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3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引言

相信很多父母都被自己的熊孩子折磨的不輕,孩子從小的調皮,不聽話,厭學,每一件事都讓父母操碎了心。

而面對當今以溝通為主的時代,不提倡體罰教育,所以很多的父母在面對著不能打,不能罵的孩子表示無奈。

但如果孩子在面對這些行為時,父母屢教,但孩子依然不改的話,那父母也絕對不能姑息,該打還是得打。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3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李玫瑾在《圓桌派》上說:

在該管孩子的時候你不管,而在不應該管他的時候你卻開始管。很多父母都是這樣。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3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其實管教孩子的最好時期是孩子3-6歲的時候,

這個時候孩子有了自己的意識,並且可塑性強

,並且此時的

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更容易讓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

李玫瑾在現場還舉了一個例子:孩子在3歲的時候跟你鬧脾氣,他能怎麼跟你鬧?最多不過在地上打滾。但是等到孩子13歲了,孩子還會跟你鬧,他會怎麼鬧呢?可能會離家出走,甚至會跳樓輕生。

現場的觀眾在聽完後頻頻點頭,表示同意,很多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就好了,可是殊不知,孩子小時候不管,長大後就管不了了。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3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因此孩子在小時候如果有這3個行為出現時,父母不可心軟,該打還是得打,否則孩子長大後很難改正:

1.?一有情緒就摔東西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叛逆期其實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孩子2歲就開始了,此時孩子鬧脾氣,耍情緒,可能會哭鬧,在哭鬧的同時可能還伴隨著摔東西。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3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剛開始孩子並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所以在一開始父母可以多教導孩子,撫慰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找到正確的情緒發洩方式,但是如果孩子還是屢教不改,有一點情緒就開始摔東西,那父母就可以考慮打一頓了,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

2.?威脅父母

相信父母在生活中都遇到過這種場景,你不讓我看動畫片我就不吃飯;你不答應我我就不起來了。孩子在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時就不停的哭鬧,甚至是威脅父母。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3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遇到這種現象,很多父母看的哭的那麼傷心的孩子很快就妥協了。就這樣,孩子不斷的試探父母的底線,父母不斷放寬自己的底線,而父母放寬底線的最大藉口就是孩子還小,長大了就好了。

可殊不知長期以往的妥協,

讓孩子逐漸養成了習慣,潛意識裡逐漸認為只要我哭鬧父母就會滿足我

,漸漸任

何事情都依賴於父母,

長大後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並且不懂得團隊合作,自已自我為中心,認為所有人都得寵著他。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3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因此遇到孩子總是這樣胡攪蠻纏,威脅父母,威脅家長時,父母該出手時就得出手。

3.?偷東西

雖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現在大多數家庭都能滿足孩子基本的要求,但是有些孩子的佔有慾特別強,看到一個新東西就想把它佔為己有。

比如說閨蜜家的敏敏,敏敏的佔有慾就特別強,每次無論看到什麼玩具都想佔為己有,剛開始閨蜜還覺得沒什麼,總說孩子還小,不懂事,佔有慾強也是正常,因此總是由著孩子。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3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直到有一次,孩子想要別人家貴重的玩具車,並且想要將它強行帶回家,自然是被閨蜜制止了,但不成想回家後閨蜜發現孩子竟然沒有經過任何人的同意,偷偷的將玩具車帶了回來,此時閨蜜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寄語

遇到這幾種情況,父母一定要儘早制止,將這種事情扼殺在搖籃裡。可能很多的父母會不忍心,畢竟孩子是自己的心頭肉。

但是你想一想,相比於孩子在長大後的無作為,甚至是反常規作為,

父母此時的心狠何嘗不是對孩子的一種負責呢?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還有哪些問題是需要嚴懲不貸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52 字。

轉載請註明: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3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