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10日,韓國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以不到1%的優勢獲勝,當選韓國新一任總統。他的當選也打破了保守和進步陣營每10年輪流執政的規律。
尹錫悅曾在競選期間發表對華強硬言論,但也在當選後表示高度重視韓中關係,並借中韓建交30週年為契機,進一步密切高層往來,加強各領域交流合作,增進國民感情。
近日,新京報專訪中國前駐韓國大使、察哈爾學會東北亞事務首席研究員邱國洪。邱國洪曾長期在韓國、日本等東亞地區工作,於2014年至2019年擔任中國駐韓國大使,並見證了中韓交往許多重要時刻。2020年12月17日,邱國洪被韓國總統文在寅授予修交勳章“光化章”。
邱國洪表示,尹錫悅競選時期的言論主要是為了爭取選民。當選後他將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作為第一個會見的外國使節並再次重申高度重視中韓關係,明顯對華釋放善意。未來他會務實面對中國是韓國最重要鄰國和最大貿易伙伴這一現實,謹慎行動。
2022年也是中韓建交30週年,邱國洪指出,中韓關係在過去30年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跨越式發展,已經在世界上卓然而立,成為了國與國關係的典範。
2021年5月13日,駐華韓國文化院建院14週年紀念儀式暨“韓中水墨交流展—永珍更新”開幕式在京舉行,中國前駐韓國大使邱國洪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受訪者供圖
談韓國大選:打破十年輪流執政週期,競爭激烈反映韓國社會撕裂嚴重
新京報:在韓國第20屆總統大選中,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以微弱優勢獲勝,兩大候選人競爭十分激烈,你認為這反映了韓國政治怎樣的特點?
邱國洪:今年韓國總統選舉競爭異常激烈,直到開票的最後一刻才確定尹錫悅當選。此次選舉還打破了進步和保守兩大政治勢力迄今以十年為週期輪流交替執政的規律,創造了沒有從政經驗候選人當選總統的先例。
競爭異常激烈反映的是韓國社會的分裂。從治國理念和政治傾向角度看,韓國社會大體上可分為進步和保守兩大陣營,他們在對美關係、對朝政策、經濟發展理念等方面立場主張一直相左,甚至尖銳對立,水火不相容。
此次尹錫悅以微弱優勢當選,表明韓國進步和保守兩大勢力勢均力敵,而且現階段進步勢力在國會還佔有一定的優勢,因此尹錫悅正式上任後的執政之路肯定不會平坦。他想將總統辦公室遷出青瓦臺,卻遭到數十萬人請願反對就可以算作一個預兆。
十年輪流執政的週期被打破,一個從未有過從政經驗的人當選,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韓國民眾對舊的執政模式和傳統政治家的失望和不滿,期待尹錫悅這樣高階精英公務員出身的新型政治家能領導韓國進行政治革新和實現社會團結。雖然尹錫悅有這方面的政治抱負,但面對韓國社會嚴重分裂的現實,要如願實現這一政治抱負,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將會很多。
談對華政策:強硬言論主要為爭取選民,當選後尹錫悅明顯向中方釋放善意
新京報:尹錫悅表示,韓國國民力量黨始終高度重視韓中關係,韓中建交就是在國民力量黨前身民主自由黨執政時期實現的。堅信韓中關係必將取得更大發展,再上新的臺階。你如何理解他在對華關係上的表述?
邱國洪:尹錫悅在競選期間與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會面時已經就中韓關係作過類似表態。尹錫悅當選後又打破過去當選總統先會見美國使節的慣例,將邢海明大使作為第一個會見的外國使節並再次重申高度重視中韓關係,明顯有對華釋放善意和對沖其在競選期間涉華消極言論的考慮。
我認為尹錫悅是高階精英公務員出身的新型政治家,雖無外交工作經歷,但在對外關係方面,可能要比傳統政治家更重視韓國的國家利益,政策上會更務實。
新京報:尹錫悅上述表態與其在競選期間多次發表的對華強硬言論相比,似乎有所不同,你如何看待這種差異?
邱國洪:尹錫悅在競選期間的對華強硬言論,中方關切主要在於兩點,一是尹錫悅聲稱必要時將探討在韓國追加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二是尹錫悅曾表示要積極參與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在這兩個問題上,在野的保守勢力和執政的進步勢力立場主張一直尖銳對立。
由於此次總統選舉自始至終處於膠著狀態,兩位主要候選人都需要盡一切手段爭取更多選票。因此我認為尹錫悅競選期間的涉華強硬言論,更多是出於爭取保守選民選票的選舉語言。一定要看到,尹錫悅發表上述對華強硬言論時,還是注意留有一定餘地,並沒有把話說絕。
事實上,尹錫悅當選後在對華關係問題上的言論已經有所變化。尹錫悅作為代表保守勢力上臺執政的新總統,相比於現政權,可能在姿態上會適當偏向美國,但在行動上將會基於韓國的國家利益進行審慎評估,不會貿然行事。
談地區局勢:東亞地緣格局不會“大變”,尹錫悅在半島問題上或迴歸“以壓促談”
新京報:尹錫悅表態希望強化韓美同盟,在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通話中也表示有必要合理解決韓日之間懸而未決的問題。尹錫悅的當選會對東亞地區局勢帶來怎樣的影響?
邱國洪:我認為尹錫悅就任韓國總統後,具體對外政策會同現政權有所差異,但謀求平衡外交大的戰略取向不會改變,更不會對東亞地區現有地緣政治格局帶來大的影響。
尹錫悅在競選期間提出“重建韓美同盟關係和加強全面戰略同盟關係”,是韓國保守勢力的一貫立場,主要針對的是現政權在對美關係上的“模糊戰略”。執政後,尹錫悅在對美關係問題上相比現政權,姿態上可能會不再“戰略模糊”。但在涉華敏感問題上,我認為尹錫悅會務實地面對中國是韓國最重要鄰國和最大貿易伙伴這一現實,行動上將會非常謹慎。
韓日關係有兩個死結是在短期內無法解開的,一個是圍繞歷史問題的糾結,一個是有關領土問題的爭端。尹錫悅雖有意改善韓日關係,但日本的強硬立場會否軟化,韓國國內的民意是否支援等不確定因素很多。因此,韓日關係的實質性改善可能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新京報:在半島問題上,尹錫悅表態較為強硬,尹錫悅上任後會對半島局勢產生怎樣的影響?半島局勢想要走出僵局的關鍵是什麼?
邱國洪:從尹錫悅近期有關對朝政策和半島問題的表態看,其延續現政權對朝“陽光政策”的可能性很小,將會迴歸過去保守政權時期的“以壓促談”、“以硬對硬”的做法。
尹錫悅就任後,半島形勢能否繼續維持2018年平昌冬奧會以來相對緩和局面,我認為主要取決於美朝關係的走向。縱觀朝鮮核導危機以來,近30年半島形勢演變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不變的規律,美朝矛盾一直是半島形勢演變的決定性因素,是半島問題各種矛盾中的主要矛盾。而美朝矛盾中,朝鮮的核導開發和美國在韓駐軍以及美韓每年舉行針對朝鮮的大規模聯合軍演是突出因素。朝韓關係的好壞也有一定影響,因此防止擦槍走火式的區域性緊張非常重要。
談中韓交往:中韓關係進入“三十而立”,取得令世界矚目的跨越式發展
新京報:2022年正值中韓建交30週年,你如何看待中韓當初建交的意義?
邱國洪:2022年對中韓關係來講是一個繼往開來的重要年份。因為中韓建交將迎來值得紀念的30週年,雙方都在積極思考和規劃未來30年兩國關係的發展藍圖。
30年前中韓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不僅對東北亞,對全球都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從此結束了中韓兩國作為鄰國長期敵對並隔絕的歷史,開啟了終結東北亞地區東西方對抗格局的程序,推動中日韓三國進入了互利合作和共同發展的新時期,不僅給中韓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整個東亞地區的持久和平與繁榮乃至全人類的進步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1年12月7日,中韓關係未來發展委員會未來規劃分委會舉行第二次聯合會議,中國前駐韓大使邱國洪出席並講話。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如何評價中韓過去30年合作交往取得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邱國洪:“三十而立”的中韓關係,在中韓兩國政府和兩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跨越式發展,已經在世界上卓然而立,成為了國與國關係的典範,成就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中韓透過戰略協作,共同維護了半島的和平與穩定。在半島是戰還是和,是擁核還是棄核這兩個重大問題上,中韓兩國有著高度一致的共同利益,相似的立場主張,一直保持著多層次、高水平的戰略溝通與協調。可以說,每次半島形勢從緊張走向緩和的背後,都有中韓兩國高效戰略協作的貢獻。
其次,中韓透過互利合作,實現了共同發展。中韓兩國發展階段不同,經濟上互補性很強。兩國的貿易往來從建交時64億美元擴大至2021年的3624億美元,增長了56倍。中國能夠成為高質量的世界工廠,韓國累計高達近900億美元的對華直接投資有積極的貢獻。對韓國來講,中國同樣是最理想的投資目的地、最重要的高階零部件和中間產品出口市場。
最後,中韓透過協調溝通,共同應對了各種全球性挑戰。比如在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多邊貿易體制,推進中日韓、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為代表的區域經濟合作等問題上,中韓兩國利益完全一致,主張高度吻合。在應對氣候變化、防範非傳統安全威脅,維護國際正義等方面,兩國協調合作深入良好。在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和一些重要國際組織的選舉方面,雙方更是相互支援,配合默契。
談未來展望:中韓關係在中長期有望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新京報:尹錫悅也表示希望中韓雙方以建交30週年為契機,進一步密切高層往來,加強各領域交流合作,增進國民感情。你對於中韓關係未來的發展有怎樣的期待?
邱國洪:在新冠疫情形勢仍然嚴峻,國際格局出現百年未之有大變局,特別是中美關係日趨複雜的新形勢下,中韓關係的重要性正在上升,不僅對兩國,對地區乃至世界都越來越重要。這一點不會因為韓國政權的正常更替而改變。
從中韓建交30年來兩國關係取得跨越式發展的歷程來看,中韓關係的順與不順與韓國是保守政權還是進步政權執政是沒有直接關係的。兩國關係過去有過幾次大的波動,主要是美國等第三方因素導致,中韓之間其實並無根本的利益衝突。
雖然在尹錫悅執政初期,中韓關係會有磨合期,但總體向好的大趨勢不會改變。因為中韓兩國在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實現共同發展、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等方面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尹錫悅當選總統後也多次明確表態高度重視中韓關係。因此,只要雙方在提升戰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全面加強人文交流等方面下足、下好功夫,中韓關係中的第三方因素干擾是可以克服的。從中長期看,中韓關係在新一輪國際大變局的背景下,有望迎來新一輪重要發展機遇。
談中韓摩擦:“近而不親”是現實難題,找準癥結才能提升相互好感值
新京報:在中韓長期的交往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摩擦。你如何看待這些摩擦?中韓兩國應當從哪些方面增進彼此瞭解,有效減少這些摩擦?
邱國洪:中韓建交30年來,中韓關係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但有一個困境始終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那就是無論中韓關係好還是不順兩國民眾相互好感度始終上不來的問題,即所謂“近而不親”的問題。甚至近年來還出現了進一步下滑的令人擔憂的現象。我認為中韓想要走出這種務實合作總體良好,但感情卻並不親近的困境,應共同努力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堅定對中韓關係發展前景的信心,堅信兩國民眾相互間的好感值是可以透過高質量發展好中韓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來提升的,這也是最重要的方面。
其次要全面加強兩國人文交流,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拉近兩國人民之間的感情距離。根據疫情防控進展情況,適時全面恢復兩國直接的人文交流,並儘快制訂有一定規模的青少年交流長期計劃,努力增進兩國人民特別是年輕人之間的相互瞭解和理解。
最後要加強兩國公共外交合作,共同營造客觀公正的雙邊關係輿論環境,積極引導兩國民眾正確看待對方國家。既要推動兩國主流媒體加強相互交流與合作,也要積極引導兩國主流媒體客觀公正報道對方國家。
總而言之,“近而不親”問題確實是中韓關係中的現實難題。但從長遠看,中韓友好是兩國人民的人心所向。只要雙方共同努力,找準問題癥結,並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兩國人民間的相互好感值一定會迴歸應有的良好水平。
談外交經歷:參與志願軍烈士遺骸移交,是我外交生涯中最有意義的經歷之一
新京報:你是赴任韓國最久的中國大使之一,親身參與了眾多中韓交往的重要時刻,對你個人而言,有哪些中韓交往故事印象最為深刻?
邱國洪:我在韓國工作生活近6年,有幸參與了中韓關係相關的很多重要外交工作,如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的準備和接待工作,也經歷了不少重大外交風波,如“薩德”事件等。但是,最讓我難以忘懷並有一種歷史使命感的工作,是先後六次為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送行。
這些為國捐軀的烈士由於種種原因躺在異國他鄉長達60餘年,無法回家並得到正式安葬。2014年3月28日,中方接回了第一批437位烈士遺骸。
當時,我作為中國駐韓國大使,全面參與了中韓雙方在首爾舉行的首次烈士遺骸移交工作。因為這是一項有特殊歷史背景的外交工作,移交儀式如何舉行有一定的敏感性,既要對得起那些等了60多年才能回家的烈士們,又要防止韓國媒體藉機炒作中韓過去的那段曾經敵對的歷史。一個很重要的安排是中方在接收遺骸時,由我作為國家的代表在棺槨上面覆蓋國旗,給予他們國家級烈士的榮譽。其中有一個細節動作在原來的儀式程式中沒有,是我和使館的同事經過研究後增加的,那就是在覆蓋好國旗後用雙手再撫摸一下棺槨,以體現對烈士的崇高敬意。
正是這個撫摸動作,引發了廣泛關注和好評,併成為了以後每次烈士遺骸移交儀式中的規定動作。在如何防止媒體炒作問題上,中韓兩國工作層配合得十分默契,對外發聲時都注意突出強調人道主義角度,最終成功地避免了歷史問題爭論。我雖然已經離開韓國兩年有餘,但是,我現在仍然難以忘懷那段參與志願軍烈士遺骸移交工作的情景,那是我整個外交工作生涯中最有意義的經歷之一。
新京報記者 欒若曦
編輯 張磊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