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特派記者 張光政 李琳佳 於文】一方面辯稱堅持一箇中國原則、一方面宣稱“有權自行決定與哪些國家或地區發展關係”……立陶宛政府的說辭遭到中方痛批。據波羅的海地區媒體BNS11日報道,針對因立陶宛政府允許臺灣當局以“臺灣”名義設立“代表處”,中方決定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一事,立陶宛總統瑙塞達稱,立陶宛自1991年與北京建交以來一直奉行一箇中國政策,“作為主權獨立國家,立陶宛可在不違反國際義務的前提下,自行決定與哪些國家或地區在經濟及文化領域發展關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1日就中方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一事表示,一箇中國原則的含義不容歪曲。對於嘴上說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實際上卻公然同臺灣當局搞官方往來,甚至為“臺獨”勢力站臺的行徑,中國人民絕不答應。
中國外交部10日宣佈決定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美國馬上跳了出來。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10日在新聞釋出會上被問及相關問題時稱,“我們與北約盟友立陶宛站在一起,譴責中國最近的報復行動”,“支援歐洲夥伴和盟友與臺灣發展互利關係,並抵制中國的脅迫行為”。普賴斯還稱,“每個國家都應該能在不受外部脅迫的情況下確定自己的一箇中國政策輪廓,我們已經做到了”。
與美國赤裸裸的教唆不同,歐盟並未對此事公開表態。據臺灣“中央社”報道,歐盟對外事務部發言人馬斯拉里10日對該媒體表示,雖然這基本上是中國和立陶宛的雙邊問題,但中國與歐盟成員國的雙邊關係也將不可避免會影響歐中整體關係。歐盟對中國的舉動表示遺憾,密切關注事件發展。他還稱,歐盟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政府,但認為設立臺灣“代表處”並不違反一箇中國原則。
這也是立陶宛國內一些人的說辭。立陶宛外交部10日在網站發表宣告,稱對中方的舉動表示“遺憾”,還稱本著一箇中國原則,立陶宛同歐盟其他國家以及世界上許多國家一樣,“決心”發展同臺灣的互利關係。立陶宛外長蘭斯伯格斯告訴路透社說,“我們正在思考下個步驟”,“我們顯然已收到(中方的)資訊,但我們會維持自身政策,因為我方所實行的不只是立陶宛的政策,也是許多歐洲國家的政策”。
而事實是,包括“中央社”在內的臺灣多家媒體的報道明確提到,臺灣與立陶宛7月宣佈互設代表處計劃,其中臺灣駐立陶宛代表處以“臺灣”為名,是歐洲國家首個冠上此稱號的代表處,“即實際上的大使館”。俄羅斯每日新聞網10日引述學者的分析稱,臺灣可以在其他國家開設代表處,但應該遵循相關手續,將其稱為“臺北辦事處”或“委員會”,在名稱中使用“臺灣”一詞對中國來說是一種冒犯。例如俄羅斯就有莫斯科-臺北經濟文化合作協調委員會。
華春瑩11日指出,中立建交以來,中方始終尊重立方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從未做過有損立國家利益的事情。立方允許臺當局以“臺灣”名義設“代表處”,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嚴重違反一箇中國原則,中方有權也應當做出正當合理的反應。
《南華早報》11日稱,立陶宛是第一個宣佈脫離蘇聯獨立的共和國。2021年,立陶宛成為歐盟國家中最堅定的中國批評者。報道稱,與中國的外交之爭發生之際,立陶宛議會正在討論與白俄羅斯邊境的移民危機,一些議員希望這些事件能夠加強政府“對抗所有挑戰者”的決心。立陶宛議會議員薩卡利埃內稱,“我們是一個西方的獨立國家,我們不會允許中國、白俄羅斯或俄羅斯決定這一點”。今年3月,中方宣佈決定對歐方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利益、惡意傳播謊言和虛假資訊的10名人員和4個實體實施制裁,其中包括這名立陶宛議員。
“但並非立陶宛的每個人都支援對華強硬戰略。”《南華早報》稱,該國影子外交部長薩普利斯表示,立陶宛和中國之間關於臺灣的問題本可以透過外交方式處理,允許設立“臺灣辦事處”而不是“臺北辦事處”是不必要的,他“一直反對現任政府選擇的方式和言辭”。他說,“作為一名受過教育的外交官,我一直支援與北京官方進行坦誠、公開的對話。這些是我們的價值觀,我們希望它們得到尊重。但是,我們尊重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希望繼續合作。”立陶宛總統瑙塞達11日稱,立陶宛與中國仍有發展政治、經濟及文化雙邊關係的潛力。他稱希望中國能重新考慮並改變決定。
俄羅斯《觀點報》11日援引俄羅斯漢學家瓦維洛夫的話稱,中國和立陶宛之間的矛盾點不僅限於臺灣問題。多年來,在中國人權問題上,立陶宛竭力在歐盟成員國中形成反華論調。顯然,立陶宛的目標是成為美國眼中東歐國家抵抗俄羅斯和中國的中心。至於利弊關係,立陶宛將因此失去大量中國遊客和基礎設施專案投資。而從臺灣方面,收穫的則是一些抽象的東西,具體價值尚未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