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長寧區華陽路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開始試運營,這個面積4880平方米,整合敬老院、認知症記憶家、長者照護之家、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等專業服務,衛生站、護理站、健康驛站三站合一醫養康養結合服務和雙家支援中心、老年輔具租賃、社群餐廳、社群公共活動空間等居家養老支援服務,形成全鏈條、有梯度、可輻射的樞紐型綜合為老服務機構。
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只是長寧區社群嵌入式養老服務體系的一部分。自2018年以來,長寧區以承接第二批全國居家和社群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為契機,不斷健全完善以家庭為核心、社群為依託、市場為支撐、醫養相融合的居家和社群養老服務體系,在“有梯度、有精度、有深度、有溫度”上下足功夫。
養老有梯度,
多樣化服務讓老人省心
長寧區建立養老規劃頂層設計,先後制定《長寧區養老服務“優質+均衡”三年行動計劃》《長寧區深化養老服務實施方案》等統攬檔案。打造“社群綜合體+家門口微養老”的街居兩級養老服務層級。一方面,在每個街道都建成1家社群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形成“一站式綜合服務”、“一體化資源統籌”、“一網覆蓋的資訊管理”、“一門式的辦事視窗”。另一方面,整合社群老年活動室、閒置物業資源,指導街鎮靈活設定多個家門口的養老服務站點;依託社群內長者照護之家、老年日託所、助餐點等嵌入式設施,開展專業照護類、醫養結合類、助餐服務類、健康促進類、精神文化類等服務。長寧區今年將在全市釋出首個區級社群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標準體系,透過制標貫標持續提升嵌入式養老設施的執行效能。
長寧區老齡化程度較高,市民對於養老的多樣化需求也與日俱增。光靠政府託底的公共機構遠遠不夠。2018年至今,在區財政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援下,長寧區相繼制定出臺了20項區級政策,重點鼓勵養老機構向社群開展助餐、助浴、日託、醫療等延伸服務,支援發展“物業+養老”模式,開設“記憶家園”等認知症社群託養服務設施,引導社會餐飲企業加盟“長者餐桌”,因地制宜增加社群嵌入式養老的服務功能。
養老有精度,
原居頤養讓老人舒心
老人養老就希望離家近。為此,長寧區大力發展社群養老服務設施,基本建成“五圈合一”、“一中心、多網點、全覆蓋”的“社群養老15分鐘生活服務圈”。比如,華陽路街道以圍繞社群老年人“床邊、身邊、周邊”服務需求,建設“設施可達、資訊可知、服務可及、情感可依”的嵌入式養老服務體系,讓老人可以實現“不離家、不離親、不離群”的原居頤養。
為了讓老人能在家安心養老,區民政局還會同區醫保局、區財政局制定《長寧區家庭照護床位實施方案》,在江蘇和天山街道率先開展家庭照護床位試點,探索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將專業服務配送到居家老年人床邊。在江蘇、華陽、虹橋和新涇鎮4個街鎮開展康復輔具社群租賃服務試點,申報新華、仙霞、北新涇、程家橋為第二批試點街鎮,透過引入輔具服務商,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康復需求。
長寧區還建立區級智慧養老大資料平臺,對接市級為老服務平臺等資料庫,凸顯 “一屏通”“一卡通”“一點通”“一線通”“一視通”“一鍵通”的“六個一”特色,讓養老服務更精準圍著老人“轉”。
養老有深度,
醫養融合讓老人放心
針對老年人對醫療需求較多的情況,長寧區鼓勵養老院與護理院“兩院合一”設定模式,無內設醫療機構的養老機構與社群衛生中心100%簽約;在社群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推動“‘三站一體’為基礎,康養驛站為補充”的社群“醫養結合”模式;在江蘇和天山街道率先探索家庭病床與家庭照護床位“兩床合一”優勢互補,全區家庭醫生與65歲以上老年人簽約覆蓋率超過85%,服務滿意率連年超過90分,長期護理保險和居家養老服務覆蓋全區17%的戶籍老年人。
江蘇街道頤家“三站合一”醫養結合體
2019年,長寧區在全市首發《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群建設標準》《社群和居家認知障礙照護規範》兩項領跑全國的標準,引領性打造涵蓋社群宣導、早期篩查、社群預防、家庭支援、專業干預、照護機構入住等認知症全鏈條服務模式。今年,實現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群建設在街鎮全覆蓋,積極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愛老年認知障礙群體及其家庭的友好化氛圍。
養老有溫度,
貼心舉措讓老人暖心
2017年起,長寧為全區60歲以上戶籍老人購買“銀髮無憂”老年人意外傷害綜合保險,為廣大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增添一份保障;長寧每年還透過老夥伴計劃、老吾老計劃等載體,倡導低齡老人關愛高齡獨居老人、為家庭護老者賦能。為了讓老人的居住環境更舒心,長寧每年推進100戶困難老人家庭“適老化”居室環境改造,推進7個適老化小區和2個街區的公共空間改造,新華街道敬老邨成為全市適老化改造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