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貿發會議:最不發達國家亟需提高生產能力

  經濟日報日內瓦訊(記者楊海泉)聯合國貿發會議日前釋出《2021年最不發達國家報告》。報告指出,發展和提高生產能力對於最不發達國家至關重要,有助於其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並從危機中恢復,以及推進可持續發展,否則,最不發達國家仍將處於全球經濟的邊緣。

  聯合國貿發會議將生產能力定義為“一個國家生產商品和提供服務並使其能夠增長和發展的能力”,其核心要素包括生產資源、企業能力和生產聯絡。

  報告說,提高生產能力可以促進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經濟結構性轉型,減少貧困,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大量投資和支出,遠遠超出了最不發達國家的財力。

  聯合國貿發會議秘書長麗貝卡·格林斯潘表示,目前,最不發達國家正處於一個關鍵時刻,需要國際社會的“果斷支援”。

  50年前,聯合國設立了最不發達國家類別。最不發達國家從1971年的25個增加到1991年的52個。目前的數目是46個,只有6個國家脫離了最不發達國家的行列,大多數最不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明顯不足以縮小與世界其他地區的長期收入差距。

  最不發達國家的發展前景面臨嚴峻挑戰。受疫情影響,這些國家在2020年的增長表現堪稱“30年來最差”。疫情危機凸顯了大多數最不發達國家的發展道路、體制、經濟和社會缺陷。同時,這些國家的抗疫能力也非常有限,突出反映在疫苗接種率較低等方面。統計顯示,最不發達國家只有2%的人口接種了疫苗,而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為41%。

  最不發達國家的融資亦面臨嚴峻形勢。這些國家籌措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所需資金的任務非常艱鉅。其融資結構也需要調整,唯有如此才能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同時,為調動足夠的發展資金,最不發達國家需要加強其財政能力,增加對國內資源的動員,並提高公共支出的有效性。此外,在為支援最不發達國家可持續發展需求籌集資金方面,國際社會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何謂最不發達國家

  最不發達國家的認定標準有三項。

  一是收入標準,即以美元為計算單位的人均國民總收入3年平均估計數。二是人力資產指數,包括健康和教育兩個分類指數。健康分類指數包括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產婦死亡率和發育不良比率等3個指標。教育分類指數包括中學總入學率、成人識字率和中學總入學率性別均等指數。三是經濟和環境脆弱性指數,具體分項指數包括農牧業、林業和漁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偏遠和內陸地理位置、商品出口集中及貨物和服務出口的不穩定性、低海拔沿海地區人口比例、旱地生活人口比例、農業生產不穩定性和災害受害者。

  目前,最不發達國家主要分佈於四大區域,分別為非洲33個國家、亞洲9個、加勒比地區1個、太平洋地區3個。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發展政策委員會每3年審查一次該項名單,並據此建議增加或減少名單中國家數量。(經濟日報記者 楊海泉整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72 字。

轉載請註明: 聯合國貿發會議:最不發達國家亟需提高生產能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