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載途,多哈回合談判一晃20年
【環球時報記者 吳綺敏】12月2日,世界貿易組織宣佈“服務貿易國內規制聯合宣告倡議”談判圓滿結束,67個談判參與方的服務貿易總額佔全球的90%,倡議向所有世貿組織成員開放。看到這個歷時4年即完成的世貿組織談判,筆者不得不驚歎其“神速”,並油然想起自己曾在一線報道的多哈回合談判——一晃20年過去了,依然荊棘載途。
談判,以“發展”的名義
筆者關於多邊貿易談判的驚歎,始於1993年12月15日的記憶——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最後會議的閉會槌聲從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心傳出,標誌著這一持續7年多的談判終於完成。筆者的兩位前輩同事連夜揮筆撰寫深度解析文章,以“滿川風雨看潮生”之喻評述談判始末。彼時的本人,竟以為烏拉圭回合即是談判史上“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孤例。沒承想,中國的復關和加入世貿組織談判跨越了15年,而始於2001年11月14日的多哈發展議程談判,竟然直到現在還無以預料窮期。
開啟記憶的閘門,筆者彷彿還能感覺到那年那月多哈上空的炎炎烈日、無風無雨。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於11月9日如期在卡達首都多哈的喜來登飯店舉行,卻沒能如期於13日結束。為了啟動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各成員代表一直“論戰”到14日夜幕降臨後。
這是第一個以“發展”命名的世貿組織談判議程。放眼新世紀,聯合國制訂了“千年發展目標”,世貿組織則寄望1999年12月舉行的世貿組織第三屆部長級會議啟動“千年回合談判”。但事與願違,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的那屆會議遭遇慘敗,還把世貿組織拖入“西雅圖陰影”。
多哈會議所承載艱鉅使命有目共睹,時任世貿組織總幹事邁克·穆爾在會前“遊說”各方時,很多世貿組織成員代表原則上表達了積極的政治意願。時任美國貿易代表佐利克說,新一輪談判的命運掌握在與會各方手中,“如果大家一起努力,就一定能啟動,而且一定要啟動”。時任歐盟貿易代表拉米表示“期待著與大家一起共同表現出靈活性,加緊工作”。
當地時間11月9日17時30分,世貿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卡達埃米爾哈馬德首先致辭,強調多哈會議的一大任務,就是使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能夠平等地享有多邊貿易體制的利益,使國際經貿規則更趨平衡。穆爾在講話中指出,本次會議正在開啟新里程,目標是使那些因貧困而被邊緣化的國家,獲得多邊貿易體制所賦予的全部利益。
“現在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抵制保護主義,透過多邊機制來解決問題。”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秘書長魯本斯·裡庫佩羅代表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發言時強調,世界經濟正處於十年來發展最慢的時期,很多發展中國家為消除貧困而付出的努力,正在因商品價格下降、出口疲軟、外資減少,以及種種暴力衝突而化為泡影。由於經濟下滑,世界銀行預計到2002年,全球生活在貧困線之下的人口將超過1500萬,其中在非洲就將達到500萬人。他說,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將是一個“發展回合”,必須充分考慮到發展中國家利益,增強他們的競爭力,富國與窮國間就多邊貿易體制的規則達成新共識。
博弈,讓步談何容易
美國、歐盟和日本之間,發展中成員與發達成員之間,多種分歧自會議伊始就昭然於世。會議的難點主要體現在“貿易與環境”“貿易與勞工標準”“貿易與投資”“貿易與競爭政策”這四個方面。此外,在智慧財產權和公共健康問題上,發展中成員與發達成員也難以形成共識。
時任世貿組織發言人羅克威爾幾乎每天都向媒體表示:“目前還無法確認各成員能否在分歧之上架設橋樑。”但從12日開始,談判驟然進入通宵達旦的軌道,足證各方都不願輕易放棄多哈會議提供的機會。羅克威爾說:“從現在起,我們可能已沒多少睡覺的時間了。”
發展中成員在大部分問題上立場是一致的,認為富國必須忠實地履行它們開放市場的承諾,反對一切使富者更富、窮者更窮的規則。發展中成員汲取了烏拉圭回合談判中的一些教訓,意識到必須在制定世貿組織規則的過程中充分體現自身合理要求。烏干達一位代表形象地說:“這回,富國第一次感到了沉重壓力。”孟加拉國代表穆罕默德得知我來自中國,立刻打開了話匣子,連珠炮般地講出他對種種不平衡現象的看法,從殖民主義對窮國資源的掠奪一直談到20世紀經濟全球化的種種負面影響。
歐盟有備而來,擺出力爭多拿幾分的架勢。歐盟對農產品實行出口補貼,並對農民實行國內支援政策,引起美國和凱恩斯集團農業出口國強烈反對;歐盟要求把貿易與環境標準掛鉤,也受到大多數成員反對。歐盟農業委員費舍爾和拉米專門共同舉行新聞釋出會,為其立場進行辯護和宣傳;在新聞中心,歐盟代表團幾乎每天都在散發各種新聞稿,拉米的秘書古奇甚至不厭其煩地把新聞稿逐份送到每位記者的工作桌位上。
奧地利新聞社一位女記者告訴我,以往歐盟15國(注:當時歐盟成員國共有15個)在會上常常發出不同的訊號,影響了整體話語力量;而在多哈會議前,歐盟各成員國一致同意用“一個聲音”對外表態。歐盟還認為,美國政策常常搖擺,不排除美方會在其受指責的紡織品配額、藥品專利保護等方面有所讓步。果不其然,12日晚上,各成員關於藥品專利保護的談判終於取得進展——對於艾滋病這樣危害公眾健康的疾病,美西方製藥企業將不再對有關藥物的出口堅持過於苛刻的專利保護。
儘管會議主席曾向媒體表明會議不會延期,但當地時間13日午夜到來時,已沒有人再提及最後期限。有經驗的人說,在一些有時限約定的關鍵談判中,談判者往往相約把手錶調慢幾小時,或者索性讓時針靜止,從而擺脫時限約束。
會場外的休息廳裡,來自各成員代表團的部分人員坐在沙發上打瞌睡。新聞中心裡,疲憊的記者徹夜不眠,時刻準備迎接突如其來的結果。一度有訊息稱14日凌晨4時會出結果,然而直到14日上午也未見動靜。
14日中午,幾易其稿的會議宣告草案又出來新版本,部長們隨即復會再“較量”。有人分析說,各成員堅持到這個時候還沒有放棄,說明啟動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存在可能。果然,美國貿易副代表主動出來對記者說,他本人認為草案的內容已經非常好了。歐盟代表團新聞聯絡員則表示,歐盟在農產品出口補貼問題上已表現了靈活性,即承諾實質性地減少農業補貼,但將不會全部取消。一位世貿組織官員在記者的追問下透露,14日上午印度方面的立場出現鬆動,看上去是一個積極訊號。卡達官員則表示,如果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能夠啟動,它將被定名為“多哈回合”。
一切跡象都預示著好的徵兆,但我在新聞中心卻不能再等——再過兩小時,一票難求的航班就要起飛。我為自己在多哈完成的最後一篇稿件寫了3個結尾——分別對應談成、失敗、會期繼續延長3種可能的情況。我告訴後方編輯部同事,有關結果可能在我所乘航班的飛行過程中出來,請他們根據事實來決定擇用結尾文字。
匆匆趕到機場,排隊辦理登機手續時,我的手機響起來。電話另一端,還在會場的中國代表團一位同志激動地對我說:“談成了!正式名稱定為‘多哈發展議程’!”
成果,歷史性的一步
歷史應該銘記2001年11月的“多哈時間”。當年,全球股市一蹶不振,美聯儲11次減息,企業大規模減員,各大國際機構所作世界經濟增長預測一減再減。悲劇性的“9·11”事件偏偏發生在這樣的經濟減速時刻,更是雪上加霜。全球貿易隨之急劇下降,新興市場商品價格迅速走低,金融市場動盪不安。
多哈會議,是在世界極其需要振奮人心成果的時刻取得歷史性成果的:一是中國完成加入世貿組織程序;二是啟動“多哈發展議程”。國際組織預期中國經濟2001年能實現增長7.3%,在全球經濟蕭瑟中一枝獨秀;世貿組織各成員就一攬子談判議程達成一致,則讓人們看到全球貿易重拾增長動力的可能性。
人們公認,多哈回合談判是1995年世貿組織取代關貿總協定後目標最宏偉、參與方最多的一輪多邊貿易談判,覆蓋農業、非農產品市場準入、服務貿易、智慧財產權、規則談判、爭端解決、貿易與發展、貿易與環境的8個議題。雖然由於各方利益衝突和矛盾難以調和,談判多次陷入僵局,但其曾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仍然可圈可點,包括給予最不發達國家97%稅目產品的零關稅待遇的承諾框架,貿易便利化,以及放寬公共健康領域的智慧財產權規定。
應當看到,多哈回合談判這一以“發展”為名義的程序,以透過削減貿易壁壘、營造更公平貿易環境來促進全球發展,特別是較貧窮國家發展為宗旨,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擁抱經濟全球化,各國需要真誠地就共同發展作出承諾,從這個意義講,多哈回合談判所及之處正是衡量經濟全球化所能達到深度的一種標尺。只有真誠致力於共同發展,才可能賦予多邊貿易體制公平、公正的原則,讓以共贏為目標的全球性程序真正取得實質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