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技巧:父母蹲下,站在孩子的角度,會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

與孩子站在同一同一頻次交流,會發現不一樣的風景。

我的麥兜寶寶只有一歲八個月大。這只是一個上下跳躍的時代。每天,他的嘴都靠嘮叨。有一天,他試圖在大床和小床之間跳躍,跌跌撞撞地跨過小床的柵欄,開始拉小床旁邊的窗簾,然後爬到大飄窗邊。我躺在大床旁大聲攔住他,“回來,外面很黑,窗戶上還有風。”

他根本不理我,一個人歪著腦袋,仰著頭看著夜空。我的音調又高了,“快回來,你在那幹嘛呀”?他彷彿記起來,還有媽媽在呢。

就衝我依依呀呀喊起來,我依然說,你快過來,來媽媽這裡。他又連續翻越小床的欄杆,回到大床上。我剛鬆一口氣,小祖宗可算回來了。

沒想到,他竟然拉起我的手,讓我也到小床上,又到飄窗邊。我嘴裡唸叨著,你要拉著媽媽去那幹嘛呀。

他著急地用手指著,恩恩,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我突然看到,一輪滿月,掛在寂靜的夜空中。原來,寶寶趴在床邊是看到了月亮。

這幾天,我給他讀唐詩,唸到李白的靜夜思,告訴過他,圖畫中那個圓圓的就是月亮。或許,當他爬到床邊,抬頭看見了那個圓圓的東東,發現和畫中的竟然一樣。

當我們蹲下來,站在孩子的視角,去和孩子溝通時,也會真正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是那麼美,那麼純。

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有一顆童心。所謂童心,也是赤子之心。無論順境、逆境,都能保持最大程度地好奇心和興趣感,抬頭望向天空,雙腳伸向大地,聽鳥叫蟲鳴,嗅泥土芬芳,在風雨中奔跑,在陽光下歡笑,無限地親近自然,追尋生命最初的狀態。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開心地笑,放肆地哭,活得盡情盡興。這是一種夢想,也是一種境界。

想起沈從文先生,後半生遭遇諸多坎坷,有時哭得像個孩子一樣,至真至性至誠,令人動容。

有豐子愷先生認為,“尚未被世塵所蔽的兒童,天生就是藝術家。”他曾寫過:兒童對於人生自然,另取一種特殊的態度。他們所見、所感、所思,都與我們不同,是人生自然的另一面

這態度是什麼性質的呢?就是對於人生自然的“絕緣”的看法。所謂絕緣,就是對一種事物的時候,解除事物在世間的一切關係、因果,而孤零地觀看。

“孩子們為遊戲而遊戲,手段就是目的,即所謂‘自己目的’,這真是藝術的!他們不計利害,不分人我;即所謂‘無我’,這真是宗教的!””

人擁有一顆童心多麼珍貴,多麼難得啊!童心常在,是對自己最好的期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26 字。

轉載請註明: 親子溝通技巧:父母蹲下,站在孩子的角度,會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