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不是不能打,是怕打死你
北狼自小就對武術比較感興趣,小學時被電影少林寺啟蒙,但苦於沒有師傅引路,而且身形瘦小,平日裡也就只能做做大俠夢過過癮。初中開始痴迷於李小龍開始健身,但還是沒有師傅領路,也只好書店裡買幾本“截拳道”,“特種兵殺招”等等書籍作為啟蒙老師。倒也痴迷,手不釋卷,日日健身揮灑臭汗,而且當時家屬院中各年齡階層的閒孩子們習武之風盛行,在比學趕超的大環境下倒也練就了一身小小疙瘩肉。但就好比下棋一樣,老跟臭棋簍子下只會越下越臭,更別說是一群臭棋簍子天天在一起了。於是常常感慨,日日盼望著得遇名師指教,可惜沒有,也只好在傳聞中捕風捉影等待時機了。
既然沒有師傅,但凡有點散碎銀兩之後就會購買各路武術雜誌,書刊。曾經按照書中指導每日早起在樹林苦練小洪拳,但苦於動作怪異,按圖索驥天分又不夠,每每連貫不上,比比劃劃常常引來路人圍觀,硬著頭皮堅持了半個月後果斷放棄,實在是不想每天去耍猴給別人看了,還沒人給錢。
當時年少,苦練李小龍的寸拳,也算有些速度力量,常常沾沾自喜賣弄。北狼兄長練過幾年柔道,身高力壯,某級別拿過市裡第一,玩耍交手之下北狼一般撐不過幾秒就倒地,除非我跑,自此真正理解了“三年拳不如一年跤”的真實含義,眼淚嘩嘩的!至此更加思念良師。
工作後鍛鍊倒也斷斷續續地堅持,見得世面也廣了一些,但苦於河邊,廣場,公園各個角落裡基本上都是太極拳一統天下(沒辦法,太極故鄉嗎),而本人當時對於這種慢慢悠悠男女老幼皆宜的知名拳種實在是提不起興趣,難免常常感嘆!大師們啊,你們是躲到哪裡去了?甚至都有了去深山老林尋覓的念頭,但低頭看看手中微薄的幾張鈔票,還是搖搖頭斷了這個念頭。一晃歲月如梭,三十出頭,略經坎坷,還是一直跟大師無緣。
某一天,機緣巧合下結識了生平第一個師傅(沒有正式拜師),正宗楊氏太極拳傳人,尋到根兒上就是“楊露禪”老先生了,厲害吧?吊了吧?
話不多說,自此每天晚飯後必到廣場苦練,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站樁,架子,苦練兩個月後習得了一套”楊澄甫式九十一式“太極拳。其實學了後才對太極拳有了一些真正的理解,寒冬臘月天慢悠悠打完一套拳,渾身出汗,周身舒坦,眼睛有神,隱隱約約似乎還感覺到有些傳說中的內力了,心裡那叫一個美,真正體會到了太極拳對於強健身體的好處。
那些日子裡常跟一些練太極時間久的老師傅們,師哥們交流,聽到了各種不同流派太極拳的練法和技巧,也目睹了多次推手切磋,也親身感受到了太極裡的化勁和整勁。這些力確實存在,根據個人修為不同,身體速度力量不同,體現出來的力道也不盡相同。當時河南“武林風”比賽盛行,小日本的“K1”搏擊聯賽北狼也常常觀看,暗自揣摩。說實話,要讓我身邊的這些師傅,師哥們上去,有一個算一個基本上都是要躺著下來的,除非組織個百人團,用車輪戰術累死對手或許還有一些勝算。
一兩年後為了生存奔波,漸漸地跟太極走遠了,至今不惑之年已過,九十一式也忘得七七八八了,偶爾興起也會比比劃劃過過癮,除了偶爾的健身,武術之夢也許久不曾做過了。
但是興趣就是興趣,這些年只要有搏擊一類的比賽總要看一看,或者遇到有一定水平的各路運動員教練員總要求教一番。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理解能力也跟以前大不一樣了。北狼曾經對中國武術的技擊性大為懷疑,現在則不是這麼認為了。為什麼?很簡單,從幾個方面分析一下。
一,傳統武術不管什麼流派都是師傅教徒弟,碰到好的徒弟師傅或許傾囊相授,但大多數師傅秉承著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良好傳統美德不會把所有的技藝都教給徒弟的。就這麼只減不加的幾百年傳承下來,一個大饅頭能剩塊兒渣就算不錯了。
二,古代生存環境惡劣,學武之人沒那麼多閒功夫在擂臺上跟敵人比比劃劃,出手就是殺招,真正的交手也就是一瞬間的事,事了拂衣去,都那麼墨跡還保什麼鏢車,搶什麼劫,報什麼仇?直接去大牢裡待著算了。
三,古代練武環境比較單純,不練就打,習武的孩子一沒有手機動畫片誘惑,二隨時都有師傅師哥拳打腳踢督促,不下苦功夫都不行。但那種苦不是現在人能想像的,從某種角度說就是硬生生地透過週而復始的磨練改變了身體的結構,才能得到真正的功夫,才能真正的做到出手就是殺招。不相信的看看現在的運動員就知道一二了,哪個知名運動員退役後不是一身傷病?不付出能到那個層次?
所以失傳和傳統武術在如今社會沒有用武之地是直接導致了武術落寞的直接原因。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電鰻”吧?會放電,而且電量奇大。那麼如果這種動物在幾百年前就絕種了,於是只存在於傳說裡或者“山海經”裡,那麼現在的你會相信真有“電鰻”這種動物存在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