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秋節前, 去鄉村的二姐家, 還做了六個菜招待我

由 宿秀榮 釋出於 綜合

  二姐今年六十七歲了,和二姐夫一直生活在鄉下,在家種了一畝地,養了一些雞,夫妻倆帶著一歲多的孫子,盡享天倫之樂。二姐幾年前有過一次中風,好在現在身體恢復的不錯,走路,說話都很正常,外表看不出來像是中風過的人。有一年多沒去二姐家了,趁著假期,和愛人孩子去二姐家看望二姐。二姐見到我們一家很高興,和二姐夫忙活開了。二姐還特意殺了一隻大公雞招待我。

  不想讓二姐太費事,自己姐弟,不用太麻煩,二姐說,不費事,都是家常菜,這是炒米豆,土豆炒牛肉,花菜炒肉,還有牛肚燒白菜。

  二姐二姐夫一家人都不喝酒,二姐知道我喜歡喝點,特意拿出一瓶過年時候的好酒,讓我先喝,我自然不客氣,倒了一杯,自斟自飲。

  這是二姐的孫子,今年一歲多,平時,外甥倆人在縣城工作,也經常回家。

  中間這盆雞肉是二姐家自己喂的大公雞, 用用草鍋做的小公雞燉粉皮,味道特別香,最後,二姐又做了一個西紅柿蛋湯,最喜歡吃這種家庭風味的飯菜了,喝了一杯酒,小編吃了兩碗米飯。


  唐詩宋詞中秋節:有家有愛、有歌有酒、有朋友!夫復何求?

  2017-10-04

  李光鬥觀察

  《李光鬥品牌商學院》

  實戰MBA品牌課

  199元聽全年課程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在中秋來臨之際,本期節目特收集了十首關於中秋的詩詞名句供大家賞析,讓我們一起“舉杯邀明月,天涯共此時”。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代詩人: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賞析:這是一首以中秋月夜為內容七言絕句。以兩句為一層意思,分別寫中秋月色和望月懷人的心情。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象豐美,韻味無窮。

  《月夜憶舍弟》

  唐代詩人: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賞析:以上四句信手揮寫,看似與憶弟無關,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實乃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望月懷遠》

  唐代詩人: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賞析:詩是透過主人公望月時思潮起伏的描寫,來表達詩人對遠方之人殷切懷念的情思的。這首詩表現的情意是沉著纏綿而不見感傷,語言是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這種風格對以後的孟浩然、王維等詩人有著深遠的影響。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代詩人: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閒,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裡。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雲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賞析:這首詩表面上可以歸入遊仙詩,把中秋之夜寫得如夢如幻。尤其“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一句已經成為中秋時節人們常用的佳句。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代詩人: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賞析:“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西北望四方眺望故鄉和四野觀望明月,能想象出一個人觀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鄉帶給自己溫暖。

  《中秋登樓望月》

  宋朝書法家: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賞析:用眼看盡淮海,漫漫海上像銀子一樣白,千萬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著珍珠。天上的月如果沒有人修治,桂樹枝就會一直長,會撐破月亮的。

  《中秋見月和子由》

  宋代詩人:蘇軾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山前,浪颭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

  捲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

  賞析:這首長歌十四聯二十八句,可謂中秋詩中的長篇。詩中從月升寫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繪了中秋之月,又生動地記述了中秋人事。詩中“一杯未盡銀闕湧,亂去脫壞如崩濤”氣勢堪壯,“歸來呼酒更重看”,“對月題詩有幾人”道來己情,全詩景情交錯,詩情頓挫,低迴中轉酣暢,激越中出衰婉,實為中秋詠月詩中的上乘之作。

  《水調歌頭》

  宋代詞人: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全詞設景清麗雄闊,如月光下廣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間來回馳騁的開闊空間。將此背景與詞人超越一己之喜樂哀愁的豁達胸襟、樂觀情調相結合,便典型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中秋月》

  宋代詩人: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賞析:銀河瀉影,佳節又中秋,月光柔柔地落滿院中梧桐。而如此良夜我卻羈旅他鄉,也許嫦娥也像我一樣,她也未必沒有惆悵和怨恨!你看,那月宮也是清冷的,連桂樹也在孤單搖曳!

  《倪莊中秋》

  元代詩人:元好問

  強飯日逾瘦, 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 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 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 到曉不曾看。

  賞析:《倪莊中秋》這首詩是寫初秋時節,自己的人生經歷,由景入情,感情真摯,語言優美而不尚浮華。

  福利來啦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10-04)


  孩子問什麼是中秋節,該怎麼回答?線上等,急!

  2017-10-04

  超級雲課堂

  說起中秋,

  這個代表著團圓、思念的節日,

  小編不禁想吟幾句詩,

  背景音樂可以起來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太普通?

  再來一首“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幼兒園級別的?

  罷了,我才疏學淺,就不再獻醜了……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首關於中秋的詩,

  但一千個人過的是同一個中秋節!

  當媽的,自從有了娃,

  你的中秋節有什麼不同嗎?

  孩子,作為“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

  他怎麼沒有問過你“媽媽,中秋節是什麼啊?”

  你是怎麼回答的?

  保持微笑,低頭沉默……

  NO!NO!NO!別這麼喪!

  親子中秋可以這麼玩……

  1

  你吃的不是一個蓮蓉月餅,

  而是脂肪!

  這個中秋你打算吃多少月餅呀?

  蓮蓉、白蓮蓉、單黃、雙黃……

  趁大家流著口水腦補中,

  是時候要祭出這張網路流傳的熱圖了——

  不信?那我們一起先看看,月餅是用什麼做的吧!

  答案:糖、食用油、麵粉。

  而且,為了讓口感更酥軟,還加入了大量的豬油、黃油和人造黃油,月餅餡也往往含有大量糖和油。

  一塊1兩重的月餅,含油脂14g,家裡一般的油勺為5g左右,你看,你是不是吃掉了三勺油呢!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吃過的月餅,都會變成身上的肉!除非……運動起來!運動多久才能消耗?呵呵……

  消耗1/2蓮蓉月餅的熱量需要慢跑1小時37分鐘

  消耗1/2蛋黃蓮蓉月餅的熱量需要慢跑1小時47分鐘

  消耗1/2雙黃蓮蓉月餅的熱量需要慢2小時01分鐘

  消耗1/2冰皮月餅的熱量需要慢跑2小時13分鐘

  2

  孩子也要吃月餅!

  媽媽你說行不行?

  孩子的世界裡從來沒有“熱量”二字,就要吃月餅!當媽的先冷靜三秒,考慮一下,能不能吃……?

  甜食對孩子有著迷之吸引力,這是與生俱來的。但攝入過多糖分,容易導致蛀牙、肥胖等問題,還會影響其他健康食物的攝入量,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科學家發現,甜食攝取過多的孩子往往會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愛哭鬧發脾氣,因為甜食中的未被完全氧化的葡萄糖會影響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這種症狀叫做“甜食綜合症”。

  月餅是熱量極高極高極高的甜食糕點,人稱“三高”食品——高糖、高脂、高熱量。

  3歲以下的孩子,不建議吃月餅,因為小孩子的腸胃功能發育不完善,消化功能還比較弱,不太能消化月餅這類比較油膩的食物。

  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適當吃一些月餅,但也要選擇比較健康的月餅,同時要注意:

  每天最多吃40~50克的月餅,同時減少當天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的攝入量。

  別在晚上吃月餅,最好安排在早上或中午。

  月餅口味多,首推豆沙和五仁。

  “無糖月餅”不是真的不含糖,可能會使用糖醇類甜味劑,容易引起腹瀉。

  除了“吃貨”,別忘了我們還是“讀書人”!

  吃飽喝足後,漲姿勢時間到~~~

  3

  中秋節從哪裡來?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

  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

  “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點選播放

  GIF/51K

  為什麼要吃月餅?

  因為月餅是圓的,代表了闔家團圓!!

  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於唐朝開始。北宋之時,從宮廷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

  關於這種餅的來歷,說法頗多

  嫦娥后羿說:傳說,嫦娥奔月後和后羿分隔兩地,月餅成了兩人寄情相思的東西。後來民間為了懷念兩人,形成了每年中秋節吃月餅的習慣。

  元朝紅巾軍說:元朝時期,紅巾軍首領朱元璋領導農民起義,勝利的那天剛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而當時起義的指令,就被藏在了一種帶餡的小圓餅中。此後,每年的這一天都要吃這種小餅,以示紀念。

  唐太宗討伐突厥說:唐太宗李世民為討伐北方突厥,大舉進攻數次,終於在八月十五這天得勝回朝。舉國歡慶之際,有個和唐朝通商的吐蕃商人,進貢了一種帶餡的麵餅,太宗吃後大喜,指著明月傳旨道:“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從此,有了中秋賞月吃月餅的習慣。

  4

  中秋節怎麼玩?

  畫月亮

  每個孩子天生都是個“小畫家”,TA們會整天拿著他們的畫筆,東塗上一塊,西抹上一筆。在中秋節,媽媽們可以利用這個好時機,讓家裡的“小畫家”好好地表現一番。為孩子準備好作畫用的紙張和彩筆,

  孩子在畫出月亮的同時,家長們還可以引導他在月亮的周圍畫些別的,充分發揮他的想像力。

  DIY月餅

  家長首先得告訴他什麼是月餅,幸好天上的月亮在中秋可以做現場的教具,有實物在,就不怕解釋“月餅”了。“月餅”其實就是一個可以吃的“月亮”。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和麵了。這跟玩橡皮泥一樣,由於這個“橡皮泥”是可以吃的,因此孩子也就會比往常更有興趣。

  講故事

  開辦中秋夜晚的故事大會,大人們開始圍繞著月亮的話題,講述著小時候聽來的故事。孩子聽完之後,可以讓他重複大人們說的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瞭解中秋節的來歷,還可以鍛鍊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世界上所有的節日都在表達同一種感情——愛,中秋節亦是。我們會對自己的親人、朋友表達愛和思念,這是一個親朋團聚、感受幸福的日子。

  我們應該讓孩子瞭解中秋節的起源、傳統、故事等,讓他們更加了解我們的文化。中秋節是一個好的教育機會,不僅對於孩子,對於你我,也一樣。

  一年之中的傳統節日就像音樂中的休止符,孩子會在這過程中感受到生活中一個又一個的高潮,這就是人類文化的滲透和傳承。

  超級雲課堂

  出品

  ﹀

  ﹀

  ﹀

  來源丨中國新聞網、父母網

  編輯丨杜肖雨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10-04)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

  二、《卜算子》 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三、《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四、《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

  六、《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雁邱詞》 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八、《江城子》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九、《離思》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十、《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2017-09-28)


  搞笑內涵漫畫,中秋節暢想!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涼人淡薄”:和肚子裡的孩子團圓

  網友“U54799975”:準備什麼?_?

  網友“心軟是病”:兜裡裝的套套。女的摸到環了,以為是戒指!

  (2017-07-26)


  廈門弘慧文化傳媒

  一、看背景

  結合註釋告訴的背景來迅速把握詩歌主要內容:如2008年高考詩歌鑑賞題--

  春日即事① 李彌遜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②,宿鳥聲中自掩門。

  [注]①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②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這道題中,註釋①告訴我們李彌遜“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第二題問“這首詩表現作者什麼樣的情緒?”,聯絡背景答題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關鍵語言(標題、結尾詩句、詩眼)

  古詩中的關鍵語言,例如標題、結尾詩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詩眼的詞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詩歌主題的資訊。

  三、看體裁

  如果是敘事詩,則可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進而概括詩歌的主題,賞析詩歌語言的凝鍊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詩,概括主題時則應揭示詩中所蘊含的哲理,分析表現手法時則從“託物言志”角度出發。(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如果是抒情詩,則從寫的景物(具體名詞)中理解詩人抒發的感情,在回答諸如“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請欣賞這句詩”等問題時,就考慮是否應該答直抒胸臆或間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間接抒情

  A託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

  ㈡描寫手法

  ①對比:勾畫……的生活畫面,突出表現詩人……的情感,或表達了對生活、社會的……思考。

  ②襯托(映襯、反襯、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寫鋪排)

  ④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㈢修辭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話故事、歷史人物活動、古詩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達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動,寄託感情;或語言深入淺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聯想,設想奇巧,勾畫了……的生活或社會圖景。

  ⑷雙關--意在言外,耐人尋味,具含蓄美。

  A諧音雙關,含蓄,富有情趣。【如“東邊日出西邊晴,道是有晴(情)還無晴(情)。】B語意雙關

  ⑸擬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動,寄託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體;或借物喻人,象徵。

  ⑹誇張,突出特點,強化感情,增強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現浪漫主義的情感。

  ⑺反覆,連用某字,突出特點或某種情感。

  ⑻設問,一問一答,富有情趣;反問,增強說服力,發人深醒。

  ⑼反語,諷刺。

  ⑽互文:“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如“秦時明月漢時關”、“煙籠寒水月籠沙”、“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等。

  ㈣其它表現手法:虛實相生

  五、看意象

  ⑴柳

  “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蛾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⑵月亮

  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⑶菊花

  堅貞、高潔品格的象徵。陶淵明“採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

  ⑷梅花

  冰清玉潔、不願同流合汙的品質。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⑸松

  堅貞、高潔的品質。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⑹蓮

  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南朝樂府《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⑺梧桐

  梧桐則是淒涼悲傷的象徵。“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

  ⑻杜鵑鳥

  杜鵑是淒涼、哀傷的象徵。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悽斷,杜鵑啼血。”

  ⑼鷓鴣鳥

  旅途艱險的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

  ⑽寒蟬

  悲涼的同義詞。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

  ⑾鴻雁

  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⑿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懷春,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以浮雲比喻在外漂泊的遊子,如“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鴛鴦,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結,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唐人牛嶠《感恩多》),等等。

  ⒀冰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⒁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

  ⒂芳草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喻離恨如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⒃烏鴉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絡在一起,如秦觀《滿庭芳》:“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馬致遠小令《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

  ⒄猿啼

  出現在詩歌中常常象徵著一種悲傷的感情,如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⒅羌笛

  悽切之感,如范仲淹《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羌笛發出的悽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

  ⒆水

  在中國古代詩歌裡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李煜詞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觀《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⒇鴻鵠

  鴻鵠飛得很高,常用來比喻志氣高遠的人,如“鴻鵠去不返,勾吳阻且深”(《感遇二首》柳宗元)

  六、答題的格式

  1、先觀點後理由

  解題時先表明觀點,再陳述理由。請看2004年高考浙江卷中的詩歌鑑賞題及其參考答案: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關於這首詞表達的內容,有人認為是“遊子思歸鄉”,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A.遊子思歸鄉。【前為觀點,後為理由】一、二句是遊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遊子觸景生情,設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後兩句遊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無期,更添愁苦。

  B.思婦盼歸人。上片寫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遊子;最後兩句寫思婦設想遊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

  C.二者兼有。全詞以遊子思歸鄉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情思。

  2、先分後總式

  答題時,先分說後總說。例如,解答2003年全國高考詩歌鑑賞題,有一考生這樣作答:

  詩眼分別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擋,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的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和“冷”二字繪聲繪色,【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兩字的妙處。先分說】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結合全詩的意境分析其妙處。再總說】。【此答案從用詞之妙分析其效果】

  3、先總後分式

  答題時,先總說後分說。請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詩歌鑑賞題及其參考答案: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並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參考答案:

  “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先總說】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的意境。【後分說】

  4、分點作答式

  答題時,分成幾點,列出答案。請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詩歌鑑賞題及其參考答案:.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聽蜀僧濬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①,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餘響入霜鍾③。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注:① 綠綺: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鍾:《山海經中山經》載,豐山有九鍾,霜降而鳴。

  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的理解。

  參考答案:① 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

  ② 寫出了作者沉醉於琴聲之中的狀態,側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七、典例精析

  【例一】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2004年高考全國卷一)

  秋 思 張 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麼樣的情感?

  【解析】此題選擇的是比較常見的一首七言絕句--張籍的《秋思》,並且舉出了王安石的評價,也算是一種提示。6分共兩問,設問指向明確。第一問“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有些考生可能對“細節”有點陌生,實際上就是指後兩句“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所體現出的思想活動和行動表現中的“行動”--“又開封”;“析”至少應該解釋一下含義。第二問“表達了他什麼樣的情感?”問得平常樸實,學生容易回答出來:作者開封,顯然是檢視這封因時間“匆匆”、託行人捎轉的書信中是否有遺漏的內容,以便再補寫上,千言萬語,惟恐漏掉了一句,從而顯示出了作者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以及對家鄉親人的無限深切的思念之情。

  參考答案: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尋常的)細節:家書將要發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起,從而引起對家鄉親人深切思念,所以又開啟信封補寫。

  【例二】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4年高考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北臨長江。此詩或題《江南意》。

  此詩第二聯“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麼?解釋第三聯的意思,並分析其情與景的關係。

  【解析】

  兩字各有其妙,因此說哪個字好都不能算錯,只要能把妙處體會得比較準確就行。說“失”字更好,因為它生動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漲而與水面平齊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說“闊”字更好,因為它直抒胸臆地表達了春潮把江面變得渺遠無際所以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且讀起來與“懸”字對應,聲調似也更為響亮。如果有學生說兩個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處都體會得比較準確,也應給分。第三聯是說紅日緊貼尚未退盡的夜色在江面升起,舊年還沒過完而江面上已經春意盎然。此聯看似寫景,而晝夜輪迴、季節更替、時光流逝、遊人未歸的思鄉之情已經暗寓其中。 第一問2分。只要說出所選擇的字的好處即可,不要求說另一個字的不好。如有學生比較了高下,或認為兩字都好,且言之成理,也應給分。但只說哪個字好,或兩個字都好,沒有回答為什麼,不給分。 第二問4分。解釋意思2分。把晨光說成夜景扣1分。舟次鎮江是看不見海的。古人用“海”字與今人不同,此處不要求落實,故“海”字不設扣分點。分析情景關係2分。

  八、訓練平臺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江上 葛天民

  連天芳草雨漫漫,贏得鷗邊野水寬。花欲盡時風撲起,柳綿無力護春寒。

  作者在這首詩中“撲”和“護”字用得很巧妙。你認為巧妙在哪裡?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在詩中作者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象,注重煉字寄寓感情。一個“撲”字和一個“護”字,把“風”和“柳綿”寫得很有人意。花落時,讓風去撲救它,表現出了詩人對春色的挽留;讓柳棉去護春寒,而柳綿又無力,寄寓了詩人悵惘而無可奈何的感情。(這首詩一開始就緊扣春雨的特點寫出了一個蒼茫的空間,暗示了詩人悠閒自在的生活。下文透過擬人手法寫出了詩人的惜春之情。本詩構思新穎,用語精當,借景抒情)

  2.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絕句(其一) 春 望

  杜甫 杜甫

  眼見客愁愁不醒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無賴春色到江亭。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即遣花開深造次,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便教鶯語太丁寧。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以上兩首主題相同的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因飽受離亂之苦而產生的客居他鄉的愁思。

  (2)《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句和《絕句(其一)》中的“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句都寫到了“花鳥”。兩句詩的表現手法相同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這是一道開放題,只要學生自圓其說都應給分。如說相同,都是用了”樂景寫哀“的反襯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中,更加倍寫出了詩人煩惱憂愁;或說不同,《春》詩中“花鳥”與詩人情感已一同“濺淚”、“驚心”,情景融為一體, 而《絕》詩中以“花鳥”無情反襯詩人的“客愁”,以景襯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醒”;或說出同中有異。

  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詠 風 王 勃

  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歷代詠風的詩很多,如梁無帝、唐太宗的《詠風》詩,無非是飄香、舞袖、繞樑而已。①請簡述你對這首詩的立意的理解,②並具體分析寫風的活動採用了怎樣的手法。

  ①風不捨晝夜,努力做到對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濟的美德,詩人風喻以人,託物言其“青雲之志”,著意讚美了風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

  ②寫風的活動,是抓住“驅煙”、“卷霧”、“起松聲”等風中的動態景象進行擬人化的描寫,她出入山澗,驅菸捲霧,送來清爽,並吹動萬山松濤,為人奏起美妙的樂章。風的形象被刻畫得惟妙惟肖。

  4.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初冬夜飲① 杜牧

  淮陽多病偶求歡②,客袖侵霜與燭盤。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杆?

  [注] ①本詩作於會昌二年,當時杜牧受人排擠,被外放黃州,又轉池州,睦州等地。

  ②歡:指的是酒。《易林》“酒來歡伯,除憂來樂。”

  問:第二句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個詩人形象。最後一句表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第二句描繪出一個在燭光下自斟自飲、幽獨苦悶的詩人形象。

  最後一句寫出詩人流轉無定的困苦、思念故園散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憤慨、壯志難酬的隱痛。

  5.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

  ①這首詩寫舟行江上的見聞感受,詩人情感變化,富有層次。請結合具體詞語簡析之。

  “夜如何”寫出詩人心中的擔憂。“試卷”刻劃詩人既抱希望而又疑慮不安的心態。“依舊”則透露出詩人無限欣喜之情。

  ②這首詩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詩人描繪的畫面中,蘊含著人生哲理,請細加品味,說一說你的看法。

  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觸景生情”),對比(或“對照”、“呼應”)。

  風雨總是暫時的,風浪總歸會平息,青山綠樹是永恆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終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總不會一帆風順,只要逆流而上,搏擊風雨,就能達到青山綠樹的理想境界,享受勝利的樂趣”)(意思對即可)

  (2017-09-29)


  新華社合肥10月4日電(記者吳慧珺)農曆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又良宵。中秋節寓有花好月圓之意,中秋月夜也是歷代文人墨士思鄉懷人、抒發家國情愫的重要寄託。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每逢中秋,古人必把酒賞月,借月吟詩,或寄思鄉之情,或訴別離之苦、或抒家國之懷。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秋團圓節,家家觥籌交錯,拜月賞桂。但在古時,很多遊子們中秋難以歸家團聚,抬頭見這一輪明月,低頭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

  亙古中秋,首首離愁曲。“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中秋月夜望月懷思,已成為一種儀式,存在於古人的血脈裡。而那一輪明月也給古時的萬家燈火擲下了無盡思念。

  中秋月夜,並緒家國情愫。“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唐代詩人杜甫由中秋思念家鄉,繼而想到戍邊計程車兵與戰亂中背景離鄉的勞苦眾生,憂國憂民的思國情懷令人心生敬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囿於交通不便,難與遠在千里之外的家人團聚。而今,“家鄉隔山海,山海亦可平。”那一輪皓月還在,而古人詩詞中的離愁,也慢慢地融入現代社會,融入一張車票,亦或融入一段微信語音、一個電話、一段影片之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年中秋月夜,你思念家鄉的感懷,是否也付諸於詩詞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

  (2017-10-04)


  《紅樓夢》為何用中秋節開篇

  2017-10-03

  姑蘇千江月

  《紅樓夢》第75回:開夜宴異兆發悲音,賞中秋新詞得佳讖(清)孫溫繪

  《紅樓夢》第76回:凸碧堂品笛感悽清,凹晶館聯詩悲寂寞(清)孫溫繪

  在以農耕文明為主的中國,過中秋節的傳統源遠流長。各地過節的風俗大致不差,但各有特色,中秋便又有了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團圓節等等稱謂。中秋怎麼過,除了賞月、吃月餅,還有哪些講究,且看曹雪芹一一道來……

  《紅樓夢》第1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發生在江南姑蘇閶門外十里街仁清巷。是日,“街坊上家家簫管,戶戶絃歌,當頭一輪明月,飛彩凝輝。”葫蘆廟裡,賈雨村孤身一人,正顧影自憐,對月吟詩,雖是窮儒生一枚,但不失文人騷客之風雅。隔壁大戶甄士隱前來,笑道:“今夜中秋,俗謂‘團圓之節’,想尊兄旅寄僧房,不無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齋一飲,不知可納芹意否?”於是二人月下對坐,淺斟慢飲,談興漸濃。賈雨村口占五言一絕: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甄士隱感其情懷,傾囊相助。賈雨村豪興勃發,連夜赴京趕考,自此命運陡轉。脂硯齋評點這首詩“非本旨,不過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詩起,用中秋詩收,又用起詩社於秋日。所嘆者三春也,卻用三秋作關鍵。”

  在農耕為主的中國,人們播種的時候透過“春祈”祈求豐收,收成的時候則透過“秋報”答謝神祗的庇佑。因此與農事與季節密切相關的中秋節,感恩是除團圓之外的重要主題。中秋節是收穫的季節,衍生出感恩天地賜予的同時,更具有自我價值實現的期許。

  曹雪芹《紅樓夢》全篇結構中,以時令節慶起承轉合,牽動人物關係命運盛衰,也因此對節令的描寫格外細膩,為後人留下了一幅幅節慶民俗的生動寫照。

  中秋之時,禮數規矩不可少

  《紅樓夢》裡實寫中秋,貫穿了第75回《開夜宴異兆發悲音,賞中秋新詞得佳讖》和第76回《凸碧堂品笛感悽清,凹晶館聯詩悲寂寞》。從中秋前一日開始,各種禮數規矩分毫不少,吃喝玩樂面面俱到。

  中秋前一日,賈珍尤氏一早起來,“就有人回西瓜月餅都全了,只待分派送人”,交代了八月十五饋贈瓜果之俗;又說賈珍吩咐:“咱們是孝家,明兒十五過不得節,今兒晚上倒好,可以大家應個景兒,吃些瓜餅酒。”原來按規矩,服喪期間,過節不可在正日,只能選在節前節後。

  果然賈珍煮了一口豬,燒了一腔羊,餘者桌菜及果品之類,不可勝記,就在會芳園叢綠堂中,屏開孔雀,褥設芙蓉,帶領妻子姬妾。先飯後酒,開懷賞月作樂。將一更時分,真是風清月朗,上下如銀。賈珍因要行令,尤氏便叫佩鳳等四個人也都入席,下面一溜坐下,猜枚划拳,飲了一回。賈珍有了幾分酒,益發高興,便命取了一竿紫竹簫來,命佩鳳吹簫,文花唱曲,喉清嗓嫩,真令人魄醉魂飛。唱罷復又行令。

  八月十五正日子的這天,先開祠堂:“次日一早起來,乃是十五日,帶領眾子侄開祠行朔望之禮。”待到月上柳梢,家宴之前,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俗,必得由家中女性長輩率領,於月光照射之處,祭祖拜月:

  當下園之正門俱已大開,吊著羊角大燈。嘉蔭堂前月臺上,焚著斗香,秉著風燭,陳獻著瓜餅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裡面久候。真是月明燈綵,人氣香菸,晶豔氤氳,不可形狀。地下鋪著拜毯錦褥。賈母盥手上香拜畢,於是大家皆拜過。

  中秋日裡,重要的是闔家團圓,人丁興旺。“賈珍夫妻至晚飯後方過榮府來。只見賈赦、賈政都在賈母房內坐著說閒話,與賈母取笑。賈璉、寶玉、賈環、賈蘭皆在地下侍立。”其中賈政正在海南出長差,中秋日也是特地趕回家來,可見中秋團圓在一個家庭家族中的重要。坐席也講究,賈母定是正對明月,左邊為兒子輩,右邊為孫子輩:

  上面居中賈母坐下,左垂首賈赦、賈珍、賈璉、賈蓉,右垂首賈政、寶玉、賈環、賈蘭,團團圍坐。只坐了半壁,下面還有半壁餘空。賈母笑道:“常日倒還不覺人少,今日看來,還是咱們的人也甚少,算不得甚麼。想當年過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個,何等熱鬧。今日就這樣,太少了。待要再叫幾個來,他們都是有父母的,家裡去應景,不好來的。如今叫女孩們來坐那邊罷。”於是令人向圍屏後邢夫人等席上將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請出來。賈璉、寶玉等一齊出坐,先盡他姊妹坐了,然後在下方依次坐定。

  登高賞月,月餅西瓜要上桌

  中秋之夜,金風送爽,丹桂香飄。賞月之處,須得登高———

  賈母便說:“賞月在山上最好。”因命在那山脊上的大廳上去。眾人聽說,就忙著在那裡去鋪設。賈母且在嘉蔭堂中吃茶少歇,說些閒話。一時,人回:“都齊備了。”賈母方扶著人上山來。王夫人等因說:“恐石上苔滑,還是坐竹椅上去。”賈母道:“天天有人打掃,況且極平穩的寬路,何必不疏散疏散筋骨。”於是賈赦賈政等在前導引,又是兩個老婆子秉著兩把羊角手罩,鴛鴦、琥珀、尤氏等貼身攙扶,邢夫人等在後圍隨,從下逶迤而上,不過百餘步,至山之峰脊上,便是這座敞廳。因在山之高脊,故名曰凸碧山莊。於廳前平臺上列下桌椅,又用一架大圍屏隔作兩間。凡桌椅形式皆是圓的,特取團圓之意。

  榮府中秋家宴,美酒佳餚自不可少,但曹雪芹特地交代了兩樣節令吃食,一為月餅,二為西瓜,取其圓形,有團團圓圓、甜甜美美的意思。這兩樣都是賈珍孝敬的。月餅一是出自“新來的一個餑餑廚子,我試了試果然好,才敢做了孝敬來的”,味道很得賈母歡心;二是來自宮廷的“內造瓜仁油松饢月餅”,按《隨園食單》的記載,具體的製作方法是“用山東飛面作酥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為細末,微加冰糖和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甚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很有點今日五仁月餅的意思。

  天倫之樂,擊鼓傳花無大小

  中秋賞月家宴從“賈母便命折一枝桂花來,命一媳婦在屏後擊鼓傳花。若花到誰手中,飲酒一杯,罰說笑話一個”開始。閤家說說笑笑,不分長幼。平日裡嚴肅正統的賈政,此刻花到手中,竟也一掃端方,勉力承歡,雖然他講“怕老婆”的笑話有點冷,倒也是孝子本色。那一向驕奢淫逸的賈赦,講了個“針灸”的笑話,卻是話裡有話的“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惹得賈母不快,就說家裡面有事要先回去,下山路上絆著石頭,腳脖子崴了。而平日裡的混世魔王寶玉,卻不敢在父親面前油嘴貧舌,把講笑話改成了正兒八經的作詩。賈政得寸進尺,限他以“秋”字即景抒懷,“只不許用那些冰玉晶銀彩光明素等樣堆砌字眼,要另出己見”。賈環有樣學樣,也以作詩代替笑話,卻存了個與寶玉爭高低的心思。

  宴後已是二更,更衣添茶,重新入座。只見月上中天,越發精彩可愛,賈母說:“如此好月,不可不聞笛。”遂命人隔水吹笛,隨風遠送———

  這裡賈母仍帶眾人賞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換暖酒來。正說著閒話,猛不防只聽那壁廂桂花樹下,嗚嗚咽咽,悠悠揚揚,吹出笛聲來。趁著這明月清風,天空地淨,真令人煩心頓解,萬慮齊除,都肅然危坐,默默相賞。聽約兩盞茶時,方才止住,大家稱讚不已。

  《紅樓夢》裡賞月,原本是通宵的歡愉,一曲怎夠———

  賈母便將自己吃的一個內造瓜仁油松饢月餅,又命斟一大杯熱酒,送給譜笛之人,慢慢的吃了再細細的吹一套來……因命再斟酒來。一面戴上兜巾,披了斗篷,大家陪著又飲,說些笑話。只聽桂花陰裡,嗚嗚咽咽,嫋嫋悠悠,又發出一縷笛音來,果真比先越發淒涼。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靜月明,且笛聲悲怨,賈母年老帶酒之人,聽此聲音,不免有觸於心,禁不住墮下淚來。眾人彼此都不禁有淒涼寂寞之意,半日,方知賈母傷感,才忙轉身陪笑,發語解釋。又命暖酒,且住了笛。

  至此,榮府中秋家宴隨著賈母意興闌珊睡意漸濃而曲終人散。但曹雪芹並未就此打住,由凸碧山莊移筆凹晶溪館,濃墨重彩地描繪了黛玉、湘雲、妙玉三美吟月聯詩。

  吟風弄月,烹茶煮字鬥才情

  《紅樓夢》前半部,大費章節大興筆墨地鋪陳聯詩盛景,而到了第76回實寫中秋時,榮寧二府已然危機四伏頹勢隱約。中秋前,王夫人、王熙鳳剛剛抄檢了大觀園,逐了晴雯,怒了探春,病了鳳姐,嚇了惜春,薛夫人薛寶釵母女則以家事躲避,詩社原本約定今年中秋舉辦詩賽,一起賞月,一起賦詩,而真到了這時候———

  黛玉見賈府中許多人賞月,賈母猶嘆人少,不似當年熱鬧,又提寶釵姐妹家去,母女弟兄自去賞月等語,不覺對景傷懷,自去俯欄垂淚。

  史湘雲百般安慰黛玉,約她去山下凹晶溪館聯句吟詩:

  黛玉見他這般勸慰,不肯負他的豪興,因笑道:“你看這裡這等人聲嘈雜,有何詩興。”湘雲笑道:“這山上賞月雖好,終不及近水賞月更妙。你知道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裡近水一個所在就是凹晶館。可知當日蓋這園子時就有學問。這山之高處,就叫凸碧;山之低窪近水處,就叫作凹晶。這‘凸’‘凹’二字,歷來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軒館之名,更覺新鮮,不落窠臼。可知這兩處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設此處。有愛那山高月小的,便往這裡來;有愛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裡去。

  到得水邊,正是賈母那邊笛聲嗚嗚咽咽,悠悠揚揚。“二人遂在兩個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見天上一輪皓月,池中一輪水月,上下爭輝,如置身於晶宮鮫室之內。微風一過,粼粼然池面皺碧鋪紋,真令人神清氣淨。”二人望一會天上月,又望一會水中月,你一句我一句地吟起詩來。一隻暗影中驚飛的白鶴,使史湘雲如有神助,吟出“寒塘渡鶴影”。林黛玉也不甘示弱,對上一句“冷月葬花魂”。又有聞笛踏月而來的妙玉助興,三人烹茶煮字,於月落未落之間,完成《右中秋夜大觀園即景聯句三十五韻》———

  三五中秋夕,清遊擬上元。

  撒天箕斗燦,匝地管絃繁。

  幾處狂飛盞,誰家不啟軒。

  輕寒風剪剪,良夜景暄暄。

  爭餅嘲黃髮,分瓜笑綠嬡。

  香新榮玉桂,色健茂金萱。

  蠟燭輝瓊宴,觥籌亂綺園。

  分曹尊一令,射覆聽三宣。

  骰彩紅成點,傳花鼓濫喧。

  晴光搖院宇,素彩接乾坤。

  賞罰無賓主,吟詩序仲昆。

  構思時倚檻,擬景或依門。

  酒盡情猶在,更殘樂已諼。

  漸聞語笑寂,空剩雪霜痕。

  階露團朝菌,庭煙斂夕棔。

  秋湍瀉石髓,風葉聚雲根。

  寶婺情孤潔,銀蟾氣吐吞。

  藥經靈兔搗,人向廣寒奔。

  犯鬥邀牛女,乘槎待帝孫。

  虛盈輪莫定,晦朔魄空存。

  壺漏聲將涸,窗燈焰已昏。

  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

  香篆銷金鼎,脂冰膩玉盆。

  簫增嫠婦泣,衾倩侍兒溫。

  空帳懸文鳳,閒屏掩彩鴛。

  露濃苔更滑,霜重竹難捫。

  猶步縈紆沼,還登寂歷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贔屭朝光透,罘罳曉露屯。

  振林千樹鳥,啼谷一聲猿。

  歧熟焉忘徑,泉知不問源。

  鐘鳴櫳翠寺,雞唱稻香村。

  有興悲何繼,無愁意豈煩。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誰言。

  徹旦休雲倦,烹茶更細論。

  至此,中秋節在黛玉和湘雲抵足共眠、各訴心事的喃喃中,月落收筆。

  文圖:上海文聯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10-03)


  尊敬的先生、女士:

  我院2017年國慶節、中秋節放假期間門急診安排如下:

  敬請留意!

  (2017-10-01)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十句古詩詞,品味古人的中秋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嫦娥》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陽關曲·中秋月》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蘇軾《念奴嬌·中秋》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晏殊《中秋月》

  萬里嬋娟,幾許霧屏雲幔。——吳文英《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

  分不盡,半涼天。可憐閒剩此嬋娟。——吳文英《思佳客·閏中秋》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棄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

  (2017-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