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出爾反爾再次挑釁中國,後面要做這件事了

01

這段時間,很多人關注重點都在疫情上,特別是北京突發的疫情,更是牽動無數國人的心。

事實上,我們的西南邊境最近一直不太平,“老鄰居”印度小動作不斷,頻頻挑釁中國。

進入5月以後,印度以修建公路為藉口,越過雙方實際控制線,擅自進入中國管轄範圍。

印度出爾反爾再次挑釁中國,後面要做這件事了

這種事我們當然不可能忍,我方邊境巡邏人員迅速展開反擊。可是印度不肯罷休,雙方衝突不斷升級。

5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跳出來,發推稱,有能力“調解或仲裁”中印邊境爭端。

中國領土問題,哪裡輪得到美國來指手畫腳。在此後的新聞釋出會上,外交部明確表態,“不需要第三方介入”。

後來,印度主動提出,希望能透過會談解決問題。6月6日,中印雙方在邊界舉行軍長級會議。

具體會談內容,沒有對外公佈,不過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雙方已經取得共識,準備按照據此採取行動。

這次會談由軍方高階將領出面,並且是印方主動提出,中國也沒找印度賠償損失。

按理來說,事情應該告一段落,可是印度竟然出爾反爾。

6月15日晚,印度違反此前達成的共識,再次越過實際控制線,雙方爆發激烈衝突,並且出現人員傷亡。

很多人都在關心,我們計程車兵有沒有受傷。

從目前公佈的資訊來看,無論是西部戰區發言人的表態,還是中國外交部的回應,都沒提到我方有損傷。

反而是印度軍方表示,衝突中有1名軍官和2名士兵死亡。隨後,印度方面修改了這一數字,稱有17人因為搶救無效而死亡。

印度方面的表態先存疑,畢竟出爾反爾慣了,毫無信譽可言。而我方即使有損傷,應該也只是輕傷。

02

上文中多次提到“實際控制線”,是因為中印在邊界問題上存在爭議,雙方一直沒有劃定邊界。

中印邊界全長2000多公里,絕大部分都在西藏地區。印度對這一地區始終賊心不死,這很好理解。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中國藉此居高臨下,俯視整個印度。

另外,青藏高原也是很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長江、黃河的源頭在這裡,印度第二大河源頭也在這(中國稱之為雅魯藏布江)。

對中國來說,青藏高原是最好的屏障,而對印度來說,就是時刻懸在頭頂的一把劍。

印度擺脫英國殖民之後,就一直在打西藏的主意。中國曾想透過和談解決問題,但是印方一直拿英國殖民者非法劃定的邊界線說事。

後來,印度趁著中蘇關係交惡,中美關係更糟的時機,越過實際控制線,侵犯中國領土。

當時,印度所採用的手段,和現在很像,就是所謂的“步步蠶食”。那時候,印度直接把哨所修到中國哨所的後方。

中國對印度自衛反擊戰就此爆發,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

不過,基於當時的國際形勢,中國拿回了西段的領土,但是在東段則選擇退回站前實際控制線,暫時擱置爭議。

就這樣,幾十年過去了,印度又想故技重施。

03

印度選在這個時候挑起爭端,有很大原因,是想轉移國內矛盾。

近一個月,印度國內疫情走向失控,感染人數在很短時間內就躍居全球第四,成為新的疫情“震中”。

這還僅僅是印度官方公佈的數字。

此外,受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印度國內的經濟形勢也很不樂觀。

如果整個國家經濟在向上走,大家忙著賺到錢,很多社會矛盾就會被掩蓋,可是一旦經濟衰退,各種問題都會隨之而來。

靠著鼓吹印度教、操弄民意上臺的莫迪政府,自然會想到轉移矛盾,這和美國政客的甩鍋如出一轍。

對印度人來說,幾十年前輸給中國是奇恥大辱。在政客和媒體的宣傳下,他們大多認為,是中國人佔了他們的土地。

這種情況下,莫迪政府拿邊界問題做文章,民眾注意力很容易會被轉移。

對印度來說,一直維持小規模的邊界衝突是一件好事,就像和巴基斯坦那樣。

無論實際上怎麼吃虧,經過他們媒體的加工,都能變成好事。再不濟,也能激起民眾的憤怒情緒,只是目標換成了中國。

但是,中國絕不會容許這種情況長期存在。如果印度還不肯收手,中國正好把所有爭議領土全部收回(新財迷)

最近關於印度邊境衝突的事件層出不窮,首先印度把頭號要對付的目標放在了我國,而就在最近印度卻向我國發出了求和談判的訊號,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因為與印度有邊界爭端的不止是我國,其還有兩個鄰居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為什麼不和其他兩個國家求和談判,偏偏向我國發出了求和的訊號呢?這也不符合印度一向狂妄自大的作風,原來印度這樣做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其實最先挑起事端的就是印度, 為了不斷向我國施壓,印度不斷地向邊境地區運送大量的武器裝備和增派人手,以此來要挾我國,使我國做出讓步。可是,就做了這麼點小動作就能使我國退縮嗎?我們當然也不甘示弱,不斷地往相關地區輸送大量先進的適合山地高原地區作戰的武器裝備,並且進行了大量的實戰化演練,以此表明了我國寸土不讓的堅定決心。在看到我國如此龐大的行動規模後,印度顯然是心虛了。因為他們知道,裝備方面跟我們對比相差太遠了,想要透過軍事武力來解決爭端那是不可能的了,另一方面在國內的嚴峻形勢下,只能以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了。

而相對於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的做法是截然不同的,先說印度的老對手巴基斯坦,雙方好像自從邊境的爭端一開始,衝突就沒有停過,小打小鬧更是家常便飯,對於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的爭議仍是70年都沒有解決的問題。而就在此前的一段時間裡,印軍就在其境內擊斃了一支特種部隊,並且聲稱是受巴基斯坦支援的,而就在當天,印度的一油井發生了劇烈的爆炸,現場火光沖天,混亂不堪,雙方可謂是兩敗俱傷。之後,印度便一口咬定這是巴基斯坦乾的事,就在前幾天印度以不宣而戰的方式向巴基斯坦發動了突然襲擊,炸燬了巴基斯坦數十個哨所,傷亡多人,導致巴基斯坦傷亡慘重。而就在印度得手之後,好像並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印軍方還稱,這種突襲在以後還可能會經常出現,也是作為對此前巴基斯坦行為的一種報復。雙方就這樣,來回互相傷害,進入了一個無休止的惡性迴圈,看來想要透過和平的方式解決雙方問題是不太可能的了。

對於尼泊爾,印度自然也沒有放下,此前莫迪就準備計劃在尼泊爾邊境修建道橋工事,這一下讓尼泊爾坐不住了,立即對印度進行了強烈的反對。並且尼泊爾還緊急召開了會議,將印度和尼泊爾所有有爭議的地區全都劃分到尼泊爾的國土,而且已經派出軍隊向相關地區進行駐紮,就等著印軍過來。而且在印軍越境後,尼泊爾的警告受到無視後,直接對其開火,導致印軍多人傷亡,這一做法可謂是相當強勢。

對於如今的印度,頂著國內疫情和蝗災的雙重壓力,再加上要應對三個鄰居,印度政府可謂是“內憂外患”。如此情況下印度還要製造邊境的緊張局勢,想必是沿用了美國的老方法,借製造外部的緊張局勢來緩解國內的嚴峻壓力,但這樣做其實恰恰適得其反,到頭來受損失的還是自己。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貝爾福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近期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對印度和中國的“戰略資產”進行了對比。研究表示,印度擁有對中國方面的常規力量優勢,可以確保印度方面不會出現如1962年那樣的潰敗。

學者在研究之中強調“印度軍隊的常規力量優勢在國際博弈之中被低估”,其基本的依據是印度方面在中印邊境部署的山地打擊部隊的數量已經達到了20萬人以上,而中國西部戰區方面的陸軍總數量在23萬以內,由於中國除了需要對印度保持戒備之外還需要維持其他方向的軍事存在,這23萬人之中能夠被用於針對印度的力量相對較少。

美國大學研究機構是智庫的來源

不得不說哈佛大學今年釋出的研究報告的水平相對往年下滑嚴重,在前些日子釋出所謂的“中國國內在8月份已經出現新冠病毒疫情”的報告之中的基本依據是非常“無厘頭”的武漢地區醫院8月份停車數量上升。

而在這份涉及中印邊境力量對比的分析之中,哈佛大學將雙方的戰略力量分析僅僅侷限在靜態的、單一的各自戰略區域內的軍隊數量的對比——合著在哈佛大學的“專家”們的眼中,中國軍隊是不會“動起來”的。

美智庫認為印度軍隊具備常規力量優勢

對於崇尚機動作戰的中國軍隊而言,西部戰區的陸軍總數不能作為評判中印邊境戰略能力對比的主要依據,原因是中國軍隊的建設目標是“全域機動,全域作戰”。在中印邊境出現不和諧訊號時,除了西部戰區的力量,中國軍隊還會從中部戰區等其他戰區之中抽調機動部隊馳援。

在今年5月中印雙方的對峙爆發後,來自中部戰區的空降兵合成旅在數小時內就完成了數千公里的機動以閃電般的速度完成了對中印邊境方向的部署。

中國軍隊無力封鎖印度機場

報告認為,中國軍隊無法有效壓制印度空軍,原因是目前中國軍隊裝備的戰術導彈想要完成對於印度機場的壓制需要每天發射660枚以上的戰術導彈,而中國方面的導彈庫存僅僅能支援3天的發射用量——在哈佛大學智庫眼中,中國軍隊方面的戰術導彈依然是與蘇制“飛毛腿”類似的命中精度相對較差的落後產品。

哈佛大學智庫的研究報告從側面表明,目前的美國戰略學界有部分人對於中國軍事能力的建設還停留在20年前。

戰略力量對比不是靜態的單一數量對比

實際上,中國軍隊裝備的巡航導彈和戰術彈道導彈在近20年以來已經完成了多個型號三個技術代差的發展,以東風-17、東風-16為代表的新銳力量已經能夠實現米級的命中精度——這使得中國軍隊對於印度方面機場的進行打擊所需的導彈數量大大減少。

美國智庫沒有認識到火箭軍的能力進步

在這個時候,哈佛大學智庫突然出臺涉華敏感報告是值得警惕的,這表明美國國內的保守主義勢力已經從政界逐步擴散到學界。

一旦美國政府基於這種失真的、片面的判斷,非常容易引發美國政府方面對於中美關係和世界局勢的錯誤判斷,有可能引發更大的對立衝突。顯然,哈佛大學應該好好反省下,畢竟“要治學,先立人”,學術研究是非常嚴肅的話題,容不得半點弄虛作假。(大國前沿)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804 字。

轉載請註明: 印度出爾反爾再次挑釁中國,後面要做這件事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