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禮貌”害娃不淺,這些害孩子的行為,很多父母卻沾沾自喜

讓孩子為了講禮貌而講禮貌,即使最終成為“懂禮貌”的別人家的孩子。也不過是滿足了父母自己的虛榮心。
更為嚴重的是,一些父母沾沾自喜的“中國式禮貌”,實際上對孩子的成長有害無益,刻意的學習害娃不淺。
“中國式禮貌”害娃不淺,這些害孩子的行為,很多父母卻沾沾自喜
今年10歲的琳琳是懂禮貌的好孩子,不管是見到了誰,琳琳都會熱心地打招呼,周圍的人都誇琳琳懂事,羨慕琳琳媽養了這麼一個好閨女。
琳琳媽知道,都離不開自己從小對琳琳的教育。“要懂禮貌”四個字琳琳媽也記不清在琳琳面前唸叨了多少遍,這才讓孩子變得這麼有禮貌。
然而琳琳媽實在想不通,為什麼那天的琳琳像是變了一個人,完全不理媽媽的教導。
前兩天,鄰居家小琳琳四歲的弟弟來琳琳家玩,兩個小朋友一開始玩得很開始,就在琳琳媽和鄰居聊天時,突然傳出東西摔碎的聲音。
原來琳琳在9歲生日的時候爸爸送給了琳琳一個水晶球做生日禮物,琳琳特別喜歡這個水晶球,平常都是把它放在盒子裡不捨得開啟。弟弟翻東西的時候翻到了水晶球,不顧琳琳的反對執意要玩,兩個人在爭執中水晶球掉在地上摔碎了。
琳琳媽不想讓別人看起來自己的孩子沒有禮貌就勸琳琳:“你是小姐姐,應該讓著弟弟呀,乖,要懂禮貌。”
可是琳琳還是堅持讓弟弟賠償,琳琳媽覺得孩子不懂事,就呵斥了琳琳幾句,琳琳也負氣回到屋子不出來,琳琳媽看到琳琳的背影心裡很不是滋味。
“中國式禮貌”害娃不淺,這些害孩子的行為,很多父母卻沾沾自喜
孩子從小到大會接觸到為人處世,社會交往的很多內容,其中,禮貌作為交流的伴生品會對人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並非所有的禮貌都是好的一面,一些中國父母灌輸的“中國式禮貌”實際上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很多負面影響。
1)過分謙虛
“滿招損,謙受益”謙虛本來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學會謙虛本來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凡事需要講究“度”,過分謙虛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中國的家長就是過分謙虛的代表人物,他們往往會透過貶低自己的孩子來對別人家的孩子表達讚美。這樣做的結果會導致自己家的孩子追求父母的認可的積極性下降,甚至會導致自卑等情況的出現。
李玫瑾教授曾說:
毀掉一個孩子的最好辦法就是謙虛地貶低他
“中國式禮貌”害娃不淺,這些害孩子的行為,很多父母卻沾沾自喜
2)年齡大的孩子必須讓著弟弟妹妹
謙讓固然可喜,但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做到犧牲小我成全別人。在孩子的眼中,有一些是不能讓出去的東西。父母不能採取一刀切的方法強制要求。
就像是案例中的琳琳,當珍貴的水晶球被弄壞了,媽媽採取的強制“謙讓”不僅讓孩子不懂得謙讓的真正含義,也會讓和諧的家庭關係變得緊張。
“中國式禮貌”害娃不淺,這些害孩子的行為,很多父母卻沾沾自喜
3)強制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
生活中還有一種常見的現象,就是很多家長為了展現自己孩子的禮貌,會採取強迫的方式讓孩子進行相互的分享。
實際上分享是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父母的強制讓孩子分享自己的喜歡的東西,雖然東西得到了分享,但是孩子會覺得給父母對自己沒有尊重。
這種錯誤的言傳身教可能會導致孩子效仿,在與他人的相處中不去尊重其他人
“中國式禮貌”害娃不淺,這些害孩子的行為,很多父母卻沾沾自喜
1)以身作則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行為舉止是孩子今後行為習慣的重要來源。父母發揮好榜樣作用能夠幫助孩子在很大程度上理解禮貌的內涵。
想讓孩子懂得禮貌,首先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是禮貌。
父母應該透過生活中的事情對孩子進行教導,告訴孩子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用自己的行動為孩子做示範,讓孩子從內心深處願意去講禮貌。
2)照顧孩子的情緒
沒有人是天生的標準範本。
當孩子不懂得禮貌時,父母不應該進行責怪,多嘗試從孩子的角度思考為什麼孩子會牴觸這種表述,並對孩子進行合理的引導。
讓孩子消除對禮貌的害怕,主動做一個懂禮貌的人。
“中國式禮貌”害娃不淺,這些害孩子的行為,很多父母卻沾沾自喜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70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式禮貌”害娃不淺,這些害孩子的行為,很多父母卻沾沾自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