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手藝太低麼:臺軍打炮時,為何要在炮口架上一個球門杆?

  當今陸軍諸多兵種,組織和技術最複雜的兵種就是炮兵部隊,戰爭電影裡猛烈地炮火曾經給愛好軍事的網友留下深刻震撼,很多網友在觀看炮兵部隊訓練、演習和作戰時,對一些屬於炮兵作戰特有的技術動作、術語和環節會產生無數疑問。我們今天就來說說炮兵打炮時的一個有趣的小現象。

  9月11日,臺軍第八軍團在屏東縣滿豐陣地實施天雷操演年度重炮射擊,出動了M110A2自行式和M155牽引式兩種203毫米榴彈炮,M109A1自行式和M114A1牽引式兩種155毫米榴彈炮,共計四種火炮36門,因訓練場地狹小,炮位陣地非常密集,看上去就像是活靶子。

是手藝太低麼:臺軍打炮時,為何要在炮口架上一個球門杆?

  上圖是臺軍的美製M110A2型203毫米自行榴彈炮開火瞬間。這種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服役的老炮,目前在臺軍還有保有60門,是其陸軍口徑最大的火炮,射程僅為17公里,大概跟解放軍陸軍步兵團裝備的96式122毫米榴彈炮的射程相當。

是手藝太低麼:臺軍打炮時,為何要在炮口架上一個球門杆?

  有細心的網友發現,臺軍炮兵射擊時,用標杆搭建成一個“井”字形的框,然後炮管插在這個框子裡進行打炮。

是手藝太低麼:臺軍打炮時,為何要在炮口架上一個球門杆?

  有網友說這是由於臺軍技術落後,沒有自動化火控和指揮系統,只能用架杆搭框這種原始手段來瞄準。不過許多有良心的軍事愛好者還發現不僅臺軍炮兵使用這種方式打炮,我們解放軍,以及俄軍、法軍、英軍,乃至全世界最先進的美國陸軍,野戰火炮同樣有架杆打炮的現象。

是手藝太低麼:臺軍打炮時,為何要在炮口架上一個球門杆?

  有人說“這個標杆就相當於大炮的準星,火炮射擊會產生巨大後坐力,會導致炮身和炮口的位移,火炮經過一次或者幾次射擊後,因為後坐力緣故使設定好的各項射擊諸元都發生了變化,所以就要作到及時的調整射擊諸元。但是如果每次都要重新觀測、下達指令,會拖延時間。如果炮兵發現炮管不在架杆中間的位置,就可以及時的調整。炮口架杆其實起到了調節效正作用。

  也有人說“這是一種簡易瞄準方式,測地分隊事先測量陣地後,立在那裡,然後火炮對準架杆中間的視窗開炮,無需進行精確瞄準,全世界的沒有火控系統的火炮都是這麼弄的”。

是手藝太低麼:臺軍打炮時,為何要在炮口架上一個球門杆?

  其實,這個東西的學名叫做“射界射向限制杆”,又稱“限位杆”。用於在人口稠密區組織實彈射擊,為防止陣地誤操作(比如裝錯大分劃),危及目標區安全而採取的一種措施。在實彈射擊和實兵演習時,用標杆限制火炮射擊時的最高射角和最低射角,以及左右方向的最大射界,把火炮的方向和標尺設定在一定的範圍內,防止射擊時操作失誤,防止炮彈飛出預定落彈區域,傷及友軍或無辜居民。

是手藝太低麼:臺軍打炮時,為何要在炮口架上一個球門杆?

  也可在實彈操演中,防止炮彈打飛了,影響演習效果,臺軍對海火炮實彈射擊操演,因為海上落彈區周邊很開闊,本來無需刻意限制炮口射界和射向,架設限制框,就是為了防止誤操作,影響觀禮臺的觀看效果。

是手藝太低麼:臺軍打炮時,為何要在炮口架上一個球門杆?

  由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普遍進步,原來空曠無人的炮兵靶場周圍,現在都充斥著大量居民點或工業區。如果不加嚴格限制,實彈射擊很容易偶發誤射,傷及無辜。

是手藝太低麼:臺軍打炮時,為何要在炮口架上一個球門杆?

  現代陸軍演習和作戰時,對火力的分配有嚴格規定,經常有落彈區旁邊就緊鄰友方部隊的情況,炮兵實彈射擊時如果不加限制,就會有錯誤裝訂諸元現象,導致炮彈飛出預定區域,造成誤傷事故。

  所以炮兵實彈射擊對火力的分配都有嚴格規定。以上這些問題用一個簡單的限位杆就能解決,當炮手錯誤裝填射擊諸元時,搖動的炮管就會碰到限位杆,以此提示炮手。限位杆根據靶場落彈區的情況而設定,可大可小。

是手藝太低麼:臺軍打炮時,為何要在炮口架上一個球門杆?

  例如上圖這門我軍的83式122毫米牽引式榴彈炮,限位杆就設定的非常狹小,這說明該靶場面積比較緊湊,周圍環境複雜,需要嚴格限定火炮的射界和射角。

  炮兵在實彈射擊時,還經常發生炮手緊張導致的誤操作,例如夜間迫擊炮射擊因為底火失效卻未發覺,連續裝入好幾發炮彈,將炮膛裝滿的情況。如果炮手因為緊張,在搖動火炮時出界,炮身會碰撞限制杆,那麼炮兵班長就會過來踢炮手的屁股。

  使用限制杆可以防止出現炮手失誤危及安全,在炮兵部隊應用已有幾十年之久。不僅我軍炮兵使用,其他各國軍隊也廣泛應用。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74 字。

轉載請註明: 是手藝太低麼:臺軍打炮時,為何要在炮口架上一個球門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