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特朗普給拜登留下爛攤子,停止毒害中美溝通環境,歐洲單方面行動

由 南宮丹紅 釋出於 綜合

特朗普下臺,中美關係是否會有緩和的趨勢?這是大家關心的問題,但拜登以靜制動,並未放出明顯訊號。但可以透過其任命官員從中看出一些端倪。

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政策高階主管

據環球網援引美國多家媒體綜合報道,近日,拜登任命科特-坎貝爾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政策高階主管,其直接向侯任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報告。

圖片源自網路

據悉,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政策高階主管是新創立的位子,凸顯印太事務的重要性。坎貝爾是職業外交官出身,在奧巴馬時代就是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更是奧巴馬“重返亞洲”戰略的設計人。他主張美國應該把戰略重心放在亞太,熟悉亞太和中國事務。

中美未來

據瞭解,坎貝爾在亞洲協會1月14日舉辦的美中未來研討會上發表公開演講時,闡述了美中關係合作共存的前景。他認為有兩件事是必要的,第一設立適當的接觸渠道和機制;第二,應向中方指出,兩國關係如果沿著當前道路繼續走下去,將進入非常可怕的境地,某些方面可能比冷戰還要糟糕,兩國經濟已經相互依賴,一條道走到黑對雙方、區域和全球造成的損害更大。

圖片源自網路

另外,坎貝爾稱,明智和恰當的做法也許是:彼此都停下來,深呼吸一下。也許後退一些,反思一下。考慮一下雙方都可以邁出的一小步,在未來至少保持可行的關係。”他認為中國不會改變自己的制度,美國也不會撤出亞洲,但切實的“一小步”可以包括放寬簽證政策,改善記者、領事館的處境等。

中國呼籲迴歸正常溝通

實際上,中國一直在深呼吸,保持最大節制,只有在不得已的時候才強力反制,中國一直在呼籲美國糾正錯誤的做法。但特朗普政府直到最後的時刻,依然在不遺餘力地往美中關係的水裡下毒。中國願意再次深呼吸,但這次輪到美國也深呼吸、退一步了。

圖片源自網路

有理由相信,在拜登時代,美中關係有希望回到可管理的有序狀態,但戰略競爭還將繼續。特朗普政府在離任前,還忙不迭地公佈了《美國印太戰略綱要》,揭示了美國對華戰略的總體構想。其中不乏挑釁性的成分,很多內容實際上並不是特朗普政府“發明”的,而是歷屆政府的積累。比如說,印太戰略的名稱是特朗普時代啟用的,但把印度和印度洋併入亞太戰略一起考慮,是奧巴馬時代已經在做的,甚至在克林頓時代就開始考慮了。支援反政府組織、投資繞過審查的社交媒體,也是希拉里·克林頓在擔任國務卿時代就大力推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