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火箭軍、兩棲“霸王花”……建軍90週年閱兵實力圈粉,刷爆廣州市民朋友圈。老軍人、老報人憶往昔崢嶸歲月,嘆今朝來之不易;後生仔點贊酷炫飛機坦克沙場點兵,軍強國方安,炎炎夏日,廣州燃起了閱兵熱。
閩粵贛邊縱隊老戰士古志英:
發展軍力,是為了和平
昨天古志英早早起床,把早餐搬進房間吃,就為守在電視機前,不落下閱兵儀式的每一個重要場面。
檢閱儀式和軍隊裝備集中展示的一個小時裡,古志英看得入神,印象最深刻的是火箭軍。
這勾起了他少時的戰爭回憶:解放戰爭時需要挖地洞才能架起炮臺,不像今天的車載式,實戰威力大大躍升。此外,解放軍當年用的迫擊炮僅能覆蓋數百米射程,今天的洲際導彈卻動輒能精準打擊幾千公里以外的目標,國家軍事科技的精進讓這位老戰士感慨不已。
在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以外,古志英更關注近年隨著編制的精簡和軍紀的整肅,使得人民軍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更上一個臺階。
“發展軍力,根本是為了和平。”古志英說,沒有強大的經濟保障,斷無軍隊的強大;沒有強大的軍隊,也不能擁有發展經濟的和平環境。今天,人民群眾的生活好了,要保住社會發展的成果,說到底還是要靠實力――老百姓應該從這一角度來看待人民子弟兵在和平年代裡的重要性。
“當年打游擊時,哪能想象有生之年能看到我軍強盛如此。”生於廣東梅縣的古志英是遺腹子,在他出生前5個月,擔任村中赤衛隊隊長的父親便犧牲在國民黨的槍下。流淌著“紅色血液”,少時的古志英便有著傳承父親遺志,投身家國解放事業的信念。1949年4月他剛滿18歲就加入游擊隊,在閩粵贛邊縱隊韓江支隊當一名小戰士。
古志英於1960年初進入廣州日報社。“為人民服務的追求,始終銘記於心。”古志英說。
原駐港部隊戰士陳振敏:
閱兵過來人,更有自豪感
2011年底,一篇題為《報社帥小夥入選駐港部隊 被贊為“三好新兵”》的新聞廣為流傳。“我想變得更大隻(健壯)一點,更想磨鍊下自己,所以報名參軍了。”在當年的新兵隊伍中,就有來自廣州日報集團印務中心的陳振敏,他光榮地被選為駐港部隊的一員。當年的帥小夥儘管年齡不大,但已經在印務中心工作三年。他告訴記者,“離開報社還是有些捨不得,工作的環境是艱苦一點,但是跟大家在一起處得很好,工作還是很愉快的。”
當年對於入選駐港部隊的新兵,有著比以往更高的身體要求和政治要求,同時形象上也有所要求。陳振敏代表了廣州日報社,為部隊輸送了“政治好、身體好、形象好”的“三好新兵”。
入伍期間,陳振敏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並獲得“優秀士兵”的嘉獎,載譽歸來,進入了廣州日報集團辦公室。他說,從軍經歷磨鍊人生觀,讓自己做事更嚴謹,懂得紀律的重要性,更對國家建設多了一份使命感。昨天觀看閱兵,讓他激情重燃,並一把拉上妻子和幾個月大的女兒,一起守在電視機前“接受洗禮”。
坦克群、火箭炮部隊、殲-20隱形戰鬥機……看著電視轉播的畫面,陳振敏如數家珍。他表示,隨著國家科技的進步,軍事實力近年來有著顯著提升,結合軍隊編制的最佳化,實戰能力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此次閱兵有不少新看點:一是以往的閱兵地點多選在北京天安門,而這次建軍節閱兵選擇在了內蒙古的朱日和基地;二是有別於慣常的正步走,改為了跑步進場的新方式;三是比起一般的檢閱展示,此次閱兵的“實戰味道”更濃。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參加過檢閱,所以知道背後的不容易。”大約5年前,陳振敏所在的部隊參加閱兵儀式,幾個月的高強度訓練,全靠意志和毅力支撐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