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合肥市環巢湖生態示範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巢湖綜合治理三大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我市將實施碧水、安瀾、富民三大工程,穩步提升巢湖水質,著力打造城湖和諧共生樣板,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
根據《實施方案》,按照“三步走”設想,在已實現第一步目標的基礎上,加快推動巢湖治理實現第二步目標,即到2022年左右引江濟淮工程首段引江濟巢正式通水後,一批環巢湖治理專案完工。“十四五”期間,流域國考斷面穩定達標,巢湖全湖水質穩定達到IV類,富營養化指數控制在55以下。
投入88.1億元實施136個治理專案
作為《實施方案》的一大重點,碧水工程將堅持點線面結合、內外源統籌,著力構建全流域、全方位、全過程的水汙染防治體系。2021年,實施巢湖綜合治理專案136個,計劃完成總投資88.1億元。
整治“點源”汙染方面,未來3~5年,補齊城鄉汙水處理設施短板。計劃總投資約13.5億元,2021年建成肥東撮鎮、西部新城汙水處理廠,2022年建成經開區汙水處理廠四期,2023年建成鍾油坊汙水處理廠,累計新增汙水處理能力40萬噸/日,2023年全市汙水總處理規模達到329萬噸/日。到2023年全市累計新建雨汙管網約1000公里。
下一步,合肥將加快鄉鎮和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計劃到2021年年底前,巢湖流域鄉鎮駐地汙水管網覆蓋率不低於85%。2023年年底前全市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排放達標率達到90%。2021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農村常住農戶廁所無害化改造。
做好巢湖禁捕“下半篇”文章
針對“線源”汙染,合肥將繼續抓好入湖河流治理保護。其中,2021年完成南淝河治理重點工程12項,總投資約34.95億元。
針對“面源”汙染,近期,對全市農業面源汙染進行新一輪普查。2021年力爭實現巢湖流域水環境一級保護區內化肥、農藥零增長,2022年透過產業結構調整力爭實現零使用。
針對“內源”汙染,合肥將做好巢湖禁捕“下半篇”文章,修復兆河閘、裕溪閘過魚設施,開展魚類增殖放流,最佳化魚類種群結構,逐步構建巢湖多物種生態平衡。我市還將試點開展汙染底泥清淤,未來3年,陸續在杭埠河口、渡江戰役紀念館前巢湖水域等處開展清淤;未來5年,在其他主要入湖河流河口逐步進行清淤。此外,2021年基本完成以藍藻深井處理裝置和藻水分離站為重點、藍藻磁捕船為配套、防護圍隔為基礎的藍藻水華應急處置設施體系建設,著力解決藍藻水華對敏感岸線和重點水域的影響。
明年基本完成環湖十大溼地修復
為推進生態修復,《實施方案》明確,“十四五”期間,基本完成以巢湖市石灰石礦、廬江縣鐵礦、礬礦等礦山為重點的環巢湖礦山生態修復。計劃總投資34億元,開展環湖119座廢棄礦山治理修復。
合肥將加快環湖十大溼地建設。2021年完成半島、槐林、柘皋河、棲鳳洲、馬尾河、玉帶河6處溼地保護修復任務,力爭完成十八聯圩溼地三期工程建設。2022年基本完成環巢湖十大溼地修復任務,成功建立國際溼地城市,初步構建巢湖溼地生態屏障。按照《實施方案》,將著力構建湖濱生態緩衝帶,擴大派河口中山杉試種成果,選擇環湖若干湖內灘塗區域繼續試點種植,規劃建設環湖林帶,構建城市與巢湖湖區的生態緩衝區。並設立溼地觀鳥區域和鳥類保護區,規範開展鳥類監測,減少冬季溼地的人為擾動。
規劃建設生態溼地蓄洪區
在安瀾工程方面,合肥將著眼“防洪”,提高流域總體防洪標準。推動修編《巢湖流域防洪規劃》,提高重點城鎮、環湖大堤、重要圩口防洪標準。著眼“排洪”,暢通巢湖入江通道。推動高標準加固裕溪河、牛屯河、兆西河等洩洪通道堤防,推動實現銅城閘洩洪達到設計流量。推動規劃建設裕溪河口對江排洪泵站。推動加快鳳凰頸新站、神塘河站建設。推進風凰頸站重建。建設流域主要閘站聯合排程平臺。
著眼“蓄洪”,合肥將規劃建設生態溼地蓄洪區。其中,將肥西縣濱湖聯圩、蔣口河聯圩中的三河溼地等溼地範圍,廬江縣十聯圩、金蔡聯圩,巢湖市沿河聯圩規劃開闢為新建蓄洪區,與現有的白湖東大圩、肥東十八聯圩蓄洪區聯合運用,有效應對流域超額洪水。
舉辦低碳環保環巢湖體育賽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實現發展“高質量”和生態“高顏值”有機統一,富民工程明確將加快推進綠色發展美麗巢湖建設。合肥將科學推動環巢湖區域城鎮化建設,不斷最佳化城鎮空間佈局和空間形態。圍繞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紮實推進濱湖科學城、駱崗生態公園、環巢湖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等。
《實施方案》提出,我市將重新梳理原有環巢湖旅遊規劃,調整與現有規劃衝突部分,在規劃許可的範圍內,合理佈局各類旅遊要素與配套公共基礎設施。繼續推進環巢湖國家旅遊休閒區建立以及姥山島5A級景區建立,推進休閒度假類旅遊專案建設。有序開展一級保護區外並符合巢湖風景名勝區規劃要求的生態旅遊、鄉村旅遊,推動農旅融合,舉辦低碳環保的環巢湖體育賽事。(記者 王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