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村莊理事會成為人才“蓄水池”

侯馨遠

近年來,在全國各地鄉村,曾經沉寂的村莊理事會漸漸煥發生機,呈遍地開花之勢,在助推鄉風文明、村莊公共事務建設、調解糾紛矛盾、啟用鄉村治理內生動力等方面起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作為村民參與村莊管理、自我服務的自治實踐平臺,理事會凝聚起更多在村青年、老黨員、老幹部、有威望老人等村民群體,成為村“兩委”力量的有力補充,以及黨和政府同群眾之間的橋樑紐帶與潤滑劑。

另一方面,在一些村莊,“兩委”班子隊伍老化,年齡結構失衡,人手偏少,一人身兼多職、幹部“青黃不接”的現象客觀存在,組織力量急需夯實。何以破題?筆者以為,在動員本土青年、創業能人歸鄉“接擔子”的同時,不妨更多留意發掘村莊內部已有資源,從村莊理事會等鄉村組織中培養、選用、動員優秀成員入黨或加入村幹部隊伍,將理事會打造成鍛鍊選用基層黨員幹部的“人才庫”。

細細分析,其實與返鄉青年和創業能人相比,原先理事會成員若擔任村“兩委”幹部,有自身優勢。首先,理事會中各項工作算是義務勞動,願意花時間、費精力投入其中,為村民服務的成員,往往為人熱情,關心村莊公共事務,有奉獻精神,而這些也恰恰是基層黨員幹部需具備的品質。其次,村莊理事會成員通常由村民大會選舉產生,具有良好群眾基礎,容易得到村民認可與信任,便於後續村級工作順利開展。另外,理事會成員一般都是長期在村的本土村民,熟悉本村情況,又在理事會中摸爬滾打,瞭解農村工作,積累了不少經驗。最佳的鍛鍊在幹事,最好的歷練場在基層。理事會成員若加入村“兩委”隊伍,能力方面想必不難勝任。

如何“擦亮眼睛”,更準確地從理事會成員中挑出有公心、會帶頭、能抗事的優秀黨員與村莊幹部?湖北省大冶市的做法值得借鑑。在強化黨建引領,引導理事會成員緊密團結在黨組織周圍的同時,大冶市探索建立“兩培一選”機制,培養選拔基層幹部,注重把優秀理事會成員培養成黨員,把優秀黨員、理事長培養成村幹部,把優秀村幹部選拔進鄉鎮幹部隊伍,既解決了基層幹部後繼乏人的問題,又打通了基層幹部晉升渠道,使村莊理事會真正成為農村優秀人才的聚集地、鎮村黨員幹部的成長平臺,實現了黨的領導與村民自治、黨員發展與理事會成員推選的良性互動。

由此看來,依託村莊理事會鍛鍊選用基層黨員幹部,不僅應是一種工作指導理念,還應細化為具體制度措施。如何健全培訓培養考核機制?選用黨員幹部有何標準?……這些方面如何進一步操作化、更可行、更有效,都值得深入思考設計。由此,村莊理事會作為人才“蓄水池”,方可源源不斷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活水。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34 字。

轉載請註明: 讓村莊理事會成為人才“蓄水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