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供應鏈:堅持自主可控 確保安全穩定

產業鏈供應鏈:堅持自主可控 確保安全穩定

如何紮實有效地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事關我國經濟安全和高質量發展,應從多方面抓緊研究和探索。

我國產業鏈具有較好的基礎和條件,但在全球產業鏈重構和大國博弈的背景下也隱憂凸顯,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全面提升我國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是一個綜合性任務,需區分輕重緩急,重點是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應緊緊依託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是“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其中包括“產業基礎高階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進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業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推動全產業鏈最佳化升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了我國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要求“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可見,如何紮實有效地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已成為當前事關我國經濟安全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應從多個方面抓緊研究和探索。

全球產業鏈呈現分散化多中心化新趨勢

全球產業鏈的佈局對各國參與國際分工的難度和收益、國際經濟增長的效率、各國的產業安全等都有重要影響。從經濟發展史看,全球產業鏈佈局大致有集中化和分散化兩種。

過去的全球產業鏈是往高度集中的方向發展的,背後主要是基於效率優先的邏輯。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益於不斷減少的貿易成本、不斷加快的運輸效率和總體安全的國際秩序,許多產品的生產不再像以前那樣主要在一國或一個經濟區內部完成,而是將生產的各個環節在全球進行佈局。這種高度分工、全球密切聯絡的模式推動了全球經濟增長,我國也受益於這種分工邏輯,依靠擁有大量高素質勞動力、較低的綜合成本等優勢,迅速成為製造業的重要中心。但這種模式也存在一些潛在風險,比如一旦某一國的生產中斷,可能會造成全球工業停擺。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不少國家都經歷了生產中斷、供應鏈停擺的問題,開始警惕“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供應鏈風險,對產業鏈配置正從以前主要考慮生產效率轉向兼顧效率和產業安全的邏輯上來。對多數商品供給來源進行“備份”,以有效降低斷供風險,將是不少國家的優先選擇,全球產業鏈佈局呈現分散化多中心化的新趨勢。

我國產業鏈既有良好基礎也有安全隱憂

總的來看,我國很多產業具有基礎較好、配套程度較高等優勢。2020年,在其他很多國家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面臨生產能力大幅度下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遭受重創的情況下,我國能夠很快恢復生產能力,併為很多國家提供防疫用品和日常用品,為穩定全球經濟作出了貢獻。

我國生產快速恢復的背後,是國內產業發展具有堅實的基礎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很多產業都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經過多年的積累,我國已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節點,湧現出了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製造基地和產業叢集,成為全球重要的生產製造中心。

但也要看到,在全球產業鏈重構和大國博弈的背景下,我國產業鏈不穩、不強、不安全的隱憂也顯現出來。

全球產業鏈分散化多中心化的趨勢加大了我國產業鏈“不穩”的挑戰。這一趨勢有可能會提升其他國家的生產能力,減少我國的出口需求,並顯著加大我國產業對外轉移的壓力。

同時,面對個別發達國家的打壓,我國產業鏈“不強”的問題也凸顯出來。近年來,我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穩定提高,說明我國產品的綜合國際競爭力仍然較強。但深入分析可以發現,我國產品的競爭優勢主要源自於規模經濟和效率優勢,而真正擁有核心技術、其他國家不能生產的產品卻相對較少,也尚缺乏特別具有品牌優勢的產品。因此在新的形勢下,我國亟需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以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而且,近年來產業競爭成為大國博弈的重點領域,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面臨著“不安全”的新問題。隨著我國產業開始向中高階升級,一些發達國家認為我國產業與他們的產業關係正從“互補型”向“競爭型”轉變,開始對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進行圍追堵截,採取了包括限制供應、技術脫鉤等一系列手段,使我國不少產業的供應鏈安全面臨新挑戰。

重點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全面提升我國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解決不穩、不強、不安全的問題是一個綜合性任務,需要區分輕重緩急、突出重點。其中,增強自主可控能力無疑是“十四五”時期較為緊迫的任務。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指的是,在面臨外部(主要是國外)產品、零部件、技術等供應受限時(疫情、地震或貿易摩擦等多種原因都可能導致出現這種情況),還能夠依靠國內穩定執行的產業鏈供應鏈提供相應產品和服務,從而能夠滿足國民經濟運轉的基本需要。而若重要產品的產業鏈供應鏈不能自主可控,一旦被髮達國家“卡脖子”,就有可能會產生國民經濟的“窒息”,那麼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就會處於不安全的境地。

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需要重點關注對國民經濟穩定執行有重要影響的關鍵產業。國民經濟產業門類眾多,對國民經濟安全性的影響有很大差別,各產業鏈供應鏈受限的短期和長期影響也不一樣。我們最應關注的是一旦受限就會影響國民經濟安全執行的核心和關鍵產業,不需要也不能夠將產業範圍泛化。另外,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重在強調“能力”,重在外部供應受限時還能依靠國內的力量保障經濟的基本執行,因此自主可控並不等於全部國產化。以積體電路為例,如果實現技術突破達到自主可控以後,很大的可能是我國還會進口一部分,也出口一部分,也就是說,自主可控與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並不矛盾。

依託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自主可控能力

我國在絕大多數產業的中低端環節都具有很強的生產能力,目前的短板主要體現在高階環節上。產業鏈高階產品的發展規律與中低端產品有很大不同。一般來說,中低端產品技術成熟,主要競爭點在成本和價格上,而高階產品往往對價格不敏感,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技術上。因此,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特別是發展高階產品,必須探索新路子。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恰恰有與之相契合之處,應緊緊依託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一方面,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可以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提供重要的市場需求空間。許多高階技術和產品,在剛研發出來的時候都需要有實際應用的機會,才能不斷迭代提升。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意味著關鍵需求要能夠以國內供應來滿足,無疑可以為高階技術和關鍵產品提供市場需求空間。產業鏈中的大企業也應增強備份意識,釋放一部分需求,採購使用國內生產的零部件、原材料,給國內產品應用和提升的機會。

另一方面,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實現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同樣有利於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關鍵產品、高階技術往往市場空間有限,雖然我國是製造業大國,但也不可能實現全部產品都自主生產。這既不必要,也不經濟。在擴大對外開放中,引導關鍵產品的國際供應進一步分散化,多來源化,同樣有利於提高我國產業鏈的自主可控能力。

還要看到,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要把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作為重要的目標之一。否則,一旦遇上重大突發事件導致國內產業鏈中斷,無論是國內大迴圈還是國際大迴圈都可能會受到嚴重衝擊。只有切實提高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確保安全穩定,才能更好構建新發展格局。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 許召元)

【編輯:朱延靜】

<script>window.FWBATH=1;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69 字。

轉載請註明: 產業鏈供應鏈:堅持自主可控 確保安全穩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