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介紹“十二五”以來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成就時表示,經中央批准後,人社部將向社會公開延遲退休改革方案,透過小步慢走,每年推遲幾個月,逐步推遲到合理的退休年齡。
尹蔚民稱,我國目前的退休政策是上世紀50年代初期確定的,當時人口的預期壽命還不到50歲,現在人口的預期壽命已達70多歲,但我國的退休政策一直未改。尹蔚民表示,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改革政策,經過中央批准以後,將向社會公開方案,但實施會有一個過程,以逐步推遲到合理的退休年齡。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14日介紹了“十二五”以來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成就,稱我國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經中央批准後,人社部將向社會公開延遲退休改革方案,透過小步慢走,每年推遲幾個月,逐步推遲到合理的退休年齡。
延遲退休如何操作、勞動人口數量是否會下降、有沒有大規模“裁員潮”,這些曾引起輿論熱議的問題,尹蔚民都給出了官方回應,既滿足了公眾知情權,也能正視聽。其中,尹蔚民披露的“我國是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這一資訊最受輿論關注,值得我們深思。
據悉,我國現在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除了非洲的一些國家之外,大多數國家都是在65歲~67歲。這組資料既印證了我國“平均退休年齡全球最早”,也說明我國平均退休年齡與多數國家相比差距較大。而披露“平均退休年齡全球最早”,大概是為延遲退休改革進行鋪墊,以增加公眾支援率。
也就是說,人社部是在告知公眾,我國推行延遲退休很有必要。從“平均退休年齡全球最早”的角度而言,確實需要延遲退休,以便與國際“接軌”。再從未變富先變老、未來養老金支付壓力、人口平均壽命延長等方面來說,也有必要進行延遲退休改革。不過,這項改革如何操作,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筆者以為,就“平均退休年齡全球最早”而言,對相關改革有不少啟示:
其一,我國應儘早完善相關法律。我國平均退休年齡之所以全球最早,主要原因是過去多年相關法規確定的退休年齡不合理。那麼,下一步不僅是制定延遲退休改革方案,更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確定合理的法定退休年齡。
現行法定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週歲、女年滿50週歲或55週歲,源自《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顯然,有必要制定新退休管理辦法,甚至有必要納入《社會保險法》等法律。由法律確定退休年齡比改革方案更有效力。
其二,應有效遏制“提前退休”。我國平均退休年齡全球最早的另一個原因是,不少公務員和國企職工提前辦理了退休手續。這裡面有些情況確實符合提前退休規定,而也有些是部分人透過腐敗路徑、特殊關係得以提前退休,然後拿著退休金卻幹著另外的工作。還有一些官員提前退休是為了逃避反腐。
人社部社保研究所學者曾透露,各地提前退休現象普遍存在。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綏也透露,某省“提前退休的比率高達17%之多”。尤其是不符合規定但卻提前退休的這些“特權人”,不僅“拉早”了我國平均退休年齡,而且由於提前領取了養老金,大大增加了養老金負擔,所以必須有效遏制“退休腐敗”。
其三,我們應如何制定延遲退休改革方案。
儘管我國平均退休年齡全球最早,但不等於人人退休年齡都早,也不意味著每個人的退休年齡都必須延遲。因此,最終確定的改革方案,應該對不同職業的人群分類改革。另外,對非公有制單位職工,最好是把延遲退休的決定權還給職工,即實行彈性退休制。
進而言之,最終確定的改革方案應該兼顧多個方面,譬如:廣大民眾的意願、未來養老金支付壓力、老齡化程度、勞動力資源等。鑑於多次民調顯示,大多數人反對延遲退休,就需要深入研究民意、吸收民意民智,並做好說服工作。雖然“平均退休年齡全球最早”有一定說服力,但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