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國經驗,推動世界人權更好發展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四十四次會議7月17日在瑞士日內瓦閉幕。作為在聯合國經社理事會享有特別諮商地位的中國人權研究會和其他中國國內社會組織參會,多位代表透過影片發言,向與會各方分享中國在疫情防控中保障生命健康權、保障特定群體合法權益、減貧脫貧促進人權進步等方面的成果和經驗,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發展道路和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受到多方關注和肯定。

使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世界人權宣言》提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並有權享受法律的平等保護,不受任何歧視。中方專家表示,中國多年來充分保障每一個人和每個群體的各項權利,結合實際採取有針對性的保障措施,使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在與聯合國販運人口問題特別報告員對話中,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學者楊博超表示,中國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多個國家簽署了政府間反拐協議,與聯合國機構密切合作,嚴厲打擊人口販運和暴力侵害婦女兒童行為。

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學者尚海明表示,中國透過各方努力,將麻風病患者從1949年的50餘萬減少至3000餘人。在積極控制麻風病傳播的同時,中國開展多種形式的消除麻風病歧視宣傳活動,消除對麻風病病人的歧視和偏見。

中國計劃生育協會代表在發言中介紹,中國政府重視流動人口的衛生健康,在2016年制定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要求做好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均等化工作。預計2020年中國流動人口社會醫保參保率超過90%,流動婦女產前檢查率超過85%,流動兒童免費預防接種率超過90%,流動人口的生殖健康權利得到充分保障。

“中國的法律服務行業致力於保護弱勢群體。”北京致誠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代表表示,2019年中國律師為社會提供公益法律服務130多萬件,其中辦理法律援助案件90多萬件,律師的獨立性受到法律保護和社會尊重。

在與聯合國法官和律師獨立性問題特別報告員對話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王江強調,中國充分尊重和保障法官和律師的獨立性。在香港頒佈和實施維護國家安全法,不會影響法官和律師在制度、法律層面的獨立性,只會使香港的法治得到更好維護。

透過減貧實績推動中國人權事業和世界人權發展

生存權是一切人權的基礎。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均將消除貧困作為首要目標。中方專家表示,中國始終將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放在首位,致力於減貧脫貧,提高發展水平。與會人員高度肯定中國透過減貧實績推動中國人權事業和世界人權發展。

中國扶貧基金會代表在發言中表示,貧困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是各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權利,也是促進和保護人權的重要途徑。目前,中國政府正在為2020年底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而努力。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動員社會組織參與是中國的重要經驗之一。該組織代表列舉了其推動教育扶貧的舉措,呼籲更多社會組織合作伙伴加強合作,透過優質教育促進消除貧困。

“消除極端貧困是必須且可能的,中國政府為西藏減貧付出了巨大努力。”在與聯合國極端貧困與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對話中,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扎洛表示,中國西藏自治區於2019年宣佈消除極端貧困人口,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政府投入591億元,實施2639個產業扶貧專案,並在西藏實施免費教育,廣泛開展技能培訓,幫助當地貧困人口獲得穩定的就業機會。

近年來,世界範圍內流離失所者數量急劇增加,制約了減貧措施的有效實施,加劇了世界減貧的艱鉅性。王江敦促各國政府在解決境內流離失所者問題時要從根源下手,發展經濟,維護持久和平,採取綜合措施應對挑戰。在此過程中,中國支援有關國家擺脫貧困、改善教育和醫療,促進發展以應對挑戰。

中國為國際公共衛生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理應受到國際社會支援和尊重

2020年5月18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第七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視訊會議上指出,必須把人權考慮置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首要位置。在疫情防控的過程中,中國全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權,平等、無差別地救治患者,推動世界抗疫合作,為維護世界公共衛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中方專家表示,堅決反對將疫情政治化、借疫情搞汙名化,呼籲國際社會團結一致、共克時艱。

“健康是貧困人群的基本權利和需求。在全球疫情的廣泛影響下,貧困人群的健康狀況亟須各方關注。”中國扶貧基金會代表呼籲進一步加強在防治新冠肺炎方面的經驗交流。該組織積極採取醫療物資捐贈、特殊群體關愛等行動支援國際抗疫,在尼泊爾建立200多個衛生抗疫洗手站,為衣索比亞、尼泊爾和緬甸等國超過7600名貧困兒童發放糧食包。

共抗疫情讓國際社會深刻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強烈感受到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代表認為,社會組織可以在困難時期為推動國際合作、推進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髮揮應有作用。“中國的社會組織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向學生和教師捐贈防護用品,推廣使用網路課程,為畢業生尋找實習和工作機會,同時幫助發展中國家青少年,解決疫情引發的教育不平等問題。”

針對一些國家發生的仇外、歧視和汙名化行為,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毛俊響表示,中國人民為國際公共衛生事業作出重大貢獻,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為世界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作出巨大犧牲,理應受到國際社會支援和尊重。“國際社會應團結一致,譴責與新冠病毒有關的歧視性言論。同時,政治人物和媒體應當切實承擔起自身社會責任,避免散佈種族主義、仇外心理等言論,避免影響國際社會協作應對疫情的努力。”

在與聯合國國際團結問題特別報告員對話中,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學者武文揚表示,疫情發生以來,排外主義和汙名化盛行,國際團結應對疫情的努力面臨嚴峻挑戰。各國應當行動起來通力合作,共同應對疫情,而不是進行無根據的指責和對疫情的政治化操弄。

(本報布魯塞爾電)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20日 03 版)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69 字。

轉載請註明: 分享中國經驗,推動世界人權更好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