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哪天“入伏”?“最熱天”什麼時候出現?

導讀: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哪天“入伏”?“最熱天”啥時候?看完懂了

俗話說“春播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農民耕種的規律,在一年中有四季,而每一個季節,農民也有不同的農事安排。現在已經進入6月中旬了,全國各地也基本都已經入夏了。夏季一到,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降水多了,並且氣溫也很高。目前很多地方就是“出門兩分鐘,流汗三小時”的狀態,酷熱的天氣總是讓人不舒服。可是農村的老人們卻說,最熱的時候還沒有到來,因為還沒有入伏。那今年哪天才開始“入伏”呢?“最熱天”是什麼時候出現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看完懂了!

每年入伏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而古人對於何時入伏,也是有具體的參考標準的,其中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就是關於入伏的。它的意思是說,夏至節氣以後,第三個“庚日”就要開始入伏了。不過,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不太清楚到底啥是“庚日”。

在古代的時候是用干支紀日法,也就是用天干地支相配來記載日期順序的古老方法,這也是古人智慧的一種體現。其中10天干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12地支又則是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然後將天干與地支兩兩搭配,就正好得到了60個干支“對子”。並且把其中帶有10天干的則成為相應的日子,比如帶有甲字的就是甲日,帶有乙字的稱乙日,而帶有庚字的則稱庚日,以此類推,每一個都是相隔十天出現一次。

現在就能很好的推算一年中何時入伏了,夏至節氣以後,所出現的第三個庚日就是頭伏,也稱之為“入伏”。而末伏則是立秋後第一個庚日開始,到第二個庚日結束,稱之為“出伏”。其中頭伏和末伏都是10天。但是中伏有些年份十天,有些年份是20天,一般在7月28日前入伏,那中伏就有20天。而7月29日才入伏,中伏就是10天。

今年的夏至節氣是在6月21日,而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是在7月16日,因此這一天就開始入伏,其中頭伏是7月16日-7月25日,共10天;中伏是7月26日-8月14日,共20天;而末伏是8月15日-8月24日,共10天。

其實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夏至節氣到了,但是卻還不是最熱的時候,一般在三伏天的時候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尤其是中伏這段時間。民間更是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的說法。因為三伏期間,正好是處在24節氣中的小暑和立秋節氣後,一般都是在7月中間到8月中旬的一個月裡。這個時期內,地面儲存的熱量達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故氣溫最高、天氣最熱。而到了末伏以後,天氣就要逐漸轉涼,隨後便進入早晚溫差大,中午悶熱的秋季了。

各位朋友們,現在雖然熱了,但是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要到7月下旬和8月中旬這段時間才是最熱的時候。這個是古人的經驗之談,在今天依然適用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19 字。

轉載請註明: 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哪天“入伏”?“最熱天”什麼時候出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