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我們還沒從澳洲大火,非洲蝗災、全球疫情中緩過來時,現如今我國又面臨嚴重的洪澇災害,根據水利部統計,截止到最近,全國共有433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其中有33條河流超過了歷史記錄。根據《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應急相應工作規程》,現在已經將水旱災害的防禦級別提升到Ⅱ級。
那這場洪災究竟是什麼原因形成的呢?為什麼我國今年會面臨如此大的洪澇災害呢?
可能誰都想不到,我國這次洪災的形成和太平洋有關。
南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觀察到,當地的海水每隔7年左右就會升溫,而每次升溫時就會造成大量魚類以及鳥類死亡。後來西班牙殖民者來到這裡後,從印第安人口中聽到了這個現象,並把它命名為EL Nino,這是因為氣溫上升發生的時間往往發生在聖誕節前後,所以命名為“聖嬰”,也叫做小男孩,但在我國被命名為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
我們知道,河水會有自己的流動方向,其實海水也一樣,在地球上,太平洋的海水會隨著地球自轉從東太平洋海域流向西太平洋海域。此時南美洲上方攜帶著大量熱量的水會流向西太平洋海域,所以西太平洋的溫度較高,而東太平洋的溫度較低。
如果東太平洋的溫度低到一定範圍時,會引起另一種大氣現象“小女孩”拉尼娜,這裡就不再細說了。
東太平洋在流向西太平洋的同時,也會導致東太平洋的水位下降。作為補充,此時西太平洋海底冷水會流動到南美洲海域附近,並從下方湧到上方。
由於冷水從下往上流動,所以將海底的營養物質也攜帶到海洋上層,因此南美洲附近的海域營養物質非常豐富,魚類可以在這裡大量繁殖、生長,因此這裡也形成了全球四大漁場之一的秘魯漁場。
也就是說,在尋常的年份,太平洋的溫度是東部地區較低,形成高氣壓;而西部地區較高,形成低氣壓。
但是,每隔4-7年左右,東南信風會減弱,這也會導致南赤道暖流減弱,使得東太平洋溫暖的海水無法傳遞到西太平洋地區,大量積攢的熱量會導致東太平洋升溫。
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的時間時,此時就會導致厄爾尼諾現象發生。
厄爾尼諾與我國降水
我國的降雨和信風有關,我國氣候主要分為季風區和非季風區,而季風區的降雨主要受東南信風以及西南信風的影響。
其中東南信風將太平洋的水汽吹向我國陸地,而西南信風將印度洋的水汽吹向我國,當這些水汽遇到副熱帶高壓時,就會形成降雨。由於東南信風和西南信風發生在夏季,所以我國降雨80%以上集中在夏季。
我們知道,我國雨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這是因為太平洋副高會隨著時間而向北推移,然後再在8月下旬時向南跳,重新在南方等地區形成降雨。如果副熱帶高壓在某個地方停留的時間過長或者過短,會嚴重影響當地的降雨情況,甚至會導致洪澇、乾旱的發生。
厄爾尼諾的發生,也會影響到我國的降雨,這是因為在厄爾尼諾發生的年份,東太平洋溫度升高會導致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增強;而西太平洋海洋溫度降低,將會使得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南,這會導致我國南方降雨增強,所以才導致此次南方多地受災。
不過研究表面,副熱帶高壓對厄爾尼諾現象的反應要落後幾個月,往往厄爾尼諾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或者已經結束時,此時副熱帶高壓才會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不過多說一句,厄爾尼諾現象並不是一定會導致我國降雨加強,只能說它們有正相關,但不是絕對。除此之外,不同的厄爾尼諾現象型別影響我國的範圍也不同,這裡就不再細說了。
此次的厄爾尼諾現象從去年一直持續到了今年,所以在今年早些時候,氣象局就已經預測到今年洪澇災害發生的機率較高,而且也做了相應的設施,比如:三峽大壩提前洩洪,以便有足夠的庫容量來容納汛期時的降水。
但由於降雨量大,且降雨時間集中,我國還是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洪澇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