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北美觀察丨全美緬懷已故民權領袖 美國政客卻往傷口上撒鹽

由 巫馬言 釋出於 綜合

  當地時間7月27日,美國民權運動領袖、佐治亞州民主黨眾議員約翰·劉易斯的遺體運抵首都華盛頓,安放在國會大廈圓頂大廳接受弔唁。

  劉易斯是美國平權運動史上的關鍵人物,曾在反對種族隔離政策上發揮重大作用。他是馬丁·路德·金的戰友,曾多次遭到種族主義分子攻擊,在與癌症抗爭6個月後,不幸於7月17日離世,走完了戰鬥的一生。

△《紐約時報》稱,約翰·劉易斯深受大眾景仰

  但在美國各界對劉易斯的離世表達深切哀悼之際,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竟然大放厥詞,將奴隸制稱為一場美國建國過程中“必要的惡行”。同時,特朗普總統並未參加劉易斯的緬懷儀式,也令輿論感到不滿。美國政治人物的種種言行,表明圍繞種族問題美國社會撕裂之深,距離真正實現劉易斯的平權夢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議員大放厥詞犯眾怒

  多年來,美國社會圍繞種族問題的撕裂從未停止,而在此次美國民眾緬懷已故民權運動領導人劉易斯的過程中,新一輪爭議再度出現。

  事情還要回溯到2019年8月,當時《紐約時報》啟動了一項名為“1619”的特別專案,旨在重新審視美國奴隸制的影響,以及非裔美國人在尋求平權、反抗壓迫的問題上對促進美國社會進步作出的貢獻。專案名稱中的“1619”指的是,1619年首批運奴船抵達美洲。

  然而,特朗普的政治盟友、著名鷹派人物、阿肯色州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卻堅決反對這一專案,聲稱“美國是一個有著根本性、系統性種族歧視的國家,這無可挽回”。

  變本加厲的是,科頓還於7月26日表示,美國的開國元勳們曾經說過,奴隸制是美國建國過程中“必要的惡行”,彷彿在為奴隸制開脫。趕在劉易斯緬懷儀式前一日說出這樣離譜的話,科頓瞬間引爆輿論。

△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將奴隸制稱為一個“必要的惡行”

  幾乎快被口水淹沒之際,科頓在社交網路上緊急回應稱,很多罵他的人是在斷章取義。但這樣的解釋於事無補,科頓為種族主義開脫的言論已經招致全美輿論強烈抨擊。“1619”專案策劃人、普利策新聞獎得主妮可·漢娜·瓊斯指出,如果這種可以合法強姦、虐待,甚至透過買賣人口牟利的奴隸制和種族歧視是世代相傳且不可改變的,那麼很難想象,還有什麼惡行是不能被正當化的。

  此外,學術界也對科頓引用的美國開國元勳們的話表示質疑。不少歷史學家指出,並沒有可考資料顯示,任何一位開國元勳曾將奴隸制稱為一個“必要的惡行”。

  特朗普不出席緬懷儀式引發爭議

  科頓發表奇葩言論之際,特朗普7月27日並未前往國會大廈參與緬懷劉易斯的儀式,也被外界認為不妥。

△《國會山報》稱,特朗普不會前往國會大廈緬懷劉易斯

  《國會山報》指出,劉易斯曾在2017年稱特朗普為一個“不稱職”的總統。此後,特朗普對劉易斯提出尖銳批評,稱他所代表的亞特蘭大地區“十分差勁”。此外,特朗普還稱國會議員向來紙上談兵、不付諸實際行動,且無法帶來任何實際成果。

  儘管劉易斯離世後,特朗普曾下令全美所有公共建築、軍事基地、美國駐外使領館降半旗表示哀悼,但除此之外卻很少提及劉易斯,被一些人視作“敷衍”。此次他決定不參加劉易斯的緬懷儀式,也引發輿論不滿。

  往美國的傷口上撒鹽

  儘管出現了不和諧的言行,但劉易斯仍舊在美國國會得到了他應得的緬懷和致敬。眾議院院長南希·佩洛西當天表示:“在這裡,我們向來都在與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人們告別,而約翰·劉易斯當之無愧是這個聖壇中的愛國者之一。”

  正忙於出臺共和黨版新冠疫情救助計劃、即將與民主黨人進行激烈談判的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則援引了劉易斯的朋友、美國民權運動先驅馬丁·路德·金的名言:“通往道德世界的道路漫長且崎嶇,但這條路總會向著正義的一方。”麥康奈爾接著說,“然而這絕對不是一個坐享其成的過程,歷史總會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這有賴於像約翰·劉易斯這樣的領袖一直以來對它傾其所有,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不懈追求和無私奉獻。”

  對於劉易斯的一生,民主共和兩黨議員都給出了極高的評價,這進一步凸顯科頓所謂“必要的惡行”言論的荒謬,也令特朗普的決定顯得不合時宜。正如現年65歲的前助理律師黛布拉·朗道爾所言,即便疫情反彈如此嚴峻,她依然堅持騎車前來出席此次緬懷儀式,反種族主義這場曠日持久的鬥爭仍在繼續,她將盡其所能確保每個人的權利得到尊重。對比之下,美國政客的言行確實令不少民眾寒心。

  在劉易斯的遺體安放在國會大廈接受弔唁之際,美國政客一系列不合時宜的言行,再度引發了圍繞種族問題的種種爭議。有觀點認為,雖然美國社會不乏民權運動積極分子,但系統性的種族歧視早已在各地造成了嚴重的遺留問題,以部分政客為代表的不少人尚無法正視歷史並試圖彌補過錯,令美國的平權歷程舉步維艱。每一次有人試圖為種族主義開脫,相當於再往傷口上撒一把鹽。(央視記者 顧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