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人口結構變化 四方面解決社會保障問題

人民網-財經頻道

“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數量將從2019年的2.5億,到2025年突破3億大關即3.03億。老齡化從2019年的18.1%,到2025年突破20%大關即達到21.2%。勞動年齡人口(16-59歲)在十四五期間減少的人口將突破3000萬,即從2019年的8.96億,減少到2025年的8.64億即減少3200萬。

“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結構的上述逆轉不斷加劇,對社會保障帶來一定壓力,例如:2019年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贍養率”是37.7%,到2025年將高達47.7%;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贍養率”2019年是45.9%,到2025年有可能突破60%。

因此, “十四五”期間基於人口的變化應解決四方面問題:

一是應該實現全國統籌,實現全國統籌可以減少財政壓力。當前的中央調劑制度在十四五期間仍將發揮一定作用,一直到實現全國統籌。中央調劑制度和提高統籌層次不會增加制度收入總規模,只會減少財政補貼的壓力。

二是關注提高退休年齡方案是否公佈和實施。宣傳提高退休年齡的好處,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同時,提高退休年齡對提高養老保險制度的財務可持續性非常明顯,它將增加制度收入,減少制度支出。

三是重視投資體制,投資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投資可以解決財務可持續性。目前,雖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已委託全國社保基金投資,但應加快進度。同時,投資可以解決中國的長期資金可持續問題,提高養老金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比重,這樣既能解決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問題,又能解決長期的資金可持續性問題。

四是完善個人賬戶制度,這是提高社保制度財務可持續性的一個關鍵。目前社保制度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激勵相容的機制。今年6到7月正值全國各城市住房公積金的繳存基數調整,我們發現,絕大部分城市的繳存上限沒有下調,而是做了上調,只有很少幾個城市下調或保持未動,這充分說明,多繳多得的制度設計非常重要,因為住房公積金的單位繳存額對個人繳存額實行一比一的配比繳費,即使在疫情最為嚴峻的時期,職工和企業也都無怨無悔地願意多繳存,並且繳存基數是真實的工資基數。

(作者系中國生產力學會戰略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原所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10 字。

轉載請註明: 關注人口結構變化 四方面解決社會保障問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