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僅僅是汽車,還是一款優秀的「理財產品」。
作者 | 周永亮
編輯 | 林修黃牛「盯上」了特斯拉。
自 2020 年 Model 3 國產化以來,特斯拉進行了多次調價,多以降價為主,經常遭遇吐槽甚至維權。特斯拉潛在客戶似乎也習慣了這些,但還是經常會糾結一個問題,到底是早買早享受呢,還是等等更便宜?
一則訊息打破了他們的心理預期。2022 年 3 月,特斯拉 8 天之內連續漲價 3 次,幅度在 3-4 萬元,這讓很多潛在購買者不知所措。
與此同時,有一群人卻像鯊魚聞到血腥味一樣,悄然活躍起來。他們從全國開始加價回收特斯拉漲價前的訂單,然後以低於官網的價格出售給買家,賺取中間的差價。他們就是人們口中的「黃牛」。
如果你在二手交易平臺,搜尋「訂單轉讓」關鍵詞,你能得到的最多的結果就是特斯拉。此外,小鵬、理想、比亞迪,乃至五菱宏光 MINIEV 等品牌,也可以搜到訂單轉讓的相關資訊。轉售價格大致在幾千元到上萬元。
這不是第一次了。在價格浮動的縫隙裡,特斯拉和「黃牛」的故事已經講了很多年。
這篇文章希望梳理一個問題:人們普遍認為,「黃牛」靠倒騰訂單就能賺得盆滿缽滿,但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黃牛」作為一個產業,能存在的原因是什麼?它還能維持多久呢?
01
「黃牛」出沒
「極客公園」此前聯絡多位從事訂單轉讓的「黃牛」,發現他們大多來自二手車公司,少部分是個人從業者。從品牌來看,黃牛最鍾愛的還是特斯拉,因為多次漲價的特斯拉利潤最高,也最為暢銷。
李飛就是一名「黃牛」,就在前幾天,他剛從北京提了一輛白色 Model 3 回到山東。他的「正式」工作是二手車商,但除了經營二手燃油車業務之外,他也常常在各大二手平臺回收特斯拉轉讓訂單。交談的時候,他誇耀地告訴「極客公園」,「目前我們店裡的特斯拉,已經有十幾臺新車。不誇張地說,這甚至比很多特斯拉交付中心的現車都要多。」
雖然都是特斯拉訂單,但李飛也並非所有的都回收。漲價前的 Model 3 和 Model Y 標準版訂單最為搶手。一般 Model 3 可以加價 1.5 萬元,Model Y 的加價稍微少一點,也能達到 8000 元到 1 萬元。 這種差別存在的原因是:Model 3 價格更低,客戶更多,銷售週轉也更快。
在規則上,特斯拉官方並不支援訂單轉讓(除非是直系親屬關係)。那他們是怎麼完成交易的呢?
剛操作完一筆訂單轉讓的王林說,「所謂的訂單轉讓,本質上是二手車交易。」這裡邊有兩個重要的節點:一個是在賣家要在特斯拉的交付群中,告訴特斯拉交付專員,由購買者代為提車;第二個節點,就是交付中心現場提車,賣家和買家最好同時到場,尾款由買家來支付,然後賣家配合上車牌、過戶。整個過程大約需要 1 天到 3 天。
特斯拉進入中國已經有近 10 年,為何在今年突然大量出現了「黃牛」呢?李飛認為,訂單轉讓業務能存在,「部分有提車週期長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特斯拉漲價,而且漲了三四萬元,空間足夠大。」
據瞭解,在最近幾次漲價後,Model 3 標準版現在的價格是 27.99 萬元,相比最初的 23.59 萬元,相差了 4.4 萬元;Model Y 標配版的價格也從漲價前的 27.6 萬元,上調到現在的 31.69 萬元,漲了 4.09 萬元。
高頻率、大幅度的漲價,給「黃牛」提供了寬裕的操作空間。「說白了,這就是三家共贏,我們和買家掙了錢,買家也省了錢。」翻譯一下就是,賣家只通過 1000 元的定金,就拿到一筆不菲的「理財收益」,買家能以比官網更低的價格買到新車,黃牛賺了中間的差價。
武漢一位「黃牛」表示,他前兩週剛加價 1 萬元,購買了一輛 Model 3 標配版的全新車,然後以 26.3 萬元的價格出售,這比官網價格低了近 1.7 萬元。訊息剛發到朋友圈,車就被秒殺。接下來,他準備再提高一下報價。
訂單轉讓成為一門生意,即便是對專門從事新能源二手車交易的李飛,也有些突然。「這個生意也就大概從三月初開始做,誰也沒想到特斯拉會突然漲價。」所以,他們手上的訂單也並非自己囤積,而是從全國各地收購而來。
「這個生意(訂單轉讓)其實就是賭一把」,因為特斯拉調價特別頻繁,而且調價沒有任何徵兆。事實上,對於特斯拉的調價行為,消費者早已經開始習慣。只不過相比於漲價,過往的特斯拉降價會來得更頻繁一些。據統計,2020 年,特斯拉總計對國產 Model 3 進行了 5 次調價,都是降價。從 2021 年以來,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調價次數接近 10 次,其中從去年下半年才開始漲價。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轉讓訂單似乎是一項沒有風險、利潤又高的生意。但李飛表示並不是如此。其實轉賣特斯拉訂單,利潤並不是特別高,甚至不如傳統燃油車二手車業務。很多時候,他們是看好新能源未來的發展,才去涉足這項業務。
02
「恩怨史」
這並非特斯拉首次遇到「黃牛」。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 8 年前(2015 年)的博鰲亞洲論壇。當時,特斯拉 CEO 馬斯克在接受採訪時說,投機者和「黃牛黨」造成了市場需求極高的假象。當投機者們取消了訂單,庫存就增加了。 「中國是特斯拉在全世界範圍內,唯一有多餘庫存的市場。我們現在還在消化庫存中。」
他這些話的意思是,特斯拉被「黃牛」擺了一道。
2013 年,特斯拉剛剛進入中國市場,就因頂著「未來科技」的光環而備受關注。在登上熱搜的新車交接儀式上,雲集了科技圈的多位大佬,其中包括如今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
特斯拉作為「汽車新物種」,當時人們都覺得稀奇,可以說這個關鍵詞本身就是一種營銷利器。很多早期車主,把自己的特斯拉租給房地產開發商參加各種「巡演」,出場費動輒 10 萬元,幾次活動的收入甚至超過車價本身。據一位組織過類似活動的房地產界人士回憶說,特斯拉擺展的效果特別好,要比以往能吸引 2 到 3 倍的自然人流。
這些跡象讓特斯拉認定,中國將成為他們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他們隨即開始加碼中國市場。據瞭解,2014 年特斯拉美國總部,對中國區下的銷售任務是 5000 輛。
不過,新鮮勁來的快,去得也快。消費者很快發現特斯拉的諸多問題:充電樁少、各種軟體故障、冬天續航里程縮短……純電動車的弊端逐漸展現出來之後,買的人就少了。很多特斯拉訂單因此被放棄,也就出現了馬斯克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的一幕。
據中國進口汽車資料庫顯示,2014 年特斯拉全年海關進口量為 4800 輛,截至 2014 年底,全國上牌量僅為 2499 輛。這也就意味著,有將近一半的特斯拉汽車,積壓在庫房中。
雖然特斯拉兩次遭遇「黃牛」,但背後的群體其實各有不同。如果說,2022 年的「黃牛」,主要是國內的二手車商組成,那 2015 年的那次則是平行進口車經銷商。他們不是透過特斯拉在國內的直營門店下單,而是直接從國外經銷商購買,然後進口到中國進行銷售的汽車。據「成都商報」報道,當時很多美規車及平行進口車經銷商,都有 5 到 8 臺的訂單,最後的退訂量大概在 60% 左右。
隨著社會開始關注「黃牛」訂單亂象,特斯拉開始出手整治。據瞭解,特斯拉已經發布了不轉賣承諾函,要求一次或多次累計下單購買多臺特斯拉車輛的使用者承諾,在提車後的一年內,不得將車輛向任何第三方過戶轉讓或者實際轉讓,違者將按照每臺違約車輛的開票價格 20% 支付違約金,否則特斯拉有權限制違約車輛的繫結賬戶變更以及超級充電等服務。
不過,這些措施更多像是一種表面文章,特斯拉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完全杜絕黃牛訂單。只要特斯拉漲價幅度夠大,黃牛就不會消失。
03
衝擊波
那特斯拉還會漲價嗎?
長期來看,特斯拉肯定是要降價。特斯拉 CEO 馬斯克在 2021 年度股東大會上說,「我們的目標是讓汽車的價格儘可能便宜。但是我們的供應鏈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所以不得不暫時提高汽車價格。不過這只是暫時的,我們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降低汽車的價格,讓它們更便宜。」
也就是說,短期來看,特斯拉麵臨著很多變數。其中,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是特斯拉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最新資料顯示,國產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報 49.8 萬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近 10 倍;滬鎳價格業達到了 22.32 萬元/噸,同比上漲 82%。
這些都增加了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車的成本。 根據天風證劵研報,當鎳價為 5 萬美元/噸時,特斯拉 Model 3(76.8 度電)的單車成本將上升 1.05 萬元;如果鎳價達到 10 萬美元/噸,Model 3 單車成本則上升近 2.8 萬元。
這甚至要逼迫特斯拉涉足原材料開採領域。4 月 9 日,馬斯克在 Twitter 上寫道,「鋰價格已經達到瘋狂水平。除非選擇提高採購成本,不然特斯拉可能不得不直接大規模進入開採和提煉領域。其實,鋰元素本身並不存在短缺,在地球上幾乎到處都是,只是開採和提煉的速度很慢。」
除此之外,綿延不斷並隨時爆發一波的疫情,也打亂了特斯拉的生產和交付計劃。據瞭解,特斯拉在 3 月 16 日和 17 日,就因為防疫政策影響停產兩天;3 月 28 日,上海疫情加重之時,特斯拉再次暫停了上海超級工廠的生產。截止發稿,特斯拉等車企剛開始有序復產。
未來的降價和短期的變數,讓李飛變得格外謹慎。「目前回收的訂單,主要是去年漲價前的 Model 3 和 Model Y。這批訂單的數量,是非常有限的,你收一個就會少一個。訂單價格高的,跟官網價格差距有限,沒有油水。」後邊如果實在沒有訂單,他打算繼續做新能源二手車生意。
同時,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特斯拉即將迎來改款。「目前有訊息稱,五一期間,特斯拉特斯拉對 Model 3 和 Model Y 進行改款。」其實,今年年初,就有業內人士表示,特斯拉將在二季度,推出新的 AMD 晶片、鋰離子電池 12V 電瓶、雨刷加熱功能。
這些將嚴重影響黃牛們的生意。「如果改款之後,可能涉及晶片、電瓶等硬體,那我們手裡的這些車,100% 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現在收的車,必須要在五一之前全部甩出去,否則就可能要賠錢。」據李飛估計,目前店裡的十幾臺新車,完全銷售掉大概要一週時間。
黃牛和特斯拉的故事還在繼續,「理財產品」的傳說也一直被傳播,背後唯一不變的是特斯拉能否滿足車主的需求。可能黃牛會在某一刻偃旗息鼓,但只要給一絲機會,他們就會捲土重來。
(應採訪物件要求,李飛,王林為化名)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本文為極客公園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絡極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極客一問
特斯拉能防得住黃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