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兒童正在上舞蹈課。新華社記者程楠 攝
新華社蘭州6月19日電(記者程楠、崔翰超)兒歌聲在走廊裡迴盪,4歲男孩丁皓玗和同齡小夥伴們跟隨老師的動作扭動身軀。孩子們頭上搖搖晃晃的“天線”表明,這節課並不普通。
這堂舞蹈課在地處中國西北的甘肅省聽力語言康復中心進行。這群孩子被老師們親切地稱為“天線寶寶”。因為聽力殘疾,丁皓玗等孩子們在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後,會在耳後懸掛類似天線的體外部分——言語處理器。
甘肅省聽力語言康復中心教學主管張蘭介紹,除了為聽障兒童進行聽力語言康復訓練和矯治外,該中心還開辦了一所融合實驗幼兒園。“在這裡,聽障兒童可以和正常孩子一起接受教育。”
在融合實驗幼兒園,保潔員每天都會對教室、宿舍和食堂等進行3次消毒,保障師生身體健康。
聽障兒童正在上課。新華社記者程楠 攝
丁皓玗在出生後就被發現有聽力殘疾。做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後,從2018年開始,他花了兩年多時間在甘肅省聽力語言康復中心接受聽力語言康復訓練和矯治。
“政府給我兒子的雙耳人工耳蝸植入補貼了30多萬元。”丁皓玗的母親、26歲的精準扶貧戶曲紅紅說。
丁皓玗出生在定西市隴西縣一個偏僻貧困的村莊。受益於甘肅省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專案,他獲得了免費耳蝸植入手術和言語矯治服務。
今年,甘肅省將繼續對貧困家庭和兒童福利機構收留撫養的7歲以下聽力殘疾兒童進行救助,該專案的救助標準為人工耳蝸植入費每人不低於7.2萬元。
“聽障兒童應該儘早儘快得到康復治療,這有助於未來他們更好融入社會。”張蘭說。
為了幫助貧困家庭更好照顧孩子,去年,該中心給丁皓玗的母親提供了一份保育員的工作,月工資1200多元。此外,中心還為丁皓玗和母親提供了免費宿舍。
聽障兒童正在上美術課。新華社記者程楠 攝
從1989年該中心建立開始,甘肅省聽力語言康復中心已累計訓練超過4000名聽障兒童和近6萬名家長。800多名聽障兒童接受康復訓練後分別進入小學、中學和大學就讀。
中國自2009年開始啟動貧困聾兒人工耳蝸搶救性康復專案,目前已為數萬名貧困聽障兒童免費植入人工耳蝸並提供康復治療。
去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超過1000萬名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獲得基本康復服務,殘疾人康復服務覆蓋率達到79.8%。
中國自2018年10月1日起全面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計劃到2025年,使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完善,殘疾兒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復服務,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在中心康復、學習的兩年中,曲紅紅見證了兒子聽說能力的顯著提升。“我希望他將來能和其他孩子一樣生活和學習。”她說。