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期的賽車是真正的勇敢者遊戲,車手只戴著一副擋風鏡和一頂安全帽(根本算不上頭盔)就上場比賽,比賽結束後車手們都是一副“烏嘴狗”模樣,當時沒有完善的安全規則,就連安全帶也沒有,甚至更要命的是,車手的頭部就是賽車的最高點,如果賽車失控翻滾,十之八九車手就會一命嗚呼。隨著車速的提高,人們意識到速度帶來的危害有多恐怖,即便最頂級的車手也會有失誤的時候,有安全裝備加持才有保命機會。於是一系列的賽車安全裝備層出不窮,防滾架、六點式安全帶、整套的防火服裝、賽車頭盔,更高階的方程式賽車還有碳纖維單體殼座艙。千禧年之後還發明瞭HANS(頭頸保護裝置),之後F1賽車更是將頭枕高度升高進一步保護車手頭部。安全裝備永無止境,2018年F1和F2都將會強制使用Halo,讓車手的頭部得到更全面的保護。而在Supercars錦標賽(2016年7月1日之前名為V8 Supercars),因為一支波棍而引起新一輪的安全裝備風波。
圖:上世紀三十年代開篷式賽車的“車頂”就是車手頭部,賽車一旦失控,車手死死捉著方向盤不放的話,便會跟著賽車一起報廢,放手一搏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在一到兩秒內,車手會在賽道上硬著陸,能否躲過一劫就要看上天的安排了。
2015年V8 Supercars錦標賽Bathurst 1000分站排位賽,澳洲車手Chaz Mostert駕駛的福特(Ford)FG X Falcon賽車失控撞向護牆,因為受到換檔桿的二次衝擊,他的腿部嚴重受傷。之後日產(Nissan)車隊的Rick Kelly也因為類似的換檔桿二次衝擊,而導致腿部受傷。對於Supercars這項賽事來說,這一系列的換檔桿衝擊事件是一個危險訊號,Supercars賽車馬力大、速度高,而承辦比賽的卻是形形色色刁鑽無比的賽道,路面狹窄、高度落差大、護牆近在咫尺,賽車一旦失控便會出現各種恐怖的撞車畫面,驚險程度絲毫不亞於NASCAR。同樣是馬力大、速度高的DTM(德國房車大師賽),其賽車早已放棄傳統的換檔桿,換上方向盤撥片式換檔,這對車手腿部安全有著質的飛躍。而澳洲佬的Supercars則是對那支波棍耿耿於懷,在瞬息萬變的賽車領域堅持傳統理念必然要付出一定代價,在一系列撞擊力度驚人的事故面前,Supercars的安全短板更是被放大,也就出現了上述車手的腿部受傷。
圖:Chaz Mostert在Bathurst 1000分站排位賽的事故,撞擊力度非常大,賽車幾乎飛出護牆之外,事後Chaz Mostert的腿部重創,需要留院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