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炮塔坦克為二戰前重要的坦克發展線路之一,在二戰初期仍有T-28等坦克型號投入實戰,與這些傳統多炮塔坦克相比,美國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的多炮塔結構卻獨樹一幟,顯得十分怪異,那麼它的設計思路是怎麼回事呢?
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
M3格蘭特/李的結構
作為一款以M2中型坦克改進而來的中坦,M3的身上有不少M2的身影,它那平衡式懸掛就和M2幾乎一模一樣,車體結構同樣高大。
車體動力為傳統的後置佈局,透過傳動結構將動力引導至前方,主動輪前置;初期採用鉚接鋼裝甲,在遭受榴彈打擊的時候鉚釘崩飛,後期改為焊接結構。
M2中型坦克
最與眾不同的是坦克火力佈置,坦克頂部高處佈置一座主炮塔,炮塔內安裝一門M5型37毫米坦克炮,在主炮塔上還有一座小炮塔,內裝一挺勃朗寧機槍;在車體的右前方,又鑲嵌式的佈置一座炮塔,安裝一門M2/M3型75毫米炮,因為結構限制,炮塔只能從正面向右前方轉動一定角度。
關於M3格蘭特/李的名稱由來,乃是1941年時,英軍接收M3中型坦克,將其以尤里西斯·S·格蘭特命名,對美軍使用的版本以羅伯特·F·李命名。
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
坦克戰+支援步兵的設計思路
M3中型坦克的設計參考了法蘭西戰役,它的雙炮塔布置並非是設計師一拍腦門之作,而是有著系統的設計思路。
從坦克兩門主炮的作戰任務就能看出其中端倪,法蘭西戰役之時,大戰中使用的坦克大部分裝甲厚度並不強,至少德軍的一到四號坦克,使用當時主流的37毫米坦克炮仍能夠有效應付,因此M3主炮塔上的M5型37毫米炮主要的任務是反坦克作戰。
早期四號無法有效抵禦37毫米炮
而車體右前方的75毫米炮,透過B1重型坦克和同時期研製的丘吉爾重型坦克可以看出,當時人們對坦克主炮即用於反坦克作戰也用於支援步兵,是有一定的分歧的,就連當時德軍也是同時裝備專門坦克戰的三號,和支援步兵的四號坦克,因此設計之初M3的75毫米炮本意是用來發射榴彈支援步兵。
也就是說M3以高大的體型,將反坦克作戰和步兵支援作戰合為一體,打算用同一種坦克型號滿足前線部隊所需,同時降低後方生產壓力,便於提高產量。
安裝兩種坦克炮的B1重型坦克
從這個思路來看,M3格蘭特/李設計之初還是有一定考量,對法蘭西戰役等實戰有了比較充分的認識,但是這種認識並沒有前瞻性,並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
實戰變化
M3中型坦克的設計較美軍原有的M2更加先進,考慮了實戰需求,如果該坦克在二戰初期的法蘭西戰場亮相,必然是德軍頭疼的對手,然而它於1941年8月生產,等到走上戰場,士兵們操作熟練,已經是當年年底的事了。
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
這個時期坦克已經發生很大變化,交戰雙方都不斷地增加坦克主炮口徑和裝甲防護,以至於M3專門用來反坦克作戰的37毫米炮只能用來打打裝甲車,反坦克任務反而由發射穿甲彈的75毫米炮來擔任。
正是如此,M3的生產時間很短暫,1942年之後就不再生產,反倒是在它基礎上研發而來的M4中型坦克,則放棄了37毫米炮,直接安裝了一座更大型的炮塔,內裝一門75毫米坦克炮,用一門主炮統一了坦克戰和步兵支援兩個任務。
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
從整體來看,M3格蘭特/李的出現有一定的進步性,至少在它剛剛問世的時候雖不是最強的坦克,倒也是北非戰場上一個不好應付的對手。然而它的設計仍然太過於謹慎,沒有考慮到日後武備升級的需求,所以M3格蘭特/李除了取消上層建築的自行火炮改型,幾乎沒有變動太大的作戰型號出現,整體水平沒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