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中國)英國教授彼得·泰勒:中國創新趨勢明顯 比大多數歐洲國家更有活力

本文轉自【中央廣電總檯國際線上】;

因為嚮往,他們來到中國;因為夢想,他們選擇留下。當外國人“遇見中國”,究竟會碰撞出怎麼樣的火花?環球資訊廣播2022年特別策劃“遇見中國”,聽外國友人與中國的“對話”。

國際線上報道(記者 魏宇晨、夏振宇):來自英國的彼得·泰勒教授曾在歐洲多個知名高校任教。來到中國幾年後,他卻由衷感慨,中國比大多數歐洲國家在創新創業方面更有活力。泰勒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的?他對中國的國際科技合作格局有著怎樣的體驗和感受?

(遇見中國)英國教授彼得·泰勒:中國創新趨勢明顯 比大多數歐洲國家更有活力

正在給學生們上課的彼得·泰勒教授

8月4日是中國的七夕節。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天津大學外籍教授彼得·泰勒像往常一樣,來到大學附近的咖啡館用餐。下班高峰又恰逢節日,這裡的位置大多都已被預定。不一會兒,服務員告訴泰勒,可以在樓下的酒吧給他挪出一席之地。隨著夜晚的到來,餐廳裡越來越熱鬧。素不相識的人們時而碰杯,時而攀談。在泰勒眼裡,這是生活在天津這座城市的寫照:友好而祥和。

泰勒:“不得不說我非常喜歡天津。城市漂亮,有很多綠地,這裡的人也非常友好。而且,我家附近就能買到我需要的所有東西,進口超市、地鐵等也讓生活特別便捷。我在這裡生活感覺非常舒適。”

生活的便捷與舒適離不開中國城市的高質量發展。作為一個在中國生活了多年,並且曾經去過北京、上海、青島等很多城市的“老外”,泰勒覺得,最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就是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他說,他家門口正在修建的一條地鐵,就是“中國速度”的最好例證。“倫敦花費了十一二年的時間修建地鐵。雖然倫敦市中心的地下可能更為複雜,但你看看天津,即便是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地鐵修建工程仍然在按計劃有序推進。要知道,天津的這條地鐵線在2020年開工,2023年也就是明年將建成。它的長度有倫敦地鐵長度的3倍,而工程週期卻只需倫敦修建地鐵的四分之一。這太讓人印象深刻了!”

(遇見中國)英國教授彼得·泰勒:中國創新趨勢明顯 比大多數歐洲國家更有活力

彼得·泰勒教授與學生們共同迎接中國農曆春節。

泰勒眼中中國的發展變化更體現在中國與世界越來越廣泛而深入的國際合作交流上。五年前,泰勒透過申請參加一項有關超級計算機的國際合作專案,來到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任教。在這個學院,像他一樣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教師大約佔到教師總數的30%。

泰勒:“如果你去看看國際科學文獻,你會發現其中有很多研究成果是來自中國科研機構,還有很多來自中國科研機構與其他國家科研機構的合作。我自己對國際合作研究這種方式也非常感興趣,我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和中國同事合作的;(而且)就在今年,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開展了一個專案,外國教師也可以申請研究基金,所有的申請步驟和檔案也都可以用英語,這對我們這些來自國外的研究人員來說真是個很好的訊息。”

目前,泰勒研究的主要方向是理論和計算化學以及高階計算技術的開發、部署和應用。從事這項研究最重要的一個工具就是超級計算機。泰勒說,超算在中國實現快速發展,將會支撐中國重大科學領域的技術研究和創新。“我很榮幸,在我來之前,實驗室的超級計算機系統已經開始執行快一年了。在我來到這裡的這段時間裡,我們的實驗人員還獲得了大量的新儀器,效能非常好,裝置非常齊全。而且,這並不是我所在的天津大學所獨有的。我認為,中國科學技術產業的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尤其是計算機行業,(周邊配套)儀器和裝置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遇見中國)英國教授彼得·泰勒:中國創新趨勢明顯 比大多數歐洲國家更有活力

彼得·泰勒

正因為有了越來越先進的科研設施、專業高效的合作團隊,泰勒覺得中國的科研環境越來越好。在來中國任教前,他曾在歐洲多個國家的著名高校任教,這也讓他有了更強烈、更直觀的對比和感受。

泰勒:“在我看來,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創新趨勢比大多數歐洲國家顯得更有活力。隨著中國的持續發展,我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多產學研緊密結合、相得益彰的案例。隨著高校的科研攻關不斷深入,醫療保健、工程建設等不同型別的研究都將為中國的生產生活做出貢獻。”

來中國多年,泰勒去過很多城市。雖然最近一段時間,他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暫停了出門遠行的腳步,但他認為,這種”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疫政策的顯著成效,世界有目共睹。

泰勒:“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確診人數以及死亡人數都控制得很好,這毫無疑問;我的學生和同事們都接種了疫苗。當我們得知外籍教師也可以免費接種疫苗的那一刻,我們立即就去接種了。我認為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另外,)只要提前通知,整個社群或整個城市就可以進行核酸檢測。規模如此之大,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哪個地方有能力做這些事情,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泰勒說,他很享受在中國的工作和生活。自己所在的課題組研究小有成果,閒暇時去附近的水上公園散步。他期待,隨著疫情形勢趨緩,能夠有更多機會去領略中國各地的風土人情,也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更多地惠及世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915 字。

轉載請註明: (遇見中國)英國教授彼得·泰勒:中國創新趨勢明顯 比大多數歐洲國家更有活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