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長大以後我想嫁給你!”“媽媽,長大以後我想娶你!”深圳地鐵一號線女性車廂內主題為“童言無忌”的廣告文案引發網友質疑。(澎湃新聞)
腦洞大開的廣告文案,置於擁擠的地鐵車廂內,當真是“內容極易引發不適”。任何時候,童言無忌都不是大人們“胡言亂語”的託詞。公共空間內的文字表達,天然是有邊界的。創作者主觀意圖是一回事,受眾的解讀和反饋則是另一回事。從實際效果來看,被奇葩文案包圍的粉色車廂內,乘客面面相覷、大惑不解,現場可謂是相當尷尬了。可以說,不論是作為廣告文案還是營銷策劃,這組作品都是不合時宜、極其失敗的。
廣告文案、商業宣傳,從來都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地鐵日常上上下下、擠作一團,乘客普遍閱讀興趣寡淡、閱讀體驗不佳,這就更要求“車廂廣告”夠勁爆、夠衝擊、夠抓人眼球。創意不夠,野路子來湊。爭議廣告文案頻出,從根本上指向了一個資訊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時代,那些意欲滿滿的邊緣試探。
“爸爸,長大以後我想嫁給你!”“媽媽,長大以後我想娶你!”這也許是童言,但“童言”不一定是正確的,也不一定就適合拿來加工引用。所謂“童言無忌”,乃只是指“孩童說話無顧忌”,而絕不是說“可以無顧忌地使用童言”……凡此種種,本是常理常識,某些人混淆概念、揣著明白裝糊塗,不過是耍小聰明詭辯罷了。此類廣告文案,形式上假託兒童之口說些“傻話”,實則是大玩倫理梗引發話題、製造爭議,這是精心算計的“事件營銷”——這是“親情”和“童言”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面對質疑,涉事企業迅速回應表示,“是想從小孩子單純簡單的角度,童言無忌地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此等解釋,想必說服不了任何人。孩子不是背鍋俠,他們的話語方式只有在特定範圍內才顯得“天真可愛”。一旦被人為地“破次元壁”曲解套用,乃至廣而告之、放大影響,只會挑起爭端惹得一地雞毛。“童言”的主體必然且只能是孩童,成人扮傻充愣裝巨嬰囈語連篇,則純粹就是耍流氓了。
公共空間、公共表達,就該遵守公序良俗。不要說什麼“童言無忌”的鬼話,心裡到底什麼盤算,自己沒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