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強
美國駐華使領館新近推出了一個以3萬美元標的在中國境內“分享美國價值觀”的專案,這個專案範圍從教育文化、技術倫理,到環境、衛生,以及語言培訓等不一而足。美國大使館聲稱,這個公共外交專案有助於加深中國人對美國的瞭解。我們當然樂見能夠促進中美兩國人民合作與友誼的任何交流。但實踐已經反覆證明,這種以輸出美式價值觀為主要目的的公共外交註定是“黃鼠狼給雞拜年”。
美國學者尼古拉斯·卡爾說過,“美國的公共外交,總是和國家的迫切需要相伴而行”。美國政府將公共外交視為實現對外戰略、推進對外政策的重要工具,越是在美國受到挑戰的危機時期,公共外交就會越受重視。公共外交更是美國曆屆民主黨政府的外交支柱之一。十年前中東和北非風雲變幻,奧巴馬政府認為這是推進美國“自由、民主、人權”價值觀的絕好機會,儘管尚未從“次貸危機”中緩過神來,還是立馬拿出1.5億美元大搞公共外交,支援埃及民主化程序。這背後的信條就是約瑟夫·奈鼓吹的軟實力、巧實力,即“除了威逼和誘惑並重的硬實力,以說服、吸引為主的軟實力,以及透過策略和先進技術對軟硬實力綜合運用的巧實力,也可為美國在全球實力分配中加分”。
一般認為,公共外交主要著力於塑造本國的正面形象,透過輸出本國文化,給他國民眾留下文化痕跡,以形成對本國文化的親切感、認同感以及隱藏於背後的貿易好處、經濟利益。而現在的美國政府則甚為粗暴,就是試圖用數億美元的公共外交專項投資,在目標國直接砸個“公民社會”出來。而美國希望出現的這個所謂“公民社會”,無非就是“和平演變”的另一個版本而已。
科教、環保、女性權益、多民族國家的文化包容性,這些美國使館開列的專案清單,表面看起來人畜無害,也有意識地避開了政治、宗教等容易觸發它國敏感神經的話題,但專案所具有的心理塑造戰略進攻能力不容忽視。比如動物保護問題、女性權益保護問題,都是利用人們普遍具有的平等觀念、同情弱者、關心愛護小動物、尊重生命等基本良善,有意識地創設話題引導輿論走向目標國政府的對立面,並有意將動物的生存權拔高到人權之上,將男女平等曲解為所謂男女平權、“一人一票”、街頭運動式女權。這些觀念並非與目標國文化歷史相相容、相適應。這是美國主動為目標國創設的觀念,就是要透過長期的戰略性運作與資助,挑動社會與政府的對立情緒。很明顯,透過公共外交推動形成所謂“公民社會”,這張牌背後直接暴露出了美國意識形態、美式價值觀。
不得不說,在公共外交的宣傳方面,美國是很有一套的,被稱為“看不見的宣傳”,其策略是,上乘的宣傳看起來要像從來未進行過一樣,讓被宣傳的物件沿著美國所希望的方向行進,而這些人卻天真地認為是自己在選擇方向。艾倫·杜勒斯說,“如果我們教會蘇聯的年輕人唱我們的歌曲並隨之舞蹈,那麼,我們遲早將教會他們按照我們所需要的方法思考問題”。布熱津斯基說,“在文化方面,美國文化雖然有些粗俗,卻有無比的吸引力,特別在世界青年中”。的確,在東歐和蘇聯,這些青年曾是“蘇東劇變”的主要力量;在中亞和高加索,這些青年則是“顏色革命”的參與者;在中東、北非,這些青年又成為阿拉伯的“茉莉花”。
很遺憾,不是所有的目標國、不是所有的青年人都願意接受這一套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就如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果一個人謙虛、謙和、有禮貌,當然會受歡迎。如果有的人驕傲、驕橫、不文明,那這樣的人在哪個環境下都不會受歡迎。近年來,美國對中國的所作所為,對其他國家的所作所為,早已使得這些所謂的美式公共外交遭到了巨大而且堅強的心理抵制。“和平演變”那一套,已經越來越行不通了。▲(作者是國防大學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