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戶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四川農業大學溫江校區有5頭雕塑拓荒牛,又被稱為“川農牛”,這群牛經常被同學們搬著到處跑。牛群一會兒在屋簷下避雨,一會兒在食堂前“爬樹”,一會兒又披著棉被守在宿舍前。當然,它們也會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比如道路中央(影響交通),藏在樹叢裡露出牛角誤傷他人……
10月20日,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瞭解到,該校動物醫學院15名大一新生自發成立“川農搬牛協會”。他們處理校園裡不文明搬牛現象,將牛的擺放位置合理化、藝術化,且對“川農牛”進行日常維護。他們每次行動前分工明確,有組織有紀律,還有接頭暗號,他們稱自己為“神秘的地下組織”。
4個男生凌晨搬牛
“解壓釋放情緒”
顧禮是四川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大一新生,還未入學前,他在新生報道群裡就瞭解到一個資訊:“川農牛”是用來玩的,不是用來看的。隨後,師哥、師姐們曬出如何“玩”牛,有的給牛穿上衣服,把牛擺出不同造型,並搬到校園各地合照。不過,有師兄好心提醒他:“雖然不搬牛無畢業,但是請在夜裡行動,保持神秘感。”
“挺酷的,第一次知道校園裡面的雕塑可以隨意移動。”顧禮入學後最關心的事除了學習,就是找牛,因為它們每天都會被人搬到不同的地方。據瞭解,“川農牛”又叫拓荒牛,是銅質耕牛雕塑,寓意艱苦奮鬥、開拓奉獻,這也是“川農大精神”精髓所在。
就在2個月前的一個週末,凌晨2點半,參加完朋友生日的顧禮和3個同伴一起回寢室,路上見到2頭“川農牛”。4個大男生合力將2頭牛搬出100米遠,“很重,每頭牛大概有100多公斤吧。我們4個人身高在一米七左右,都搬了接近1小時。”
而這,也是顧禮入學後第一次搬牛,說起搬牛的感覺,他形容“很爽”。因為搬的時候什麼都不用想,學習、感情都能拋開,有種解壓釋放情緒的感覺。
神秘的地下組織
2個月內行動7次
搬牛帶來的樂趣讓顧禮和同伴一發不可收拾。他們開始關心每天牛被搬到了哪裡,以怎樣的造型出現。時間久了他們發現,不時出現不文明搬牛現象,有人將牛擺放在校園道路上影響交通;有人將牛藏在草叢裡,伸出的牛角容易誤傷他人;還有人將牛擺出不雅姿勢……
顧禮和同學劉伯林、侯皓月等14名同學商議後決定,成立一個“川農搬牛協會”,來處理校園內不文明搬牛現象。15名組織者一直認為,愛護川農牛是每個川農人該做的事,“可以惡搞,可以發揮我們的創意,但不應該讓一些不文明現象影響到校園生活,或者誤傷他人。”
“川農搬牛協會”成立僅2個月,已組織過7次活動,目前有成員312人。每次組織搬牛活動前,劉伯林他們都會先在群裡收集大家意見,討論牛的擺放造型、位置等,然後由負責策劃的同學寫出詳細流程,內容細緻到參與成員集合時間、地點、接頭暗號等。“我們都是夜間行動,這樣顯得有神秘感,所以我們又叫神秘的地下組織。”劉伯林說道。
“搬牛協會”還制定了一系列搬牛紀律實行辦法:搬牛均要避開道路、大門等妨礙公共治安與便利的地點;都是夜間行動,要避免大聲喧譁,擾亂其他同學休息等。有協會成員笑著說,協會還有一個霸氣又惡搞的接頭暗號“天王蓋地虎群主一米五,寶塔鎮河妖牛比群主高”。
搬牛成校園文化
增加學生創新精神
在四川農業大學,搬牛的傳統幾乎無人不知。校團委副書記陳從楷介紹,2006年是川農百年校慶,著名雕塑家陳蕭汀設計了校園景觀“拓荒牛”(5頭),並將其擺放在雅安校區,“這些雕塑沒有固定,可以移動。”過了沒多久,就有同學悄悄將牛搬動,創意擺放出不同造型。但擔心隨意搬牛違反學校規定,有同學調侃,“這是夢遊牛,夜裡睡著了它會到處走。”
“大學校園是一個開放、自由、包容的空間,學生們的創意舉動學校是支援的。”陳從楷表示,為了鼓勵學生們增加創新精神,“川農牛”被複制了5頭到成都校區,“10年了,搬牛成了川農特色校園文化,給學生們留下了很多美好回憶。”每到畢業季和迎新季,“川農牛”都會成為學校一道風景,同學們將其搬到不同的地方搶著合照。
其實,“川農搬牛協會”還有一個目標,協會發起者表示“等我們有1000個成員,就向學校提交申請,成立一個學校官方的搬牛協會。”對此,陳從楷說,“文明搬牛是好事,大一新生能有這樣的覺悟很讓人欣慰。同時,希望同學們可以盡情發揮想象空間,為校園增添了幾分活力和樂趣。”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連結,不保留本文連結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