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精神永不褪色”

“軍人精神永不褪色”

8月10日,由退役軍人組成的救災物資運輸隊將物資運輸至洛南縣石門鎮太白岔村。圖為隊員踩著石頭小心翼翼前行。 本報記者 郭詩夢攝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災害發生以來,無數人關注著我們這裡的災情,陸續送來各種救援物資。”8月11日,洛南縣石門鎮鎮政府工作人員張濤告訴記者。石門鎮受災較為嚴重,尤其是當地的太白岔村,暴雨導致道路沖毀,物資只能靠人力徒步運送。誰來運送?“我當過兵,第一時間想到了戰友們。他們都受過救災訓練,一定會把物資安全送到一線。”張濤說。

8月9日下午,張濤試著聯絡了洛南退役軍人聯合會的負責人張愛民。“聽完張濤的請求,我立馬就在退役軍人群裡發起了號召。”張愛民回憶,“一下子就有很多退役軍人‘應徵’。”

第一個響應號召的是曾經榮獲過一等功的殘疾軍人王黨社。在部隊時,他在戰場負傷導致腿部殘疾裝了假肢。“我雖然腿腳不便,但開車把大家從縣城送到鎮上沒有問題!”王黨社堅定地說。

8月10日7時30分,包括王黨社在內的10名退役軍人,開私家車載著大家從縣城駛往石門鎮。在鎮政府領完救災物資後,除王黨社外,其他39名退役軍人徒步前往受災最嚴重的太白岔村。

太白岔村距離鎮上10公里,平時開車也就20分鐘。由於道路沖毀,大家走起來極其不便,走到一多半處,遠遠地看見有人在招手。“大哥,我是張灣村的人,現在回家的這條路沒了,有家回不去,幫幫我!”說話的是一位約30歲的婦女。她提著大袋小袋的行李,還領著一名兩三歲的男孩。

“我來幫你!”見此情況,走在隊伍最前方的肖金鑑立刻喊道。他迅速背上孩子,接過婦女手中的行李。隊友也紛紛前去幫忙。“來,小朋友,叔叔這裡有麵包!”“我來幫你拎行李。”“我這裡還有礦泉水,你們娘倆喝一點吧。”

“趴好了,叔叔揹你回家!”肖金鑑扭過頭對小朋友說。到張灣村的路都是泥路,等走到他們家時,肖金鑑渾身都是汗。

走到太白岔村,已接近13時。把救災物資轉交給村上的負責人,張愛民一行又踏上了返程的路。“咱們唱首軍歌吧!”隊伍中有人提議。大家一呼百應,紛紛唱了起來。

伴隨著嘹亮的歌聲,39名退役軍人徒步近3個小時返回到石門鎮。“只要有需要,就隨時聯絡我。我們這些人雖然退役了,但軍人精神永不褪色!”張愛民說。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18 字。

轉載請註明: “軍人精神永不褪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