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昨天夜間開始,颱風“巴威”逐漸加速向北移動,預計將於8月27日上午在遼寧東部到朝鮮西部一帶沿海登陸(颱風級,12級~13級)。分析顯示,“巴威”或將成為1949年以來登陸東北的最強颱風。
颱風登陸東北是否罕見?有哪些特點?今日,中國氣象局分析1949年以來的颱風大資料一探究竟。
中國氣象局。
近15年無登陸東北地區的颱風
在1949年至2020年登陸我國的颱風(包含熱帶低壓)中,有13個登陸東北地區,但2005年至今的近15年間沒有颱風登陸東北。
登陸東北的13個颱風中,登陸地點都在遼寧,這是因為東北三省中,只有遼寧擁有海岸線,它的地理位置直接決定了它是東北三省中最拉“風”的省份。
2012年第15號颱風“布拉萬”路徑圖。中國氣象局
2019年第13號颱風“玲玲”路徑圖。中國氣象局
北上臺風不罕見,大多是“二手”
在1949年以來的70多年間,以熱帶風暴以上強度“一手”登陸東北地區的只有一個,就是1964年第10號颱風“海倫”,其他3個都以熱帶低壓形式登陸。“海倫”於1964年8月4日登陸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中心最大風力為9級,風速達到23米/秒。
由於北上臺風多是“二手”或“三手”,從強度來看,它們一路北上,等走到東北時能量已基本耗盡,所以登陸時的強度普遍在熱帶風暴級,個別可達強熱帶風暴級。
從登陸時間上看,北上的颱風大多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這主要是因為6至7月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南,此時生成的颱風路徑多偏西行;在8月,副高北抬,有利於颱風在生成後沿副高西側北上,從而影響東北地區;而在9月之後,副高又開始南退,這時颱風北上的機率就會減小很多。
中國氣象局。
中國天氣網。
不登陸東北的颱風也可隔山“打牛”
除了登陸東北地區的颱風之外,還有一些颱風給東北地區帶來較大風雨影響。
2012年第15號颱風“布拉萬”前期以西北移動為主,進入東海北部海域後,以偏北方向移動為主;登陸朝鮮後,8月29日進入我國吉林、黑龍江。在其北上的途中與冷空氣結合,8月27日至29日,黑龍江中部、吉林中部、遼寧中東部、山東半島東部降雨100至150毫米。遼寧中東部、吉林中部、黑龍江中東部等內陸地區也出現了7級~9級的大風。
2019年9月7日下午,第13號颱風“玲玲”以颱風級別登陸朝鮮後,21時以熱帶風暴級別移入吉林境內,之後快速向北移動。9月6日至8日,受“玲玲”影響,東北地區中東部出現暴雨、局地大暴雨,黑龍江蘭西局地233毫米,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共有26個站點日雨量突破建站以來9月曆史極值。
除此之外,1997年第11號颱風“溫妮”、2016年第10號颱風“獅子山”、2018年第18號颱風“溫比亞”也給東北地區帶來較大影響。
北上臺風易與冷空氣結合,引發強降水
北上臺風具有其明顯特點。首先,隨著北上臺風不斷向北移動,北上途中可能會與冷空氣結合,冷暖空氣交匯引發強降水。
其次,北上臺風有可能會經歷一個“變性”的過程。這裡說的“變性”是指改變性質,一部分北上臺風會由熱帶氣旋變為溫帶氣旋。颱風在北上過程中受冷空氣和海面的水溫降低影響,其中心溫度場不再呈暖心結構,低壓中心隨高度變化由垂直變為傾斜,所以它的性質已經發生改變,由熱帶氣旋本身帶來的暖溼空氣轉變為與冷空氣相結合產生的降水。
另外,由於我國東部海岸線較長,一部分北上臺風的路徑是沿著我國近海北上,可能會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帶來影響,相對在華南地區登陸的颱風來說,波及的省份會比較多。
由於北方地區防颱風經驗相對少一些,公眾應採取安全防禦措施,及時關注預報預警資訊,做好應對大風以及強降雨的準備。沿海地區需注意風暴潮帶來的影響。遼寧等地警惕次生災害的發生,遼河下游支流、鴨綠江支流局地中小河流洪水氣象風險較高。此外,大風還可能造成農作物倒伏以及損壞農業大棚,對農業造成一定影響,需要提前防範。
新京報記者 鄧琦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陳荻雁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