽車已經建立起了全新的審美。就像人們從功能機時代邁入智慧手機時代是一樣的,網際網路電動汽車作為未來汽車發展的趨勢,它已經進入市場,並逐步完成蛻變,被消費者挑選購買。

「研判」新能源車在設計上對燃油車有哪些顛覆,合理嗎?

因此,電動汽車造型設計也會從延續傳統的燃油車外觀設計,向全新的網際網路電動汽車進行演繹。

具體有哪些變化

1、封閉式前臉

一般來說,前置引擎的燃油車,前臉會有開放式的進氣格柵,起到撞風散熱以及進氣的作用;而後置、中後置引擎的車型則會在後部設計開放式的格柵。然而,在很多電動車上,則採用了完全封閉的設計。為什麼?

「研判」新能源車在設計上對燃油車有哪些顛覆,合理嗎?

首先,燃油車因為有內燃機的原因,所以需要在執行時進行散熱,進氣格柵就是一個“換氣口”。純電動汽車,其實也需要散熱。不過,由於電機和電池的發熱量,遠沒有燃油發動機那麼大。所以,電動車的電機和電池系統散熱,依靠內建的風扇和液冷系統就能完成。

並且,燃油車的發動機普遍在車頭,行駛時透過撞風的方式就能進行散熱。而純電動車型的電池和電機,一般在車輛底部,設計師可以透過對底盤設計導風結構進行散熱,而此時的車頭散熱設計就失去了意義。

2、空氣動力學

目前釋出的純電車型中,官方給到的風阻係數都已經達到0.2Cd左右。很難有燃油車在風阻係數方面,能夠與同級別純電動車型對抗。事實上,車企們之所以都要絞盡腦汁地去為純電動車降低風阻,就是為了讓續航里程更遠一些。

「研判」新能源車在設計上對燃油車有哪些顛覆,合理嗎?

在高速行駛時,由於風阻的增加,電動汽車有60%左右的動力轉換用在了對抗風阻上,由此造成電量損耗間接影響續航里程。如果風阻係數更小,那就意味著高速行駛時,車輛用來對抗風阻所做的功越小,從而降低能耗,實現更長的續航里程。

而為了實現更低的風阻係數,很多純電動車型除了採用前圓後方的流線型設計外,還針對細節做出了大量最佳化。比如,很多車企都採用了空氣動力學輪轂設計,搭配車輛側方的導流腰線,降低風阻;隱藏門把手、電子後視鏡等配置都是出於這個目的。

3、備用輪胎

在燃油車上,雖然全尺寸備胎越來越少,但是要麼配備非全尺寸備胎、要麼配備缺氣保用輪胎。然而,在很多純電動車型上,既沒有備胎、也沒有缺氣保用輪胎。

「研判」新能源車在設計上對燃油車有哪些顛覆,合理嗎?

這樣的考量,一方面是為了車身的輕量化,畢竟一套備胎加工具,重量都得十幾二十公斤,這樣的負擔加上去,無疑會損失一定的續航里程。另外,即便是缺氣保用輪胎,它的行駛阻力也更大,能耗也會上升。所以,為了車身輕量化、提升續航里程,純電動車型很少會有備胎和缺氣保用輪胎。

並且,按照目前的續航水平,大家買純電動汽車,城市出行的情況多於跑高速跑長途。在城市環境下,輪胎一般不容易爆,而即便是爆胎了,也能很輕鬆地叫到拖車。所以,純電動車一般也就不會裝配備用輪胎了。

值得商榷的設計

事實上我們能夠發現,當汽車工業大踏步進入電動化時代以來,脫離三大件物理束縛的設計師們一個接著一個,都開始了對自己內心設計理想的放肆追逐,一個比一個都更加放飛自我,標新立異者也開始不斷出現。

「研判」新能源車在設計上對燃油車有哪些顛覆,合理嗎?

有的設計師在外觀設計上用上了浮誇的型面層次的材料選擇,有的設計師在座艙設計中採用了前所未見的結構與硬體,有的互動設計師則在車內佈置了種類豐富的智慧化功能。

到了現在,車型的噱頭已經剝離開了實用屬性,僅僅與標新立異掛鉤。博眼球,成為了許多車企推出新車型時最重要的任務。這些配置實用屬性並不高,也增加了人們在常規配置之外理解和使用的難度,能不能稱為好設計就不一定了。

1、車內大屏、多屏

當今汽車行業的一個亂象,就是把概念設計過早引入量產車型,甚至以概念設計有多天馬行空來衡量一個車企的價值。其中為人詬病最多的,是一步步霸佔視線的車載屏,並且大有從電車傳染到油車的趨勢。

「研判」新能源車在設計上對燃油車有哪些顛覆,合理嗎?

但,這類設計只是自動駕駛還未成熟時的一種過渡方案。看似增加了互動和娛樂性,但是以安全性為代價的。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2019年釋出的《注意力分散致使嚴重車禍》報告指出,超過9%的嚴重事故是由於車載屏互動、接打電話等行為引起的。

正因此,他們在相關標準中明確規定了螢幕顯示的字元數和完成一次互動所需的點選數。其中嚴重影響駕駛安全的設計包括:播放與駕駛行為無關的影片和影象;播放自動滾動的文字;單一任務的點按操作超過6次;提供30個字元以上的閱讀資訊。

誠然,滿布螢幕的汽車很有科技感,可是真到自動駕駛實現時,誰還會用車載屏娛樂呢?所以說,這些設計看似未來趨勢,卻是偽設計,是在技術尚未成熟時的草率應用,既不合時宜,又會引發很多問題。

2、檔把

看過汽車百年發展,方向盤、加速踏板、剎車踏板幾乎沒有什麼形態上的變化,因為他們的工程定位始終沒有變化,所以留給設計師發揮的空間也幾乎為零,只能在小形態上繡花,比如把圓形改成D字型或者操場型,把懸吊踏板改成風琴踏板。

「研判」新能源車在設計上對燃油車有哪些顛覆,合理嗎?

而特斯拉頂著巨大壓力也要把Model S Plaid的方向盤設計成“半個”,其實是從互動方式上和上個時代劃清界限。試圖動搖方向盤的核心地位,宣告自己朝著自動駕駛時代的新互動方式大跨步邁進。

而擋把,不一樣,它是有著一個清晰演變過程的。核心原因是隨著變速形式的發展(手動→自動),雖然擋把依然是實現車輛行駛功能的基本設施,實現行駛功能對其有需要,但已經不需要像方向盤、油門剎車那樣持續操作了。

這就意味著有了更多的佈置和設計空間,不用非得拘泥於手邊最易觸達和最容易盲操作的位置。隨著技術進步(機械擋→電子擋,以及新能源車的普及),擋把不需要再和變速箱之間有機械連線,所以我們才能看到現在百花齊放的各種擋把形式。

「研判」新能源車在設計上對燃油車有哪些顛覆,合理嗎?

有的追求省空間和高整合度,比如懷擋。但懷擋的一大問題是侵佔了原有使用習慣的雨刮撥杆位,不同車型之間適應週期長。為了追求低存在感,很多采用按鍵式換擋(家用車是為了空間,超跑主要是為了突出撥片),現在也有很多中控臺的超小換擋、旋鈕換擋。

可以說換擋機構追求低存在感是大勢所趨了,原因也不言而喻,新能源不可阻擋,燃油車自然也受到新能源車設計風潮的影響。但這個設計的最大問題是,本質上並沒有給中控臺節省更多空間,留給乘坐。

3、隱藏門把手

隱藏車門把手固然簡潔好看,但實際使用過程中總有一些場景會給人額外添麻煩。一來隱藏式把手的感應彈出時間不可能無限長,在車附近呆久以後開門,總還是需要手動按壓,有種從後現代一下子跌回原始的感受。二來北方的極端冰雪天氣,隱藏式門把手會極大影響使用。

「研判」新能源車在設計上對燃油車有哪些顛覆,合理嗎?

再就是安全問題,前不久的雷克薩斯LM事故無法開啟車門的新聞相信大家都有關注。雖然其採用的並不是隱藏式門把手,但想象一下,非隱藏式門把手都會有一定的安全隱患,隱藏式門把手出了事故無法開啟的機率會不會更大?

4、全景天幕

透過玻璃天窗就能看到藍天白雲,那種感覺自由而舒心。 但是,這只是全景天窗好的一面,當夏季高溫時,全景天窗的設計真的太曬了。

為了打消消費者潛意識裡的擔憂,幾乎所有無遮陽簾的全景天窗,車企都會極力宣傳“有效阻隔紫外線”、“阻隔99.9%紫外線”。這話不假,但由於消費者的認知盲區,卻自帶了一些迷惑性。

「研判」新能源車在設計上對燃油車有哪些顛覆,合理嗎?

防紫外線玻璃並不是啥高科技,在普通玻璃中加入某些金屬氧化物,就能得到過濾紫外線的功能,但紅外線才是“熱”的源頭。一般認為,太陽光中約40%是可見光,50%為紅外線,而紫外線只有不超過10%。

換言之,哪怕隔絕了99.99999%的紫外線,也依然有超過90%的光可以穿透這塊玻璃。防紫外線玻璃的作用,是防止紫外光長時間照射對皮膚、人眼等造成傷害,以及防止對內飾造成褪色、老化。至於熱不熱?防曬,沒說防熱。

寫在最後:

燃油車能夠擁有如今的“顏值”,是因為一百多年來汽車設計師們的不斷更新、完善。而新能源汽車畢竟是“新興產業”,各方面與燃油車相比都顯得極其不完善,所以一部分消費者抱怨難以接受現在的設計也是在所難免。

但不可否認,正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才讓汽車能夠擁有更多、更寬廣的設計方向,才能為汽車設計不停帶來新意。儘管這個過程需要消費者用極長的時間去適應,但事物的發展不都是這樣嗎?

最後,也希望車企在創新的同時也要更加註重合理性和實用性,畢竟再超前的汽車設計,其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滿足使用者的使用。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145 字。

轉載請註明: 「研判」新能源車在設計上對燃油車有哪些顛覆,合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