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是一位可愛的美國媽媽,她的女兒小艾琳今年5歲多了,剛好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所以,露西與女兒協商,去幼兒園體驗一下,讓女兒看喜不喜歡幼兒園的生活。就這樣,小艾琳開始了幼兒園生活。
一個月後,露西把這個幼兒園老師告上了法庭,為什麼呢?
因為有一天露西與女兒玩耍的時候,露西用樹枝在地上畫了一個“0”,然後高興地問女兒,這是什麼?
女兒艾琳不假思索的回答“這是數字0”,說完還特別驕傲,露西卻馬上提高警惕。女兒以前會這樣回答:“媽媽,這是一個漂亮的鵝蛋,還有一點像美麗的太陽。不,媽媽,你不覺得這很像一個車輪嗎?”
孩子的每次回答都會不一樣,但都會手舞足蹈,興高采烈,但這一次,女兒只有一個回答了:“數字0。”
露西認為是不合適的教育,封閉了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幼兒園老師抹殺了孩子的開拓性思維,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
保護孩子“幼稚天真”是家長非常重視的問題,美國家庭在孩子6歲以前,基本都是在家接受家庭教育。帶孩子玩耍、運動,認識大自然這些都是必修的功課。
艾琳在上幼兒園以前,是個思維非常發散的孩子,看小螞蟻可以看一天,用小葉子小石頭堆城堡可以玩一天,用不同色彩的花朵可以編出美麗的彩虹,看到“0”時,會想起見過許許多多東西,鵝蛋、太陽,車輪這些都是答案。
其實天真又幼稚的想法,是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孩子“天真幼稚”的想法,讓世界上多出了許多的音樂天才,數學小神童,可愛的小舞蹈家。還有許多有新奇想法了的“小天才們”他們長大後,成為了各位領域的助力,讓社會有了更多有趣的發明,才有了更多有趣的點子。
老鼠與貓的遊戲
課堂上,老師教孩子們玩遊戲,當老師問:“孩子們,老鼠怕什麼呀”,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貓”,然後,跟著語句一起做出可愛小貓咪的動作,張牙舞爪的樣子一定要可愛。
然後,老師與孩子們開始了遊戲,老師開始一遍一遍加快速度,在經過了10次快速的遊戲後,大家已經可以快速的回答了。老師休息了30秒,繼續提問說“貓怕什麼呀?孩子們”,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老鼠!”
然後,老師沉默下來,同學們,你們剛剛說什麼:“貓最怕老鼠?”
大家半天才反應過來,為什麼會這樣呢?老鼠怕貓是大家知道的常識,怎麼會犯這種錯誤?
1、“固化思維”在打擾你思考。
老師前面10次是正常發問,最後一次卻故意調換了位置,所以,大家沒有思考,直接按前面的固定答案。這個遊戲挺有教育意義,不要說孩子,大人也很容易掉進這個“固化思維的陷阱”。
當思維開始被引導固化時,人可能會變成“半自動的機器”一按下某個按鈕,就會開啟流水線的生產模式,但這沒有開拓孩子的思維。
長大後有可能成為不思考,只行動的“勞力”型工人,而很少會有成長與晉升,畢竟大部分的企業家、政治家、藝術家都是需要不斷開拓創新,思考精進的人。
2、打破“固化思維”,更能看到世界的廣闊
有一個富人,他的兒子總是悶悶不樂,富人爸爸就帶孩子體驗窮人的辛苦,這樣孩子就會珍惜現在擁有的生活了。
剛要進門,就有很多小羊,小雞到處亂跑,塵土飛揚,弄髒了所有人的鞋子。
富人爸爸問孩子:“你看,窮人家的孩子,都沒有乾淨的衣服鞋子穿的,多不容易。”
富人的孩子卻回答說:“但是爸爸,我們家只有一條小狗,他們家卻擁有整個動物園,多棒!”
到用晚餐的時候,窮人家端上了許多新鮮的雞蛋,美味的蔬菜水果,還有熱牛奶。富人爸爸又說了:“這些都是我們平時給僕人們吃的粗食,你看他們多窮。”
孩子卻說:“爸爸,我們家的食物,都是去超市買回家冰凍保鮮的,他們多棒,擁有整個農場,要吃什麼馬上就有,而且新鮮。”
晚上天上掛滿了星星,孩子又興奮的感慨起來:“爸爸,我們只能透過窗戶看到幾顆星星,但是他們卻擁有整個廣闊的星空,他們真的太富有了。”
有時候,大人自己的思維被固化、封閉了,才會縮小了世界的廣闊。
你認為的乾淨,可能是孩子被困住的自由。你認為的山珍海味,可能是孩子吃不出的鮮美。
你認為的華麗別墅,可能是孩子看不懂的空房子。
所以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想象力與創意力,很多不經意的小美麗,是他一直追求的“大富有”。
家長能做的就是,先開拓自己的視野與見識,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時刻關心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尊重的孩子的想象力與創意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發展觀,保護孩子的“純粹的美感”,讓孩子可以擁有比自己更廣闊的思維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