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藥之父" 卡爾·傑拉西去世了。他在上世紀60年代發明的女性口服避孕藥早已廣泛應用,成為和安全套、結紮手術並列的人類三大避孕方法之一,而他的離去則讓人們重新正視一個問題:為什麼沒有男性避孕藥?
男性避孕藥是否有必要存在?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從男女平等性和公平性的角度來講,避孕的責任應該是雙方共同承擔,既然有女性避孕藥,自然應該有對應的男版。
其次,現在通用的三種避孕方式中,安全套失敗率高,使用感受差;結紮手術對兩性生殖系統造成損傷,而且具有不可逆性;至於女性常用的口服避孕藥副作用嚴重,除了影響內分泌加速衰老之外,甚至可能引發心腦血管一系列的疾病。
這些問題的存在意味著完美的避孕方式尚未出現,而男性避孕藥的問世則最有希望填補這一空白。
男性避孕藥在科學上可以實現麼?
答案是肯定的。
男性避孕藥的原理其實很簡單:降低睪丸激素水平,從而減少睪丸產生的精子細胞。
這在醫學上來說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注射、植入還是口服都能達到效果。
實驗證明,激素療法在持續6周後就能將精子減少到不足以致孕的程度,有效率達99%,不僅不會像女性避孕藥那樣存著多種副作用,而且不會像切除輸精管那樣難以還原--只要停服避孕藥16周便可恢復生殖能力。
現在有靠譜的男性避孕藥嗎?
有,但是沒有得到推廣,大部分都停留在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階段。
最著名的要數十一睪酮注射液,這種藥物原本是用於臨床治療男子性腺功能低下症,研究發現,這種從體外補充的雄性激素還可以抑制精子的生成。男性注射後,黃種人的避孕率達到90%以上,白種人則為60%左右。這種針劑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被譽為"每月一針即可避孕",目前正在全球進行多中心第三期臨床試驗,尚未最後研製成功。
棉酚是口服男性節育藥的代表,也是唯一曾經用於臨床的藥物。這種從普通的棉籽當中提取的化學品具有超強的抑制精子生成作用,有效率達99%。棉酚的使用在70年代曾引發較強烈的副作用,有1%的服藥者出現低血鉀症狀而全身軟癱,不過研究表明,70年代的棉酚粗製劑副作用大是因為純度低雜質多,而目前藥用棉酚純度已達到99.5%,只要用量得當就可以避免副作用的發生。
一種從印度尼西亞灌木中提取出的藥丸則可能是最早面世的男性口服避孕藥。這種植物屬馬錢科,駁骨草屬,被巴布亞島上的族人用來避孕已有相當長一段歷史。植物中的活性成分能破壞精液中的三種關鍵酶,使得它們在受精過程中無法正常進入卵子。據稱,這種藥丸有效性達99%,且幾乎沒有副作用。研發人員表示,該藥2016年前即可面世。
另外,科學家一直試圖研發一種疫苗讓免疫系統圍攻精子,透過人體自我調節來達到無副作用的避孕效果。現在,製造避孕疫苗的關鍵物質--eppin蛋白質已經被發現,如果將它注射至男性身體,就可以有效地抑制精子的活動,從而達到避孕的效果。這種疫苗一旦得到推廣,將在避孕領域掀起一場開創性的革命。
為什麼男性避孕藥遲遲不能面世?
在女性避孕藥誕生之後,傑拉西曾專門發表文章提及研發男性避孕藥的可行性,但一直無法付諸實施,而在60年後的今天,市面上依然找不到一種正規的男性避孕藥可以廣泛應用。 原因何在?
首先,男性避孕藥面臨的科學挑戰更加複雜。女性一個月只產生一個能生育的卵,而男人一天就能產生3000萬個精子,其中的任何一個都能使卵細胞受精。破壞一個卵細胞的產生要比破壞幾百萬個精子的產生更簡單,這也是女性在很多時候不得不獨自承擔起避孕責任的原因。
其次,男性避孕藥在投入市場前需要大規模臨床實驗,但醫藥公司不打算為此投資。在女性避孕藥已被廣泛接受的今天,男性避孕藥的銷售前景並不被看好,而男性群體對這一藥物的接受程度和購買意願也是個疑問。
再次,從文化和習俗的角度來講,男性避孕是一個比較前衛的概念,大部分人還是預設避孕的責任應該由女方承擔,再加上抑制精子的方式對亞洲男性比對西方男性更有效,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男性避孕藥的發展。
男女平等責任共擔,在連家務活和財產都要平分的時代,男性避孕藥的缺失令人震驚之餘似乎又不那麼意外,背後暗藏的觀念和利益的鬥爭頗有些不可說的意味。
如果你是男生,會不會願意嘗試分擔愛人避孕的痛苦和風險?
如果你是女生,會不會因為他勇敢的承擔而覺得更有安全感?
資料來源:美國《萬古》雜誌、《自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